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江南第一的懸空寺(美麗的瀟水邊有一座奇特的山寺)
發布時間:2024-08-04閱讀(23)
#頭條創作挑戰賽#
中國的寺廟大多隱于山林,“寺在山中”是常態,但你見過“山在寺中”的寺廟嗎?
我們這次來到的永州江華豸山寺,就是這樣一座“顏值”獨特的古寺。

豸山寺坐落在江華縣城沱江鎮的瀟水邊——嚴格來說,這里的瀟水不叫“瀟水”,而是“沱江”。
(跟南方大多數大江大河一樣,瀟水隨地異名:出源地藍山后,歷名“琛水”、“深水”、“東河”、“沱江”,過道縣縣城后始稱“瀟水”。)
東來的東河和南來的支流西河交匯于豸山腳下之后,便形成了碧綠、寬深的沱江。

豸[zhì]山,因山形似遠古神獸“獬[xiè]豸”而得名。
獬豸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瑞獸,形似羊,頭上有獨角,善辨是非曲直,能識忠奸善惡,見人爭斗即以角觸不直者,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后吃下肚子,因而也稱“直辨獸”、“任法獸”,代表“勇猛、清平、公正”,是司法“正大光明”的象征。
寺以山名。
如果說豸山寺之“名”已足以引人好奇,那么最吸睛的還是其“顏”(對于一個非信徒來說):
建于巖隙中逐漸向上的建筑,如鑲嵌一般,天衣無縫地嵌入豸山的山體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沿著山勢走進寺里的觀音閣,便可直達山腰巖腹。這就是所謂的“山中有佛,佛在心中”。
豸山寺始建于明萬歷四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在古代,這一片建筑依次是佛教的豸山寺觀音閣、道教的呂祖閣和儒教的文昌閣,一字排開,連為一體。
儒、道、佛三教合一于沱江河畔的彈丸之地,共存共雅,和諧交融,有賴于神奇的造化,更是我們這個民族強大的開放包容精神的體現。
歷代屢毀屢修,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八十年代初江華縣城從水口鎮回遷沱江鎮之后重建的格局:
左邊是豸山寺,右邊是望江樓,還有寺前建于民國年間代表俗文化的六角涼亭望江亭——因處兩河交匯口,歷史上這里就是繁忙熱鬧的渡口,涼亭即為古今義渡小憩之所;而呂祖閣與文昌閣則毀于歷代兵火,早已不復存在。
豸山已是“峭壁摩空,懸崖俯流”,在這形似神羊、懸崖峭壁的豸山之巔,還立有一座七丈高的古塔,直插云霄,扣人心弦,曰“凌云塔”。
凌云塔始建于清同治年間,建塔初衷是為了鎮住一方文運不隨江水流去,故又叫“文塔”。
這凌云塔也說得上是命運多舛。
據史料載,凌云塔最初建成不到一半就因缺銀而停,十五年后的光緒年間,才由江華籍的抗法名將王德榜(曾與馮子材一道取得“鎮南關大捷”)籌資繼續建造才得以完成。
從名字、到建筑、到歷史...可謂是“廟小故事多”。
豸山寺一側還有個豸山公園,從公園有石階小路可以上到山頂,登塔可觀前方西東二河匯流盛景。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6962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