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脾胃虛弱引起積食怎么辦(秋季寶寶上火積食)
發布時間:2024-06-23閱讀(11)
秋天來了,來門店的推拿的孩子越來越多,多事之秋,小朋友的腸胃也沒閑著,孩子陰虛多,脾胃陰虛不想吃飯,也會容易積食,所以秋季消食健脾是非常重要的。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小孩屬“純陽之體”,生命力旺,新陳代謝,生長發育迅速,容易出現陰陽失衡,陽盛火旺即“上火”的現象,“上火”現象容易發生在干燥的秋季,因此,家長們要注意幫助小孩防內火,滋陰降燥。
入秋季之后,天氣干燥,氣溫低,早晚溫差加大,是小兒疾病的高發季節,這種氣候在中醫中,是會導致人體生病的外邪。

1、清天河水
位置:位于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
手法:順著寶寶手臂內側從手段向手肘推,100次。
作用:滋陰降火

2、揉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力度可以稍重,以孩子不疼但能感覺到在點按為準。按揉3-5分鐘。
作用:保健要穴,刺激孩子的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

3、指揉涌泉(秋天做特別好)
位置: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用力彎曲腳趾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就是涌泉穴。
操作:大拇指按揉一只腳心的涌泉穴,按摩1分鐘左右,然后換另一腳同樣操作。
作用:滋陰降燥,保健。

4、捏脊
位置:自大椎至長強呈一直線。
操作:自上而下作直推,稱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稱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將背脊皮提1下,稱為捏三提一法。
作用:刺激脊柱旁開膀胱經上17對穴位,調和陰陽,促進生長,增強免疫力。

秋季喝粥是養生的最佳選擇,胃腸在經歷了一個夏天冷飲的“洗禮”后,脾胃功能就會減弱,再加上秋季風大氣候干燥,稍有不注意就會感冒發燒,只要選擇消化的滋補食物,讓身體機能順利適應從夏熱至秋涼的過程,粥就具備了這個功能。
1滋陰潤燥:雞蛋蔬菜粥

功效:補肺養血、滋陰潤燥、補脾和胃、促進消化,是一道非常有營養的快手早餐粥,非常適合營養不良的孩子食用。
材料:大米、雞蛋、青菜、鹽。
做法:大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煮制成粥;將雞蛋在碗中攪拌打散,緩慢淋入粥中,邊煮邊攪拌;再加入切碎的青菜熬煮3~5分鐘,起鍋前加適量的食鹽調味即可。
2開胃消滯:陳皮大米粥

功 效:理氣健脾、開胃消滯、化痰止咳,適合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孩子食用。
材 料:陳皮、大米。
做 法:將陳皮洗凈,切細絲;大米淘洗干凈,倒入鍋中,加入陳皮絲及適量清水,熬煮成稀粥即可。
3補脾止瀉:山藥瘦肉粥

功效:滋補脾腎、促進消化、斂汗止瀉,非常適合體質虛弱、消化不良、容易腹瀉的孩子食用,也是一款非常有效的秋季腹瀉食補方子。
材料:鐵棍山藥、豬肉、大米、鹽。
做法:大米淘洗干凈放入水中泡30分鐘;豬肉洗凈切末或小丁;山藥去皮、洗凈、切小塊備用;
將泡好的大米放入鍋中加清水熬煮成粥,再放入山藥塊、豬肉末攪勻煮至山藥和豬肉熟透;最后加少許鹽調味后即可關火。
配合食療,家長們要注意給孩子滋陰降燥、健脾胃、提高免疫力,堅持給孩子做下面的推拿手法,可能讓寶寶少生病哦!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4185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