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04閱讀(20)
突然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大概是今年暑期檔電視劇里最大的驚喜。故事講述了大唐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名士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最讓觀眾贊不絕口的,是劇中妝造、服飾、布景、配樂無一不考究。長安城的街坊、建筑,厚重不失典雅,隨著劇情展開仿佛“長安一日游”。
尤其值得深入探討一下的就是其中演員的唐朝造型,不同的人有著各自合適的造型,連群演都化著全妝,沒有糊弄觀眾。


唐代女子發型
「普通百姓妝容精致迎上元節 」
唐朝婦女的總體的服飾特征,以小袖短襦、長裙為主,裙腰高系,腰間系長帶,肩披長巾,有對襟和右衽交領兩種,在影視劇中都很常見。
唐代婦女的發型主要有三種,髻(jì)、鬟(huán)、鬢(bìn),如下圖中赴燈會的女子發型是三角髻,還以花裝飾,而小女孩則梳著雙髻顯得嬌俏可愛。


「 女道士頭戴芙蓉冠 」
劇中唐代美女嚴羽幻就是楊玉環的歷史原型,楊玉環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的羞花指的就是楊玉環。
她著道士裝扮,梳著高髻,妝容樸素簡單,最特別的她頭頂芙蓉冠,佩戴子午簪,是唐代道士正確的戴法。


「 唐代歌者的花髻與頭牌的鬟發 」
劇中的頭牌,王思思飾演的瞳兒梳著花,就是一種將各種鮮花插于發髻之上作為頭飾的發髻式樣,乍一亮相就驚艷了眾人。
而劇中令唐代“追星族”瘋狂的歌星許合子,一出場就萬人空巷的大唐頂級藝人,梳著鬟發并且以昂貴精致的金飾裝扮。


「 女刺客戴頭套著胡服 」
這位劇中人物被廣大觀眾戲稱“女裝大佬”,原來是個武功高強、睚眥必報的刺客,剛出場時她是戴頭套的女子裝扮。取下頭套后,造型霸氣硬朗,邪魅一笑俘獲大批女粉絲芳心。
其實唐代頭套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件,那時候女子喜愛高髻,又稱“峨髻”,所謂“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為了梳高髻,唐人通過毛發編織制作義髻,佩戴時先將頭發束至頂部,再將義髻套扣,以簪子固定。


唐代男子發型
「 四字弟弟的也是修道之人 」
易烊千璽的發簪由后向前插,戴法不同于以往劇集,是主創團隊經過詳實的考究之后,呈現的“子午簪”的正確佩戴方式。因為唐代慕道,簪子從后往前插,代表子午水火相濟。
李必一出場就身穿道服,手拿拂塵,頭戴蓮花冠,道教等級越高者,服飾越復雜和華麗。而劇中,李必戴有兩冠,上清芙蓉冠和玉清蓮花冠,這是道教中高階法師才能佩戴的頭冠。


「唐代男子普遍戴幞頭 」
唐朝男子一般戴幞(fú)頭,在幞頭里面加一個固定的飾物覆蓋在發髻上,以包裹出各種形狀。幞頭所用紗羅通常為青黑色,也稱“烏紗”,俗稱為“烏紗帽”。
幞頭的兩腳,初起就是像兩根帶子一樣從后腦勺自然垂下,或者到肩膀或者過肩。后來兩根帶子越來越短,有的還將兩腳反曲朝上插入腦后。


「 不良人張小敬 」
唐朝的不良人,說的通俗易懂些,就是最尋常的捕快,他們地位不高,甚至沒有工資,卻在暗中維護著大唐的社會治安。
古代的官銜有很多,但是那些服務于基層部門,為百姓辦事的很多人,其實都不能稱得上是官員的,所以他們統統都被稱作是“吏”,而不良人,就相當于吏這一級別的。
劇情剛開始張小敬還規規整整的身著長安官吏、庶人、軍人常穿的“缺胯袍”,隨著遭遇太多意外,變的狼狽也開始披頭散發。


「 少數民族的特殊發型 」
劇中的突厥狼衛有個奇怪的禮儀,狼衛被隔去頂發就沒了尊嚴,沒人尊重了,網友腦洞大開,那要是禿頂了怎么辦?所以他們才都戴頭巾呀~
劇中除了突厥還有很多少數民族,西域人、波斯人、印度教眾、甚至還有黑人,這在唐長安城是十分常見的,因為當時的外國商人、使者、留學生、留學僧等總數不下3萬人。
據《舊唐書?南蠻傳》中記載“在林邑以南,皆卷發黑身,通號‘昆侖’。” 這個昆侖奴就是唐時期的外國仆役,即唐代的黑人。


真是好一派大唐的熱鬧繁華,展現了萬國來朝的宏大氣象,正是劇組盡力以最大程度地還原了大唐盛景,復原了千年長安的風貌與氣質,才能獲得觀眾如潮好評。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網絡(侵刪)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6895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