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6-26閱讀(17)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夏天是適合吃美食出去游玩的季節,但夏天也是蚊蟲活躍的季節。
稍不注意可能就被蚊子叮一大紅包,尤其是小寶寶;除了蚊子還有蜱蟲,被蜱蟲叮咬了更嚇人。

剛看到一個新聞:江西南昌的一個剛出生4天的寶寶被蜱蟲咬傷。這么小的寶寶被叮咬,既心疼又后怕。
寶寶的爸爸說,可能是在出院當天(出生第4天)回去的路上,因為寶寶的奶奶暈車沒關窗戶,讓蜱蟲飛了叮咬了寶寶的頭部。

剛開始不怎么起眼,沒引起注意,一直到4天后,發現這個“異物”會動,用手去撥,才發現是個長了腳的東西,才趕忙去醫院就醫。

經過檢查醫生確定是被蜱蟲咬傷了,這時蜱蟲的頭已經全部吸進去了,醫生立即準確的把蜱蟲取了出來,還提醒說,如果被蜱蟲咬了不要擅自處理,處理不當會有危險。

這個事情出來很快上了熱搜,不過在評論區除了心疼孩子,更多的是譴責孩子的爸爸。
我們都知道 坐月子不能吹風,而孩子的爸爸在接他們母子出院回家的路上,因為孩子奶奶暈車打開了車窗戶,完全不顧車上剛生完寶寶的妻子和剛出生4天的孩子。
的確也是,如果估計產后的妻兒,一般也不會打開車窗,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五月份時也是看過一個類似的新聞,一個兩歲的男孩和爸爸媽媽去公園玩,回來后總是 抓撓后腦勺,當時家人也是沒引起重視.
過了4天,男孩的舅舅才發現在他后腦勺的頭發里長出一個小肉球。

急忙帶來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蜱蟲,已經 在孩子后腦勺部位的肉里鉆了5天,后來通過手術才把蜱蟲取了出來,取出時蜱蟲還活著,已經漲大了幾十倍。

當時也是看的害怕,不少網友說孩子的爸爸媽媽心太大了。
但的確是這么小的蟲子鉆在頭發里是不容易被發現。
4-10月是蜱蟲活躍季節,做好預防保護好孩子?一般蜱蟲的成蟲活動期是4-8月,活動季節會從早春4月一直持續至9-10月,有兩個 高峰,主峰在6-7月,次峰約在8-9月間。
因此,在蜱蟲的活躍季節,家長也要給孩子做好防護。
① 遠離容易有蜱蟲的地方
比如 植物茂密、陰暗潮濕 的地方,盡量避免讓孩子過去玩; 還有大型家畜或野生動物身上、寵物的體表等也會有蜱蟲,也需要做好防護。

② 在野外玩時做好個人防護
如 避免在草地上、樹林里長時間坐著或躺著,盡量在步行道上行走;
穿淺顏色、有衣領的長袖衣服,并且要扎緊領口、袖口和褲腳,不穿漏洞的涼鞋,裸露的皮膚要涂抹些驅避劑,如含有避蚊胺(DEET)的驅蚊水,可以倆小時涂抹一次。
還要在衣服和帳篷等裝備 噴灑些驅蟲劑。
③ 定期做好檢查
如果經常出去玩,或是居住的周圍蜱蟲多,要 每天仔細檢查 自己和孩子身上是否有蜱蟲,尤其重點檢查皮膚表面,頭皮、耳后、頸部、腰部、大腿內側等部位。
還要 定期檢查家里的寵物,重點檢查耳朵后面和頸部。

圖片來源于新華網重慶頻道
萬一被蜱蟲咬了該怎么辦?別慌!“2要 4不要”要記牢?若是發現不小心被蜱蟲咬了,也別慌,要正確地應對。
4不要:不要硬拔、不要拍打、不要捏爆、不用用火燒或用其他東西刺激。
2要:要及時去醫院,讓醫生處理;如果蜱蟲鉆的還不是很深,自行處理建議用尖頭小鑷子輕輕的、緩慢的、穩定地把蜱蟲向上提拉出來。

圖片來源于新華網重慶頻道
夏季蜱蟲多,不想要蜱蟲叮咬,重要的還是做好預防。你或你身邊的人有沒有被蜱蟲叮咬過呢,又是怎么應對的呢,也歡迎來分享你的經驗和建議。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實用又接地氣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京媽點贊并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4321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