發布時間:2024-08-09閱讀(11)
OK媽說:
孩子的很多行為會讓我們抓狂。大多時候我們都會正面引導,但孩子就是油鹽不進、屢教不改,怎么辦呢?
就像朋友Esther的大兒子3歲后長達2年時間里,不明原因地只把粑粑拉在褲子里,死活也不愿意拉在馬桶里。Esther找遍了原因、想盡了方法,但始終解決不了。
再好的脾氣也終于崩潰,平和的Esther最后又氣又絕望,直接把帶屎的褲子甩向了兒子……但人生時時有意外,當她徹底放棄、完全“認栽“兒子愛咋咋時,娃居然恢復正常了!
這一段特殊的經歷讓Esther突然明白,育兒中的無數事其實都一樣,發生的當下,我們會很焦慮,執著地一定要解決,但回頭看,就算竭盡全力,也總有“失控”的狀態,成長這件事本身有太多奧妙。
文:Esther
1. 兒子的大便會散落在家中各處
以前我聽過朋友家兒子“1歲手揉粑粑”這類聳人聽聞的軼事,卻沒想過種事也會出現在我家孩子身上。
兒子甜筒2歲半時就戒了白天的尿布,大小便能主動告知,在大人協助下如廁,可不曾想,到了3歲時卻突然退步,怎么也不愿意把粑粑拉在馬桶里!
退步是逐漸露出跡象的。
剛開始偶爾拉在褲子里,被發現后拎到馬桶上拉盡;
后來就開始排斥上馬桶,就算坐上去也拉不出來,但只要出了廁所,不一會兒就能有產出。
這樣的情況給我家生活帶來很多的麻煩。
外出游玩,我得多帶幾條褲子,或重新給他穿上紙尿褲,隨時保持監測。
在家,甜筒學會了藏匿,每次的粑粑會出現在家里不同角落,沙發下,書架旁,臥室地面,最恐怖的是枕頭邊!
我天天瞪著眼尋找蛛絲馬跡,看到地上的棕色物體就神經緊繃,也祈禱自己不要哪天一腳踩到“運氣”。
2. 溫柔而堅定地引導,沒有半點作用
起初,我都會平靜地給他正向的指引:“下次要拉在馬桶里哦。”
但是一段時間下來,沒有絲毫效果。
不過怎么說我都是奉信科學育兒、不打不罵的新時代媽媽,所以我又繼續嘗試新方法。
想到可能孩子是覺得蹲馬桶太無聊,我便決定引入游戲力。他一去坐馬桶,我就拿出他最愛的繪本、搬張小板凳坐一旁:“你一邊拉粑粑,媽媽一邊讀繪本給你聽,好不好?”一本,兩本…… 我讀得聲情并茂、眉飛色舞,結果他來一句:“媽媽,我拉不出來。”

游戲力不管用,我又想到了試試“角色扮演”。
我扮演一坨大便:“我是甜筒肚子里的小粑粑,我要找我的媽媽,啊啊,快讓我出來呀。咦?我怎么堵住了呢?甜筒甜筒,快用力讓我出來呀!嗚嗚嗚~”
努力演了十幾分鐘,甜筒哈哈大笑,場面一度非常和諧。可是笑停后,我還是聽到了最不想聽到的那句“媽媽,我拉不出來。”
3. 想盡各種辦法找原因,但就是無解
我百思不得期間,試圖找到可以用來合理解釋的原因。
一直有聽說“肛欲期”,會是這嗎?
趕緊查資料,書上對“肛欲期”的解釋主要是指1~2歲間的幼兒會通過糞便的保留和排除以獲得快感,一般這個時期頂多到3歲,維持時間是2個月~半年左右。而兒子是從3歲才開始,而且已經大半年了,這么一對照,似乎也不太像。
我又想到了會不會是二胎導致的心理退步期?
那會兒家里弟弟剛滿1周歲,會到處爬行,是不是弟弟讓他感受到“競爭”壓力,讓他想模仿幼兒的行為爭取父母的關注?
于是我開始調整自己的時間分配,把大部分的關注和陪伴都放在大寶甜筒身上。對于弟弟幾乎是“放羊”狀態,只管照料好弟弟的吃喝拉撒,其它時間全家都圍著哥哥轉,我保證每天跟他有高質量的親子時間。可情況仍然沒有好轉,甜筒仍然把大便拉在褲子上,就是不拉在馬桶里。

(大部分陪玩時間主角都是哥哥,弟弟是背景板)
實在靠我們自己的認知找不到答案,只能借助醫學了。
我們帶甜筒去了兒童醫院做檢查,醫生開了兩項檢查:(X線)腰骶椎正位 (內窺鏡)直腸肛門測壓。
腰骶椎正位檢查當天就測完了檢查,結論是:沒有問題。
直腸肛門測壓則約在了2周后。同時醫生還開了些小麥纖維素顆粒等調理性的藥。

回家后吃了小麥纖維素的第2天居然開始正常拉粑粑了,不過沒有高興太久,差不多也就好了1 周,又回到了老樣子!
剩下的那項檢查后來也沒有去做,因為直腸肛門測壓的內窺鏡手術主要還是針對排便有問題的情況,而我們判斷下來甜筒的情況并不是排便本身的生理性問題,更多是意愿上的問題,加之疫情期間跑醫院也不方便,所以還是打算繼續在家,按醫生說的,做排便訓練。
4. 終于,我的心態崩了,把帶著大便的褲子朝兒子甩去
甜筒的情況還在繼續,我不斷地鼓勵自己多一份堅定,多一份忍耐,堅持訓練可能突然有一天就有轉機。
但是,也可能正是這樣的期待,使得每一次的忍耐都成為一次次的成本記入,在自己情緒不斷地積累過程中,我的心態越來越失衡。
一次,我看他要拉,趕緊幫他坐上馬桶,但已經來不及了,眼看著他弄臟冬天厚實的褲子、馬桶圈、地面、我的衣服都沾到了一點!
我整個兒火了,沖他大吼:“用這招吸引爸媽的注意力有意思嗎?褲子臟了,你自己舒服嗎?媽媽陪你上廁所你都不配合,你在想什么?……”
義憤填膺演講完畢,發現四圍好安靜,娃一臉木然望著我。我緩了一口氣問:“媽媽剛才說了什么?”他瞪著無辜的大眼地回答:“我忘記了。”
我敗下陣來,但還是控制住了情緒。
一次晚餐后,我約他出去散步。小家伙邊走邊粘在我身上,看來氣氛很好。我就好聲好氣地問他,“你可以告訴媽媽為什么不想拉在馬桶里嗎?你是不是想像弟弟一樣被媽媽換尿布?”
見他悶悶的不說話,我繼續推心置腹:媽媽愛弟弟,也愛你呀,就算你不是小寶寶,長大的甜筒我也很喜歡。如果花很多時間給你洗PP洗褲子,媽媽會累,就沒那么多時間跟你玩了……夜色靜謐,孩子靜靜聽著,像是明白了一些啥!
氛圍好到,我忍不住想夸夸自己對孩子的耐心。

沒想回到家15分鐘,他又拉在了褲子上……
我受夠了!那一刻我像一頭發怒的母獅子,什么正面管教、什么溫柔堅定跟我半毛錢關系也沒有!我拎著他的臟褲子,把大便蹭到他脫得光溜溜的腿上,吼他:“你不覺得臟嗎?你一定要每天惡心我嗎?好,那么我也讓你試試!”甜筒大哭起來~
雖然事后我也很后悔,但是當時我內心的絕望此生難忘。
5. 我徹底“放下”后,情況盡管有反復,但開始好轉
兒子每年過生日我都為他寫明信片,配幾張當年的生活照,湊成一頁,我希望在他18歲時可以收到一份記錄他成長的禮物。
而在2020年兒子的4歲生日紀念簿上,我寫下了這樣的一頁。“(你)總是拉粑粑在褲子里,你長大后可以告訴我們原因嗎?”

沒錯,我寫下了在這一年里讓我最困惑的問題。
不過也是在那一刻,我覺得已經接受了一個“屎星人”,一個應該有控制能力、卻偏要拉粑粑在褲子里的孩子。
反正我能做的都已經做了,已經盡力了,不如就放過自己、也放過兒子,我就干脆與這個“屎星人”開心共度每一天。
但有意思的是,兒子的情況從那刻開始慢慢好轉了。下半年時兒子上了幼兒園小班,把粑粑拉在褲子上的事還在繼續,不過好在他在學校里出事故的次數很少,通常會留到回家后再拉在褲子上。
另外,自打我打算放過自己后,我的關注點也發生了轉移。
之前總想著訓練,如今我把重心放在了預防上,我也早已練成火眼金睛,只要他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他要拉屎,立馬拉他去馬桶,洗褲子的頻率大大降低。

(大概就是這個姿勢)
6. 長達2年的“折磨”后,問題突然在某天解決了
甜筒上中班后,我發現有不少“小毛病”不涉及原則性,卻需要有比較好的管理方法來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主的意識,比如早上的自己刷牙、起床穿衣、收拾玩具總愛拖拉等。
受到拉粑粑事件的啟發,我開始接受孩子一段時間內的“不懂事”,不再一個勁的叨叨,緊緊地盯著孩子。
我把甜筒的拉粑粑和其它生活中的小習慣打包一起設計了個“成長KPI”,規則如下:
只要大人提醒后愿意坐馬桶,就能獲得1枚成長幣,主動打卡其他“好習慣”,也能獲得一枚成長幣,集滿10個幣,獲得超級飛俠貼紙一張。
他每次都歡呼著去投幣,還時不時拿出來數數。拿到貼紙,就小心翼翼地貼在床頭的墻上,一個也不想丟掉。

(快樂數“幣”的甜筒)
但一旦我忘記提醒,他仍然會拉在褲子里。但因為前期的心態調整,那會兒我要求已經放得很低,提醒能做到就是進步,所以也沒再苛責。
日子一天天的過著。
卻沒想,5歲生日前兩天,甜筒突然跟我宣告“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永遠記得那個下午,他正專心玩著樂高,突然撒手沖向洗手間。幾秒鐘后,他興奮地大喊:“媽媽,我拉出來啦~”
就是這么突然的,發生了這么個大轉變,我第一時間以滿分熱情表演出內心欣喜、驚訝、欣慰的復雜情感,哇哇大叫。甜筒自然是開心得不行。
之后的每天他都自覺沖進洗手間,出來就迎接全家的鼓掌歡呼。
又過了一陣子,他要求自己擦PP,我教了他技巧,用多少紙,怎么折疊紙巾,擦哪個位置,他都很快掌握到位……
終于困擾我長達兩年的兒子拉粑粑問題告一段落了!人生也好、育兒也好,有時候就是這般奇妙,長大著長大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沒有明確的原因、沒有必然的道理,但難題就是解開了。
或許也就應了很多過來人說的:長大了就會好,回過頭去看,一切都沒必要那么焦慮~
今天分享這段經歷,也是想給正在為孩子各種問題苦惱的媽媽們一點安慰!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