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6-30閱讀(8)
他出生僅一年,母親出走,幾年后父親失蹤,他成了事實孤兒,平時與80多歲高齡爺爺相依為命。為省10元車費,他周末從學校步行7公里山路回家,種菜煮飯,孝敬爺爺。撿荒三個月賺了70元錢,為爺爺買了一雙新鞋,學習成績保持全級較前列。當地鎮政府為其建了房屋,按政策多方傾斜照顧。前幾天信宜黃氏宗親愛心之家,給他送了一萬元慰問金……
地處信宜市西北部的茶山鎮,群山巍峨,山路陡峭,多數村民都居住在山腰或山腳。一位年僅13歲的少年,背著書包,正在山路上踽踽獨行,他就是黃海龍。周末放學了,為省10元車費,他從鎮上的中學步行約走7公里山路回到家。他的家就建在豐垌村委橫坑村的一座山腰上,是茶山鎮政府幫他們建的一層樓房。

遭父母遺棄成事實孤兒
黃海龍僅一歲時,生母拋棄了他走了。過了3年,其父也經受不住打擊,精神恍惚,離家出走,至今十年渺無音訊。黃海龍唯有和家中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早3年,其奶奶也病故,海龍只好和爺爺一起相依為命了,成了事實的孤兒。
前幾天記者兜兜轉轉來到豐垌橫坑黃海龍的家,發現當地村醫正在給他爺爺測血壓,鎮政府干部像往常一樣送了一些肉和水果過來看望他。黃海龍剛吃完午飯正在廚房洗碗。他生得個子不高,但面目清秀,見到記者略有驚訝后恢復靦腆表情。他的家是一層二間過的樓房,夾在其他鄰居之間,背枕高山,嶺上云霧繚繞,山嵐輕瀉,屋前也是大山橫嶺,落差約70多米,一條新修的小水泥路沿著高低起伏的山嶺彎彎曲曲而去。屋內一廳二房,廳后是廚房。大廳放著一臺上世紀90年代的舊式小電視。黃海龍住在靠窗的一間房子,窗前一書桌,一張簡單的木床。
拾荒3月為爺爺買一雙鞋
黃海龍是個懂事的孩子,他看到日漸衰老的爺爺平時總穿一雙拖鞋,缺一雙合適暖腳鞋。他開始謀劃為爺爺賣一雙鞋,利用周末回家時間,圍繞著村邊嶺邊有黑欖樹的地方,一粒一粒地撿拾黑欖樹的欖核,積累到一定量時就拿去賣;看到村邊或路旁有丟棄的塑料瓶等,不怕臟不怕累,同樣一一撿起拿去賣;看到有丟棄的爛紙箱等,他也撿起拿去賣。
田間地頭,屋邊村巷,嶺頭樹下,朝陽夕陽,總見一個瘦小的身影,不怕山蚊叮咬,在晨曦或暮靄里忙碌,幾分一角一元二元,足足撿了三個月,積蓄了70元錢,他才露出了笑容,買了一雙新鞋,送給含辛茹苦撫養自己的爺爺。
小小的黃海龍已嘗到人間的艱辛,深知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為了替爺爺分憂,減輕家庭負擔,每次周末返家或星期天返校,堅持步行。從茶山鎮走7公里山路回家,同樣又走7公里山路返學,一周一個來回,只為省下10元錢。
"一周省10元,一個月四周省40元,可買一些藥給爺爺用,他經常頭暈。″海龍小聲說,“自從我奶奶三年前去世后,爺爺話少了很多,身體變差。他今年87歲了,我擔心他身體。”
每到周末放學,海龍總是心急如焚返家里,因為家里有他惦記的爺爺,有他的菜地,有他的黑欖樹。他要翻地平整、要除草施肥、要淋菜,這些,他爺爺已難做到了,教了他一遍,海龍就學會。

有時,鄰居見他小,幫他鋤地;有時鎮政府駐村干部及時幫他買來菜種,幫他引好澆菜水管,安裝好蓄水水缸。他的菜地離屋邊不遠,大山腰中一塊小地,幾行青菜,在微風中搖曳,泛著水珠,青綠相間,長勢不錯。
"平時,除了溫習功課外,海龍經常幫我洗衣服,燒水給我沐浴,甚至幫我洗腳。這孫子很懂事很乖。″其爺爺黃敏球談起孫子時一臉欣慰。
政府村委宗親齊援手送萬元慰問
中共茶山鎮黨委書記黃虎對記者說,他的家庭是特殊的家庭,幾年前,鎮政府根據政策及時幫助其建了房子,按貧困戶和事實孤兒的政策進行大力扶持資助。爺孫倆的溫飽問題有黨委政府做堅強后盾,希望孩子安心讀書,自強不息。
"黃海龍今年讀初二,是個好該子,家窮志堅,在學校尊師好學守紀,成績基本保持全級較前列。″海龍的班主任說,大家知道他是個孤兒后,經常鼓勵他,也經常去家訪。

近日,信宜市"黃氏宗親愛心之家″獲悉海龍的情況,帶上米油等物品,捐了一萬元現金送上門對他進行慰問,"愛心之家″秘書長黃志堅等,帶著海龍把一萬元存進其賬戶,還幫他買了新衣服和帶他去理發。
群山蒼莽,玉都熠熠。面對雙親不幸分離失蹤,小小年紀不為環境屈服,代父盡孝,黃海龍的事跡引來廣泛關注。今年初,黃海龍被評為信宜市第二屆"十大慈孝之星″。
【記者】李文才 楊建雄
【通訊員】黃楚凡 黎雄
【作者】 李文才 楊建雄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4872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