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自己回收舊衣服渠道怎么找(5年來專收舊衣服)
發布時間:2024-07-17閱讀(10)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鄭芷南 鄭曉彤
“我們真的需要買這么多衣服嗎?”面對眼前成堆的、甚至連吊牌都沒拆的“舊衣”,不少首次參加線下換衣活動的姑娘們心情似乎都有些復雜。在她們中,有一個留著波波頭,身材高挑的姑娘,名叫姜宇,她是這場換衣大會的發起者。
姜宇,環保主義者,一個精于時裝搭配的80后姑娘。過去五年里,她在繁華的北京城里,過著不買新衣,執著于舊衣穿搭和二手衣服再利用的生活。盡管在旁人眼里,這個體面的姑娘做的“拾荒”工作似乎有些難以理解。但對姜宇而言,“舊衣也能發光”的理念已經扎根于她的生活,如今她創辦的舊衣內容的APP影響了超30萬的女性用戶,300余條日常視頻不僅記錄著她的穿搭,也記錄著屬于她的心路歷程,跟隨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的視角,走進穿搭博主姜宇和她的“衣柜拾荒日記”。

她是穿搭博主
溫婉的紅色開衫、個性的黑色長衛衣、民俗風的七分闊腿褲、唐風范的球鞋、異型的帆布包,這些在常人眼里相去甚遠的時裝單品,卻被組合成了一套喜慶、和諧的新年穿搭。穿旗袍的民國溫婉女人、燈籠褲、重金屬的嘻哈女孩、衛衣加西裝休閑混搭時尚女,風格多變取決于“今天用什么搭配、怎么搭配”,這是屬于穿搭博主姜宇的日常。
作為一名發跡于天涯論壇的早期穿搭博主,姜宇有著與其他博主大不同的經歷。“我視頻里的衣服幾乎都是來自天南海北的二手服裝”,她說,過去五年里,她通過對舊衣的回收再利用,實現了“穿搭自由”。
通勤 、商務、休閑、運動、嘻哈、朋克、復古、英倫,視頻里的姜宇能夠輕松地駕馭各類風格迥異的穿搭。姜宇表示,如果時光倒回到五年前,她可不敢“這么穿”,因為頭大,她過去也從來不戴帽子,但在走進舊衣穿搭行列后,她打破了過去的循規蹈矩,穿搭上高級感也不再僅僅局限于以往的黑白灰,色彩為她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過去幾年里,姜宇一直都在嘗試著用穿搭、組合的方式,讓那些舊衣實現它們的更大價值。她告訴記者,作為一名穿搭博主,她能做的是向大家傳遞這種舊衣也能發光的環保理念,“新品、潮品未必是時尚,時尚也沒有專屬的代名詞,穿舊衣,自然也不影響我的時尚。”

“衣服暴食癥”患者
然而看似精致的舊衣再利用生活其實并非從來如此,姜宇也曾有過瘋狂消費的日子。她說,過去,她也曾是個“不餓,但是想吃;不缺衣服穿,但是想買”的重度“衣服暴食癥”患者,商場打折要買,上網幾分鐘要買,出國辦公時她還要買,每月必添新衣,佩飾、鞋子自然更不在話下,“當時就只有一種感覺,似乎只有買買買,才能消解我心里那種忙碌過后的空虛吧,現在看來,那是一種近乎病態的購物傾向。”
2015年以前,姜宇在北京CBD做著市場公關,收入不菲。家中的超大衣柜,也積攢了她的“累累碩果”。觸動應該是源自一次衣柜整理。姜宇說,當時在做收納的她,被驚住了,“我數了一下,衣柜里、地上新拆的快遞里,近百件連吊牌都沒有拆的新衣服就那么堆在角落里落灰。我什么時候買了這么多、連穿都沒有穿過的衣服?”
面對越來越多的衣服,姜宇想過“斷舍離”,“直接扔了覺得浪費,存在很強的負罪感,我就將衣服打包好,放在固定的地方,等著環衛阿姨將它們撿走,似乎能覺得好受一點。”但這種狀態并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姜宇接觸到了“舊衣再利用”的環保概念,緊接著,試水開始。
“起初,我嘗試著控制剁手的買買買,后來發現身邊人像我這樣的‘衣服暴食癥’患者大有人在,我就嘗試著與她們進行衣服的置換,用朋友們不要的舊衣服進行重新的搭配、組合。”姜宇的努力,有了不小的成效。她發表于天涯論壇上的二手衣服穿搭記錄,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偶爾也有人向我寄來她們閑置的舊衣”,慢慢地通過舊衣搭配的輸出,讓她結識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伍人”。

找到同伍人
姜宇告訴記者,從簡單的論壇交流、到粉絲群互換,因為舊衣再利用走到一起的她們,
慢慢形成了一個社群, “當時光滿員的群就有7個”,關于穿搭、換舊衣的話題在群內不斷的發酵,越來越多的共鳴與發聲,讓姜宇不得不想想今后的“出路”。
2017年,一個將閑置衣服無償互贈的平臺——發光公社應運而生。“我常說一句話,發光公社是自己長出來的,我們起初也沒想過到底要做成什么樣,該做成什么樣。”姜宇說,從論壇到APP,他們與發光公社都遇到了無數的問題,“好在大家都沒放棄,欄目少,就嘗試開設新的欄目;從哪個功能不好用,就集體反饋、改進、升級,現在大家看到的成型的發光公社雖然不完美,但它集合了我們很多人的努力和心血。”
辭職后的姜宇,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發光公社的建設中,她也嘗試著去涉獵過去未曾接觸過的那些新領域——環保、服裝產業、穿搭、時尚美學,一種基于環保理念的新模式正在構建。
“元老”之一的超級版主“迷貓”,是最早一批的姜宇“同伍人”。在姜宇的影響下,她不但減少了自己不必要的服裝消費,還開始處理自己、身邊人的閑置衣物,“我見證了舊衣服流轉與再生,這成為了其中的參與者。”
90后的“海歸”姑娘舟舟(化名)在接觸后,成為了上海分隊的志愿者,開始了自己的舊衣利用生活。“舟舟在國外就加入過環保小組,回國接觸到我們后,她說沒想到國內也有這樣的舊物市場,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國外做得更好。”姜宇說,最新數據統計,舟舟已經成功送出了近2000件衣服,“她媽媽過去也是很喜歡買買買的精致女人,但后來在她的倡導下,穿著和環保意識有了很大的改觀。”
姜宇說,她很清楚,未來的路并不好走,但日益壯大的“同伍人”隊伍,讓她收獲了源源不斷的信心和莫大的支持,“越來越多人的加入,讓我們看到了舊衣新穿的更多可能。”
一致的步調與共振
2021年,姜宇組織了5場北京線下換衣大會,217個姑娘,一起見證了上千件舊衣的新生。“都很新,為什么就扔掉了?”“這個現在也很流行,怎么就過時了?”“其實我家里也還有很多的閑置……”一句句發問,似乎也在印證著女孩們面對這堆成小山狀的閑置舊衣時那種復雜心情。
“她們和最初的我很像。驚心動魄,四個字能概括很多。”姜宇說,面臨著“快時尚”的盛行,服裝產業的生產、銷售、流轉周期被大大縮短,“由此深陷消費主義的年輕人,在面對低價清倉、折扣出售、直播帶貨時作出的激烈反應,也成為了這個產業鏈條背后的催化物。這些都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狀況,但不過好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在行動了。”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2019年指出,“紡織服裝行業已成為僅次于石油行業的全球第二大污染行業”。2022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等七部門發布《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奢侈浪費得到有效遏制,綠色低碳產品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重點領域消費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綠色消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初步形成。
“國家層面、社會層面,都指明了服裝行業未來的綠色發展之路,而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消費者,所能做的就是保持這種綠色、可持續的步調,生活上、消費上都是如此。”姜宇說,由于“舊衣新穿”理念的內化,生活上的她,也實現了更為環保的節奏,“一些器具壞了,我想到的不再是扔了再買一個,而是想想怎么去修修補補,還能不能再用,盡可能地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吧。”
讓姜宇感到慶幸的是,在她短視頻下的評論區,她看到了越來越多共鳴的人,“謝謝你,敲醒我”“我已經堅持很久不肆意妄為的買買買了”“斷、舍、離,我學會了克制”“跟身邊的人互換舊衣,讓我找到了滿足感”,她說,“接觸得多了才會發現,其實與你保持共振的人都在做著自己的努力,雖然我們的方式可能不同,但都是在做著同一件事,這種快樂和充實,是以往任何工作都無法實現的。”
加油,環保的“時髦精”
阻力和困難總會有的。家人的不理解,朋友們的目光,“不體面”“你賺的也不少,你至于嗎”“穿別人的衣服像撿破爛的”周遭小環境里的質疑層出不窮,但姜宇依然希望不斷地去傳播“舊衣再利用”的理念,探索更多的可能,畢竟“你只要把這件事做下去、做出成績,那些人總會在潛移默化中收獲那份積極的影響。甚至,一些曾經對我心存質疑的人,也慢慢地產生了其實我這種生活方式‘還是挺好的’的想法。”
姜宇說,去年的那篇智利沙漠里堆滿服裝垃圾的報道讓她感觸頗深,也在督促著她加速前進的步伐,“很多人都沒有關注過衣服穿過后,去哪了?我們只看到了衣服光鮮亮麗的一面。而目前,世界上的廢舊紡織品的有效回收率是非常低的,因為人工成本極高,能夠完全進入回收的廢舊紡織品可能不到10%。而最便宜的辦法就是焚燒或是填埋,燒的問題就是污染空氣,垃圾焚燒是會產生二噁英的;埋的話,則會污染土壤,形成長期難以溶解的固體垃圾。像我身上的這件大衣,材料是聚酯纖維。它可能比我的骨頭還難以降解,當我人已經沒了的時候,衣服還在,幾百年以后它還在。”
姜宇在找尋關于舊衣處理得更多可能。在姜宇未來的愿景里,她希望可持續時尚能夠在時尚圈里“占據一席之地”,舊衣新穿成為人們穿搭里習以為常的選項,而其運營的APP也繼續實現它的努力,成為一個被更多年輕人喜歡的社區,“像我經常說的那樣,加油吧,環保的‘時髦精’們!未來,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速豹新聞網·山東商報編輯 張蕾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