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6-27閱讀(17)
喀秋莎,一個美麗的名字,作為戰斗民族傳說中的姑娘,以一種單純但炙熱的圖像出現在人們的腦海之中。
蘇聯的一名作曲者,根據喀秋莎的傳說寫下了歌曲《喀秋莎》,但由于當時的人們對于這種歌曲不是很感興趣,所以并沒有流傳開。
直到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開始后,因為戰爭而使得這首歌迅速地流傳四方,成為蘇聯士兵和人民酷愛的戰歌。
首先,這首歌本身講的就是一個叫喀秋莎的姑娘在風景優美的春天,思念自己保衛國家而參軍遠去的情人。在衛國戰爭時期,有很多年輕人都是告別了心愛的姑娘,來參加這場突然爆發的戰爭,在保家衛國中犧牲了生命。對于在前線奮死殺敵的年輕士兵來說,這首歌寄托了對情人最大的思念,從某種角度而言,這首歌就和他們高喊的“烏拉”一樣,讓蘇聯士兵忘卻一切,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情人和美麗的家鄉,直面生死,沖鋒向前。

其次,喀秋莎火箭車,在衛國戰爭中展現了奇跡的戰車,甚至就連喀秋莎的第一任指揮官在犧牲后,都被追授“一級衛國戰爭勛章”“蘇聯英雄勛章”。喀秋莎火箭車在通過研發,剛進入部隊服役的時候,正是蘇聯衛國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只有7輛火箭車和3000發火箭彈,由此組成了世界第一只火箭炮連隊。由于時間緊,火箭車甚至都沒有正式的型號和名字,只有一個字母代號“K”,思念情人的戰士們就深情地稱呼這種戰車為“喀秋莎”,因為它發出的那種炙熱的光芒,就如同那熱烈的的愛情。火箭車一次次的出擊,一次次的打擊了德國納粹的進攻,喀秋莎火箭車的名字在蘇聯部隊被大大的流傳。

第一批喀秋莎火箭車
后來,喀秋莎火箭車正式定型號為BM-13,一次可以發射16枚132毫米的火箭彈。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有一場著名的戰役叫做上甘嶺戰役,這場戰役中,“喀秋莎”二〇九炮團表現最佳,獲得錦旗一面,寫著:“百發齊放,震破敵膽,戰士最愛你,敵人最怕你!”據不完全統計,上甘嶺一站中,約70%的美韓聯軍喪命于志愿軍的炮火之下的。在整個抗美援朝時期,除了初期我國志愿軍戰士缺乏重火力,吃了很多大虧以外,在中后期,我志愿軍的強火力轟炸讓美軍吃了很大的苦頭。據說,在中美談判期間,美軍甚至私下提出,能不能不要用喀秋莎火箭炮,犧牲的戰士讓他們沒法和國內交代,尸體都找不到。

中國志愿軍喀秋莎火箭炮部隊
金剛川里出現的喀秋莎火箭車,雖然只有一瞬間的畫面,在整個電影里很威猛,但是遠遠沒有實際的震撼。給大家舉個例子,海軍炮艦的主炮炮口一般都是305MM以上的,一炮出去,打準了基本上一個連百十號人守衛的陣地就沒了。喀秋莎火箭車的威力與其相比差不多,而且它是覆蓋式轟炸。一些老志愿軍戰士回憶,當時這些火箭彈裝在長盒子里運輸,一大長條放在地上,摞起來,就像放了一層層的的棺材盒子,看著滲人可能帶給敵人死亡,戰士們都可小心的保護這些寶貝。
喀秋莎如今不再只是俄羅斯的專用武器,我解放軍將這種武器發揚光大,各種隱秘編號的火箭軍布置在中華大地上,保衛著這大好山河,保衛著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華夏人民。

自主研制新型火箭炮
小編強烈推薦朋友們去聽一聽《喀秋莎》這首歌,非常簡單非常好聽。
點點關注,關注小編不迷路。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4633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