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乘龍m3模型(乘龍推出的第二款卡車模型)
發布時間:2024-08-09閱讀(23)
東風柳汽的乘龍M7,是東風柳汽旗下的第一款平地板駕駛室重卡車型。在東風商用車入主柳汽、并在與沃爾沃重卡合作之后,柳汽獲得了來自法國雷諾重卡的普雷米姆重卡駕駛室技術。通過這套技術柳汽設計并生產了新款的霸龍507重卡車型,且大獲好評。

在后來東風柳汽決定繼續升級這套駕駛室技術,通過抬高駕駛室地板的方式,設計出了霸龍M7重卡產品,定位于相對更高級的市場細分區間,與僅對駕駛室進行細節提升的霸龍M5一起,讓東風柳汽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

不過這一款平地板駕駛時的霸龍M7重卡生產周期并不長,并且又重新改名為乘龍M7.,更多的原因在于,東風柳汽計劃是想將M7作為市場試驗車型,來測試市場對于準平地板重卡的反應如何,當然也如東風柳汽所愿,M7也完成了它的使命,逐漸轉為出口車型并退位給它的接班人——乘龍H7。

乘龍M7的模型相比于實車而言,生產和銷售的時間要長不少。受制于當時東風柳汽對中國各省的產品銷售布局,乘龍M7并沒有得到許多模型收藏者的關注,因此無論是價格還是銷售數量都并不高。不過在2019年之后乘龍M7的價格突然猛漲,價格相比于18年甚至已經有50%的幅度增長,很明顯就是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在從中作梗。
說到乘龍M7模型,更有意思的是,有某個不懂得收藏模型的所謂筆者,在粗放濫擺自己的乘龍M7模型、使得這臺模型多處受損產生瑕疵之后,居然還敢將模型拍照發文。不懂得保護模型,還以“作者”自居,是要讓全世界看你不懂模型瞎做文章的笑話嗎?長者也有講過,宣傳上報道上有偏差要負責任,保護模型和寫文章一樣,行為不要看起來太年輕幼稚,言語不要聽起來太簡陋愚鈍。
外觀作為在霸龍507重卡基礎上升級的車型,乘龍M7實際上并沒有在外觀上動刀過多。畢竟作為一款帶試驗性質的產品,外觀做大修改不符合目的,也會使成本增加。因此可以看到整臺乘龍M7的駕駛室,除了抬高駕駛室之后必須的結構修改,其余部分并沒有進行過多調整。

不過抬高之后,駕駛室的氣勢增加了不少,壓迫感比507和M5更強。而實際上,乘龍M7的駕駛室總高度,甚至還要比乘龍H7略高一點點,這點無論是實車還是模型都能體現。

駕駛室頂部的結構,與乘龍的多款使用雷諾普雷米姆駕駛室技術的車型幾乎一致。都是類似的加強筋突起結構。畢竟車頂部分需要注重防水密封等方面的問題,其次是風阻、成本問題,而美觀是幾乎不需要考慮的。車頂導流板的結構較小,畢竟實車駕駛室總高接近3米9,原廠導流罩不能做太高,否則會超出法規要求的上限。

車頂的示廓燈結構,使用了透明的塑料粒進行燈粒的表達,效果很好,很有真實感覺。

前遮陽罩,還是保留了原來的霸龍507就在使用的設計。這款導流罩上面最大的特點,莫過于保留了當年乘龍使用的三菱扶桑駕駛室上的·示速燈設計。然而實際上日本當地已經早已經取消了示速燈的法規要求,不少現款日系卡車都取消了示速燈的設計,而國內的多款曾經使用過日系駕駛室技術的卡車還依然保留著這個設計,不過更多也只是作為一個示意燈的設計。乘龍M7的這款遮陽罩,直到最新的乘龍H7自卸車還依然在使用,這種情況下成本的考慮會更大可能。

歐洲重卡普遍不安裝三副雨刮,因此乘龍M7也沒有保留曾經的乘龍重卡的日系風格三雨刮設計。不過這幅雙雨刮看起來覆蓋的范圍不足于提供非常好的視野。同時模型也沒有將前登車扶手的設計做出來。

前面罩的設計依然有熟悉的感覺。實際上這款前面罩設計也就只是在霸龍507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并且將部分結構更新,增加了多一條橫幅中網,并將下方兩條橫幅中網的連接設計去除。畢竟駕駛室增高了之后,如果前面罩還保留兩條橫幅的設計,很可能會使得前面罩過長,形狀奇怪。
模型的前面罩上移印了“東風柳汽”和“乘龍M7”的標志,看起來質量和效果也不錯。中網標志碩大,在前面罩上面非常醒目。

駕駛室轉角位置還布置了兩處空氣動力結構,上方的是一個進氣口,下方則是國內卡車慣用的側擾流槽。不過模型上這兩個結構都沒有將細節做到很好,上方的結構沒有鏤空,下方的擾流槽結構也稍有毛躁。

前保險杠的結構和霸龍507和乘龍M5基本保持一致,這樣的設計能夠最大化的增加零件通用度,降低生產成本和后續的維護成本。不過M7采用了車身同色的前保險杠設計,與霸龍507和低配的乘龍M5不同。霧燈和輔助遠光燈是獨立的設計,方便進行維護更換。前保險杠上的鉚釘結構,也使用了描黑的設計,使得鉚釘的結構能夠更好的還原和表達。前保險杠的進氣口使用了鏤空網裝飾的設計。

前面罩整體都采用了鏤空網裝飾的結構,能夠很清楚的看到駕駛室前部的結構和部分的發動機散熱器結構,效果很好,不過鏤空網的固定做得一般,前面罩開口的邊緣也有不少金屬毛刺,這些都屬于細節上的做工問題。

掀起前面罩,駕駛室前部的結構并沒有很好地還原,只是將部分結構通過與駕駛室一體成型的方式塑造出來。不過這些被塑造出來的結構,還是有進行一定的分色,看起來效果還算可以。


后視鏡并沒有采用整體式后視鏡罩設計,而是使用了相對簡單的分體鏡設計。在模型上這樣的設計不見得有好處,因為鏡柱基本上都是使用塑料材質的,鏡柱有可能出現損壞。上文說到的那個損壞M7模型還要給模型寫文章的筆者,就是損壞整臺模型的后視鏡。寫文章出來,或許是想讓大家見識此筆者它的不懂裝懂、不會愛惜收藏吧。

駕駛室側面,由于上文車型推出時間與定位的原因,側面的結構相比于霸龍507和乘龍M5并沒有作出很大的修改,只是為了應對這個抬高的駕駛室而增加了輪眉的厚度,以及增加了一層登車踏板。倒是這個輪眉的處理并不算好看,擠壓了最上層登車踏板的空間,外觀上看起來也較為腫大。不過大輪眉的情況在乘龍H7上面已經改成占據空間很小的一塊,這是好的修改。

輪眉上的側轉向示意燈使用了橙色半透明塑料,產生的效果比只用橙色油漆涂抹一下好太多。輪眉上也有一些結構美化的設計,使得這塊腫大的輪眉不顯得那么難看。
登車踏板的間隙相對較小,長度也不足,顯得有點憋屈,也使得被抬高的駕駛室需要再增加一層才能夠順利登上駕駛室。

車門開關拉手采用了豎式設計,但受限于車門的結構影響,離地高度也很高。模型上的拉手并沒有做完全鏤空設計,無法使用開門撬棒打開車門。

駕駛室背后則是則是這套駕駛室特別的地方,乘龍稱之為“龍骨駕駛室”,這樣的結構能使駕駛室剛性增加,但也限制了駕駛室臥鋪寬度的增加,因此乘龍的重卡駕駛室,臥鋪寬度一直不是其強項。

模型的導流罩結構很短,,實車上來看可能做不到多少導流的效果,甚至這樣寬度的導流罩都可以安裝在單車重卡上了。

空濾管道較為單薄,沒有乘龍H7模型那么厚實且充滿細節。

靠駕駛員側的駕駛室背后,還有一個登車小扶手,做工細節都尚可。小細節能體現主機廠和代工廠對于模型生產的要求。
內飾
打開車門,車門內飾襯板的細節做得還不錯。拉手和儲物格的細節都有體現并且適當上色。不過車窗按鈕這些實際上也還可以做好分色。

內飾的情況也尚可。儀表盤有將細節做出來,空調出風口邊緣的裝飾還有中控的結構都有還原,但美中不足的是方向盤細節差了一點,而且沒有將標志做在方向盤上。

臥鋪區域就顯得較為樸素,沒有分色,結構也沒有多少體現。

副駕駛區域能看到地板做出了防滑結構,不過車門合頁的結構沒有隱藏好,較為粗糙。

駕駛室頂部的天窗結構有一定的還原,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副駕駛角度看過去還能看到駕駛室地板中間的發動機拱包,凸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高度,但也能保證司乘人員在駕駛室內有一定自由度的活動空間。
底盤
發動機雖然整體幾乎一抹黑,但是發動機蓋上面標注有康明斯的英文,那就是很明確的表示了這臺模型所參照的實車,實際上是使用了哪一款發動機了——東風康明斯實際上提供給乘龍M選配的發動機有多個馬力段,從380至460都有。但更經典的乘龍M7配置,則應該是選配濰柴和玉柴發動機。

發動機的細節并不精細,缺了不少應有的管路元素。

龍門架的細節還是不錯的,雖然照明燈沒有使用透明塑料表達,但龍門架上面的管路,以及龍門架結構本體的強度都令人滿意。最特別的是模型的駕駛室卡扣還將駕駛室后支撐氣囊的結構還原,雖然只是塑料結構裝飾,但是效果也很不錯了。

變速箱如無意外應該是法士特的12擋變速箱了。模型上將變速箱結構涂成銀色,明顯就是為了表達變速箱鋁殼的元素。

底盤兩側,左側是尿素管、尾氣處理系統和電池盒、儲氣罐集成結構。不過尿素管這么靠近高溫的尾氣處理系統,實車上來看極有可能導致尿素出現變質,這并不是一個合理的布置方式。

另一側就僅有一個油箱,油箱前方的區域空蕩蕩,并沒有利用好。

乘龍的幾乎所有牽引車模型都是將備胎放置在大梁中間,但這樣的布置會對模型在牽引半掛車模型的時候造成一定的影響和干涉。

擋泥板采用塑料材質,但質感比乘龍M7之后的每一款乘龍模型都更好。擋泥板末端的“東風柳汽”標志也更大更清晰。尾燈結構也更大,更貼合實車的比例。


后橋將鋼板彈簧的結構仿造了出來,與大梁的連接桿則只是I型推桿,舊款的產品,對于某些關鍵細節的控制,還是有點差距。

傳動軸的粗細也并不符合實際情況,相比于實車的比例縮水不少。但前后的萬向節結構還原尚可。


前后橋按道理也是東風自己的產品了。前橋的軸頭細節還可以看到一些螺絲的分布,模型參照的實車應該是使用的全車盤式剎車系統。
外包裝

外包裝的印刷也有點簡單,除了正面的彩體印刷,其余部分都是簡單的一筆帶過,左右兩側僅有乘龍汽車的標識,上方也僅有東風柳汽的單位信息。模型的比例也沒有寫明。

乘龍M7模型實際上是乘龍重卡推出的第二款模型作品,相比于最初的霸龍507牽引車模型,它的質量更好,現在的價格也更便宜,也如實車的定位一樣成為承上啟下的一款產品,給乘龍H7模型開了一個好頭。只可惜乘龍H7模型在某些部分的細節并沒有乘龍M7模型做得好,這就是不應該出現的倒退了。
圖/文:GK-CL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7466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