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致我們的童年時代01(致我們的童年時代01)
發布時間:2024-08-04閱讀(9)
作為一個六零后,總是在夢里回到童年,洗刷去記憶的塵土,去看看曾經的自己夢醒之后,才知道時間已經過去了那么久,提起我們那個年代人的童年,像是在講述一段遙遠的傳說,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致我們的童年時代01?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致我們的童年時代01
作為一個六零后,總是在夢里回到童年,洗刷去記憶的塵土,去看看曾經的自己。夢醒之后,才知道時間已經過去了那么久,提起我們那個年代人的童年,像是在講述一段遙遠的傳說。
那時距離現代文明遙不可及,我們在孩提時候所經歷的,遠遠要比現在城市里面的男孩子多得多,不僅僅是爬樹掏鳥窩、下河游泳摸魚、淘氣打架等等快樂,還早早就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和沉重。
于是嘗試著把一個個童年生活片段記錄出來,與同齡人分享和共鳴,也讓現在的孩子知道,除了輾轉在不同的早教和特長班、流連在手機和電腦屏幕之外,童年還曾經有另外的模式,還本該有更多的快樂和對生活的體驗。
一、爺爺的帽子
六十年代中期,我出生在一個山西呂梁山區的小山村,自打記事起,家里人就是爺爺奶奶姑姑叔叔和我,一共是五個人。爸爸媽媽在百里之外的縣城上班,那個時候的一百華里,需要徒步整整走一天時間。是一個相當遙遠的距離,所以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見到爸爸媽媽,對于我的童年來講,他們的存在感極低,僅有象征性意義。
農村的生活非常簡單,真正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早晨生產隊上工的鐘聲就在村頭的土地廟前傳來,近在咫尺,常常把我從睡夢中驚醒的時候,家里往往已經空無一人,等到兩三歲的我獨自一人走出院子,上工的隊伍已經在很遠的一個山崗上了,我能夠循著耕牛項下的鈴聲,蹣跚著找到他們干活的地頭去,困了就睡在麥秸垛里,渴了餓了就吃點他們帶的干糧喝點旁邊的山泉水。
記得爺爺總是戴著一頂灰色禮服呢的鴨舌帽,佝僂著腰,眉頭緊皺,國字臉上皺紋密布,法令紋如雕刻上去的,又深又長。他喜歡倒背著手走路,臉上一副憂心忡忡模樣,不夸張地說,我基本沒有看到他笑過,盡管奶奶說,只有看到我這個長門長孫,他才會略微給點好臉色。
家里人都很怕他,叔叔和姑姑在家里永遠都是躡手躡腳,大氣不敢出的樣子。綁著小腳的奶奶自幼就是童養媳,歷來低眉順眼的過慣了,所以在爺爺家那座偌大的五間磚窯加東西偏廈房的大院里面,爺爺的一聲咳嗽都可能讓全家人緊張半天。一個個揣摩著又是哪里做得不對,讓老爺子不高興了。
只有我是一個特例,我可以在任何時候騎到爺爺的肩頭上,隨意摘下他代表權威的鴨舌帽,拿著他的寶貝帽子飛快的跑走,把帽子藏著草叢里面,得意洋洋的看著爺爺氣惱著急到通紅了臉。然后拿出他藏起來的點心求我換回帽子。當然我也不敢鬧得太過分,否則他會讓叔叔揍我,叔叔早就看不慣我平時恃寵而驕的樣子,會很認真地甚至加倍完成爺爺安排的這個任務
叔叔就是一個翻版的爺爺,只是年輕而已,一樣的身形,一樣的性格,少言寡語,爺爺身材單薄,家里所有的力氣活都是叔叔的,冬季農閑的時候,他還要到附近的煤礦去打臨工,賺一點零花錢,早早就累彎了腰。
姑姑性格卻完全不一樣,她人長得漂亮,身材高挑,性格外向,在生產隊干活的時候,總是能夠聽到大她著嗓門嘰嘰呱呱的說話,或者像個男人一樣放肆大聲的笑著。爺爺聽到了,會很簡短的罵人,姑姑就走到一邊,側過身翻他一個白眼表達自己的不滿。
我一直不明白他爺爺為什么總是帶著那頂臟兮兮的帽子,上面的汗漬污漬層層疊疊,有一股難聞的怪味。他其實頭發又濃又密,理得很短像是豬毛刷子,硬的扎手。一直想知道他為什么要帶這個帽子,哪怕是在三伏天氣,下地割麥子,他也不肯換一個草帽。長大以后,我給他買各種帽子,寬檐禮帽,綢緞的瓜皮帽,甚至還買過一頂冬天用的狐貍皮的棉帽,慢慢才明白,帽子就是他的特征,是他不同于其他村民的地方。
除了鴨舌帽以外,他還有另外一個特殊的帽子,是永遠都摘不掉的。他是這個只有百十來戶小村莊唯一的富農,是那個年代的地富反壞右分子。這頂無形的帽子讓他變得沉默寡言,整日憂心忡忡,農閑的時候,就有很多的批斗會,就必須有被批斗對象出場作為活靶子。批斗會進入高潮階段,往往他會被現場五花大綁,爺爺必須戴著象征牛鬼蛇神的尖頂紙帽子,被民兵壓得深深地低下頭去,接受貧下中農的控訴。
其實爺爺一生都覺得委屈,舊社會爺爺家的家境其實很一般,不過比別的村民多了幾十畝薄田,也雇不起長工,一樣要全家下地干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莊稼,一樣要省吃儉用,穿補丁衣服。爺爺的父親是幾十年走口外回來的,在口外販賣毛皮茶葉,賺了一點小錢,年齡大了,葉落歸根回鄉,買了一些山坡薄地,比鄉親們過得略好一點而已。
但是一個村子總得有一個壞分子吧。所謂筷子子里面拔旗桿,矮子里面選將軍,相對富裕一點的爺爺家就責無旁貸地變成了富農,爺爺總是說,其實我們家這個富農,比別人平川地方的中農都不如,好歹人家家里還有一兩個長工,還有老媽子可以使用。
爺爺家比較特殊一點的就是,有意識送孩子出去讀書。我爺爺從私塾出來后,因為毛筆字寫得特別好,被鄉里看上了,舉薦到閻錫山辦的國民師范讀了一年書,能在那個學校讀過書可了不起,那里出了很多我國近代史上的大人物,也是決死縱隊的誕生地。我爺爺讀書過程中,把學校鬧革命的情況寫信告訴了我老爺爺,我老爺爺雖然走南闖北,但是畢竟骨子里面就是一個農民,小富則安,覺得外面兵荒馬亂不太平,一連幾封書信要我爺爺務必立刻退學回家。
所以爺爺總是說,要是當年堅持讀下去就好了,他曾經的同學有不少犧牲在革命的各個階段,但堅持革命到解放以后的,最起碼是一個縣長了。我上小學以后,在他一次次惋惜的時候追問他,那你為什么不堅持下去,還不是因為革命意志不堅定呀。他就會嘆口氣說,那個時候由不得人,家里就我一個男丁,你老爺爺就怕斷了老丁家的香火,不回來不行啊。
就這樣錯過了一個改換門庭的大好機會。再不濟也至少不用成為富農家庭和屢屢被批斗。他退學回家意味著從革命隊伍中當了逃兵,也成了一個被查證落實的歷史污點。
爺爺因為是當年村里唯一的讀書人,心思縝密,能寫會算,還懂一點周易八卦,會看日子風水,基本算是整個村子里面的大腦或者說是總參謀,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
因此雖然成分不好,整個村的人都很尊敬他,遇到大事小情都會跟他商量討教。春節前家家戶戶的對聯都是他寫的,比如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余,再比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人間福滿門等等。他有一個小本,密密麻麻記滿了春聯,所以每年春節時候,整個村子再無兩家人對聯是重樣的。他會根據各家人的具體情況以及個性特點,使用不同的對聯,往往都是特別契合主人家的脾氣喜好,皆大歡喜。
遇到村里人為了爭奪一條田埂地壟、半尺院墻位置而生氣打架,爺爺就成了村里的仲裁,他了解有關村子里面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時間太久遠實在記不住了,他就會翻出用毛筆記錄的整整齊齊的賬簿,里面幾乎無所不有,那就是村子里面的法規文書,從來沒有人質疑過爺爺的公正性和他賬簿的權威性,他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連上訴都免了,往往和事后,當事人還要拎著兩封點心答謝他。
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村里一個男人老楊常年胃潰瘍,經常痛到彎下腰,用一個小棒槌頂住腹部止疼,他所有的衣服,在右腹部位置,都會先磨破一個洞,補好了再磨破,補丁層層疊疊。這個是我親眼所見,那個年代的山區農村,一件棉襖或者外套,都是要穿很多年,直到破到不能再補。
老楊沒有錢去治病,病越來越重,瘦成了只有幾十斤重,整日蜷縮在炕上,逐漸喪失了勞動能力。他有四個兒子要養,都是在十來歲上下正在長身體,幾乎永遠吃不飽飯的虎狼年齡。老楊媳婦快四十歲了,每天都在瘋狂地到處尋找吃食,總也填不滿家里這幾張嘴。所以她只能半夜出去偷青,就是偷生產隊的青玉米、青核桃或者扒幾兜土豆和紅薯。
一般的村民看著她家可憐,偶爾遇到了就睜只眼閉只眼,放她過去,況且東西又都是生產隊的,不偷到私人自留地里面就行。
偏偏有一個民兵隊長姓馬,是一個光棍漢,久曠之下,就動了歪心思,一次晚上故意留了一些麥種在曬場,老楊媳婦知道了,果然半夜來偷,讓蓄謀已久的馬隊長捉了個現行。
偷麥種可是重罪了,嚴重一點說就是破壞革命生產,馬隊長要打要殺的一通威脅,老楊媳婦也不傻,知道他的心思。她本來就窮途末路,一家子不餓肚子要緊,哪里顧得什么臉面,當下也不管更深露重,就在曬場上半推半就,遂了馬隊長的心意。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7030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