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7-31閱讀(11)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邊程壹
一輛嬰兒推車、一張簡易小凳子、一個貼身小包,84歲河南大娘在杭州拱墅區施家橋支起一個賣鞋墊的小攤。
20年前,她從河南老家來到杭州與女兒女婿一起生活,一家子其樂融融也能安心在杭州養老。
四年前,她感覺在家比較閑,不如重拾年輕時的手藝,于是納起了鞋墊。
今天(10月21日)上午9點,小時新聞記者在施家橋看到了那位河南大娘。
1】閑不住的河南大娘出攤
路過的大伯大媽都夸她手藝好
廖大娘鼻子上架著一副老花鏡,耳朵上戴著金耳環,正與路過的大伯大媽聊天。
“自己做的鞋墊,5元6元都有,按自己的碼數挑選就行嘞。”廖大娘說。
一位大媽拿起其中一雙鞋墊,仔細看起了上面的針線忍不住感嘆,“這手藝看著太好了,估計我自己不行,我只能給我外孫補補衣角,我媽媽可能能行。”
鞋墊不僅價廉,顏色、款式都還蠻時尚。






記者是40.5碼的腳,41碼的鞋墊正好合適,在秋意漸濃的天氣上腳感覺挺舒服。
不光有鞋墊,廖大娘還有自己做的棉鞋。一位阿姨挑選了一雙38碼的棉鞋,穿上大小合適就買走了。
“棉鞋50元一雙,可比商場里兩三百一雙的舒服多了。再給我老公訂做一雙吧,他43碼的腳,10天之后來拿,可以嗎?”
廖大娘微笑著說,“好,好,10天之后,天氣好的日子我上午都在。”
2】天氣涼了才有生意
“并不在意銷量,就是閑不住”
這么接地氣、針線又好的鞋墊和棉鞋銷量如何?
廖大娘告訴記者,每年天氣涼了她會開始賣,其實她并不十分在意銷量:“好的時候一天十幾雙有的,一般我上午9點會到施家橋附近,中午12點收攤,因為要回家吃飯。下午就不出來了,不想讓自己太累。”
對于廖大娘的小生意,女兒倒挺支持,“我女兒怕我在家里無聊,小區就在附近,不遠也不危險。我年輕時候在田里種莊稼、干活干慣了,真的閑不住的。”
除了夸贊廖大娘手藝好,還有人夸贊大娘精氣神好。“看不出來大娘已經年過八旬了,戴個老花眼鏡還能干針線活,真牛!”
廖大娘納鞋墊的時候很專注,一針一線,融入鞋墊。
雖然在杭州已經生活了二十年,但大娘鄉音未改,回答“是”的時候還是會用“中”代替。


3】不知不覺中積累了老客
大娘說“會干到干不動為止”
賣鞋墊的四年時間里,廖大娘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不少老客。
只有附近居民才知道這個小攤,且小攤的位置有時候會變化。即使這樣,老客還是會在天冷之前找到廖大娘,有時定制,有時直接買。
有老客和網友說,找到了小時候“臨行密密縫”的感覺。
廖大娘身體比較硬朗,她說自己會干到干不動吧,“我喜歡做這個,就想一直做下去。”


今天廖大娘想提前回家。
記者想幫忙推她的小車。
大娘擺擺手謝絕了,“我這個小推車你推不來的,我自己可以推的,你放心。”
一直面帶笑意的廖大娘,其實還蠻要強的。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6349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