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7-31閱讀(7)
1925年3月,孫中山在北平病重,彌留之際他緊緊握著何香凝的手,連喊了三聲“廖仲愷夫人,我感謝你”。圍繞在孫中山身邊的人聞言落淚,何香凝掩淚對孫中山說:
“先生改組國民黨的苦心,我是知道的,此后我誓必擁護孫先生改組國民黨的精神。孫先生的一切主張,我也誓必遵守……”
何香凝兩次怒斥蔣介石在孫中山病逝之后,廖仲愷接過孫中山的革命大旗,堅持奉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積極推動國民革命的發展。然而他所做的一切,卻是國民黨右派、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所不愿看到的。
一時間,廖仲愷被中外勢力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欲置之于死地。

圖丨廖仲愷舊照
沒過幾個月,國民黨右派分子就開始集中攻擊廖仲愷,散布各種謠言企圖搞垮廖仲愷和三大政策,但廖仲愷對此堅決不妥協,繼續聯合共產黨人支持工農革命運動,同時發表文章怒斥國民黨右派的“反革命”行徑。
廖仲愷的這些舉動對國民黨右派的刺激很大,他們決定用卑鄙的手段除掉廖仲愷。
從8月開始,國民黨右派要殺害廖仲愷的消息就被傳得滿城風雨,何香凝雖然支持廖仲愷的革命斗爭,但對丈夫的安危也有些擔心,勸說他增加幾個衛士防備一下。然而廖仲愷對此不以為然:
“增加衛兵,并不能阻止他們行兇。我生平為人做事憑良心,自問沒有對不起黨、對不起國家,總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總是不能松懈一步。”
半個多月之后的一天早上,廖仲愷像往常一樣,吃過早飯后帶著何香凝一起前往中央黨部開會。下車之后,何香凝遇到了婦女部的同志,便與其攀談了幾句,廖仲愷先一步向會場走去。
就在這時,幾名兇手突然舉槍朝廖仲愷射擊,廖仲愷身中數彈倒地,何香凝也險些喪命。
廖仲愷遇難后,為了表示自己要與國民黨右派斗爭到底的決心,何香凝在自家門口貼了四個大字:“精神不死”,并慷慨激昂地表示:“茍利于國,則吾舉家以殉亦所不惜。”
這次事件讓何香凝遭受了很大的打擊,但也讓她看清了國民黨右派的真面目,更加堅定了她捍衛三大政策的決心。

圖丨廖仲愷與何香凝
國民黨右派終于扳倒了廖仲愷,以蔣介石等人為首的新右派集團,開始策劃一系列篡奪革命領導權的工作。1926年3月,蔣介石制造“中山艦事件”,以“陰謀暴動”的借口,逮捕了一批共產黨員。
何香凝聞訊頗為激憤,她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么,才能對得起已經離世的孫中山和廖仲愷。在沒有口令的情況下,何香凝以大義和真理,沖破了武裝戒嚴的阻撓,找到了蔣介石:
“總理死后,尸骨未寒;仲愷死后,血也未干,你這樣做,何以對得起孫先生?”
面對何香凝的質問,蔣介石不敢多說什么,當即打電話下令,將包圍蘇聯顧問的軍隊全部撤去。
通過這件事情,何香凝就看清了蔣介石的反動本質,預見他日后必定會背叛三大政策。
不出何香凝所料,僅僅在一年之后,蔣介石在上海制造反革命政變,大批的共產黨人和進步群眾遭到逮捕。何香凝聞訊無比憤怒,第二天就發表演說,揭露了蔣介石反革命的事實,并聯合宋慶齡等40多名中央委員發表“討蔣通電”,號召全國人民討伐蔣介石。

圖丨1926年的蔣介石
1928年初,蔣介石派人請何香凝到南京,當時何香凝的母親在香港病危,考慮到這是一次勸誡蔣介石的機會,何香凝毅然前往南京。當時宋美齡先蔣介石一步,帶著禮品來看望何香凝,結果不到20分鐘,就被何香凝厲聲斥責而去。
幾天之后,蔣介石穿著全副軍裝,神氣十足地來到何香凝所住的招待所。和宋美齡同樣的遭遇,兩人沒說幾句,何香凝就開始高聲訓斥,說到激動處,何香凝還不停地拍桌子。
在何香凝面前,蔣介石也不敢多言語,被罵了一陣之后,蔣介石挺腰立正,向何香凝敬了一個軍禮,憤然離去。但何香凝余怒未消,對著蔣介石離去的方向又斥責了好一陣。
這次勸告未能奏效,何香凝沒過幾天就返回了上海。
“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自從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政府建立之后,蔣介石的政治權力就受到來自內外不同方面的挑戰。蔣介石借鑒曾國藩面對洋人和太平軍關系的做法,將“安內攘外”作為國民政府的一項基本方針。

圖丨蔣介石南京政府成立紀念照
在當時的蔣介石看來,共產黨和國民黨反蔣勢力是自己的心腹大患,而日本則不是自己主要的敵人。
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后,國民政府堅持以外交途徑解決爭端,對日本的侵略行動不予抵抗,導致東北全境淪陷,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殖民統治。
而遠在南京的蔣介石,卻在何應欽秘書的建議下,打著“復興中華民族”的幌子,成立了所謂的中華民族復興社,并在各省市設立分社。當時復興社的主要任務有三個:
搜集情報;策反政敵以及鎮壓進步勢力。
對于虎視眈眈的日本侵略者,蔣介石選擇了無視,將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對付共產黨和進步人士上。
1935年5月,漢奸胡恩溥和白逾桓在天津日租界接連被殺,日方向中方提出強烈抗議,并誣陷天津市市長等人為主兇,要求國民政府進行嚴懲。

圖丨天津日租界的日本士兵
隨后駐熱河日軍通知國民黨保安大隊,聲稱要對抗日武裝孫永勤部進行鏟除,要求保安大隊從長城后撤二十五里,當晚,保安大隊撤入遵化城。
在日軍和孫永勤部發生激戰時,國民黨特警部隊奉命配合日軍夾擊孫永勤部,導致孫永勤部大部官兵陣亡,孫永勤部抗日宣告失敗。
對于國民黨方面的“效忠”,日本方面并不領情。在鏟除孫永勤部后,日方代表先后會見了國民黨代表何應欽,將胡恩溥和白逾桓遇刺一事,推卸到國民黨頭上,并堅稱孫永勤部曾經得到遵化縣政府的援助,破壞了《塘沽協定》。
借由這兩件事,日方提出了多項無理要求,并對何應欽進行了種種威脅。一向親日的何應欽當即表示要罷免相關人等,并在自己的權限范圍內采取措施。
南京政府接到何應欽關于日方要求的報告后,立即安排何應欽盡量按照日方要求“妥善辦理”。

圖丨何應欽舊照
在國民黨和日方的多次會談中,日本方面多次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包括撤走國民黨政府以及軍隊,對有害于“邦交”的秘密團體嚴加取締,在全中國禁止排日活動。而何應欽按照南京訓令,全部答應下來:
“中日親善提攜,為我中央既定方針,個人自當遵照此方針努力進行。過去如有注意不周之處,亦當加以改善,務使中日國交日益親密接近。”
至此,日本侵略者的目的已經完全達到,考慮到何應欽是口頭承諾,沒有形成正式的文件。因此日方將一份“備忘錄”交給國民黨方面,并在其中附加了三項新的條件。
很顯然,日本方面企圖用這種方式,讓國民黨正式簽署一個協定。
但是自“九一八”事變以來,蔣介石一系列不抵抗的政策,已經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不滿。礙于全國人民的壓力,蔣介石不敢再公開簽署與日本帝國主義的賣國協定。
日本方面也適時地改變了策略,在繼續向國民黨政府施壓的同時,故作姿態不再堅持讓何應欽在“備忘錄”上簽字,而要求國民黨方面給予一個表示承諾的書面通知。

圖丨何梅協定
日方的策略正中國民黨的下懷,經汪精衛同意,何應欽簽署了“致梅津函”,承諾如期履行日方提出的各項要求。
至此,日方的“備忘錄”和何應欽的“致梅津函”,組成了“何梅協定”。
何香凝聽說此事之后,當即拿了一條自己的裙子,將自己以前寫得一首詩抄在了上面,托人送給蔣介石。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
不戰送山河,萬世同羞恥。
吾儕婦女們,愿赴沙場死。
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
這首嘲弄蔣介石不如女子的詩,令蔣介石勃然大怒,但他也只敢自己發泄一下怒氣,對于何香凝,他是萬萬不敢動手的。

圖丨何香凝舊照
同年8月,中國共產黨發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一致抗日,何香凝立刻聯絡宋慶齡等20多人率先響應,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之后廖仲愷的國葬在南京舉行,何香凝面對前來迎接的黃埔軍官,只問了一句話:
“你們身穿戎裝,而現在日禍猖獗,試問你們是衛人呢?還是衛國?”
“不用人間造孽錢”1936年12月,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勸諫蔣介石改變“安內攘外”的政策,團結一致共同抗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臨潼對蔣介石實行“兵諫”,史稱“西安事變”。
事變發生當天,何香凝和宋慶齡聯合其他的愛國救亡團體,表示擁護張、楊提出的八項抗日救國主張。之后對于中共方面提出的和平解決方針,何香凝同樣表示極為贊同。
當時何香凝正因心臟病發在家臥床不起,當宋慶齡邀請她一同前往西安斡旋,促成事變妥善解決時,何香凝欣然答應同行。雖然后來因未能解決交通工具而未成行,但何香凝能將國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品德仍令人感動。

圖丨新中國成立后何香凝與宋慶齡合影
為了促成國共合作,何香凝親赴南京參加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這是她十年來第一次出席國民黨中央全會。在會上,何香凝和宋慶齡聯合十多名中央委員,提出了恢復孫中山三大政策的提案。
雖然這一提案因國民黨親日派和頑固分子的阻撓未能通過,但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經過各派政治力量的激烈斗爭,國民黨接受了中共提出的抗戰政策,至此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大門打開了。經過中共的積極努力,以及何香凝等愛國民主人士的大力推動,國民黨政府發表了《自衛抗戰聲明書》,宣告國共第二次合作正式成立。
何香凝得知自己期盼已久的目標終于實現時,興奮地熱淚盈眶,當即給遠在陜北的兒子廖承志發電報:“國共團結抗戰,對于汝父十三年改組國民黨,執行三大政策之主張實現,為之安慰。汝須努力奮斗御敵,勉為政府抗戰后援,以竟汝父遺志。”
抗戰全面爆發后,年近花甲的何香凝立刻投身到抗戰的大潮中,她拖著自己的病軀廣泛聯絡,發動各界婦女進步人士參加救傷和慰勞工作。經過和宋慶齡等人的緊張籌備,“中國婦女抗敵后援會”成立,初步形成了上海婦女界的抗日統一戰線。

圖丨何香凝在群眾大會發表演講
為了應付巨大的軍費開支,國民黨政府發行了5億元的救國公債,何香凝積極予以支持,并動員上海各界婦女開展獻金活動。在何香凝的號召下,僅僅幾天時間,2.3萬多元的公債就被后援會認購。
上海淪陷之后,為躲避日寇的迫害,何香凝不得不遷居香港,但對于統一抗戰的狀況,她仍保持高度關注。在國民黨頑固派加入統一戰線后,不斷制造摩擦,何香凝為此一再告誡國民黨當局,一定要“以民族國家利益為先”。
從1939年冬天開始,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動活動迅速擴大,接連發動了三次反共高潮。何香凝堅決支持團結抗戰,同國民黨頑固派堅決斗爭。
“皖南事變”發生后,何香凝和宋慶齡等人聯名致函蔣介石政府,痛斥其違背孫中山遺訓,要求撤銷剿共部署,保障各種抗日黨派。隨后她又電斥蔣介石,要求他必須停止以武力攻擊共產黨。
蔣介石襲擊新四軍的行為,很快受到國內外輿論的譴責。為了保住“領導抗戰”的旗幟,蔣介石不得不取消對八路軍的進攻計劃。
同年,何香凝連續發表了多篇回憶文章,緬懷孫中山坎坷的革命道路,啟發國民黨人為捍衛孫中山的三大政策而斗爭。

圖丨抗戰時期的何香凝
1941年香港淪陷之后,何香凝輾轉到達了桂林,和兒媳、孫子一同住在城郊,靠賣些字畫勉強維持生活。后來蔣介石出于自身需要,托人請何香凝到重慶,并奉上100萬元路費。但何香凝不為所動,在信封上寫了兩句詩,交給來人退回:
“閑來寫畫營生活,不用人間造孽錢。”
八年的抗戰時間,讓何香凝不得不隨著戰局變化四處流浪,但不管自己身在何處,何香凝都用自己的方式呼吁人們團結起來,堅持抗戰到底。她運用自己的特殊地位,捍衛了孫中山的革命主張,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