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是誰寫的小兵張嘎(他是小兵張嘎原型)
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19)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古有霍去病17歲封官拜將,今有“小兵張嘎”13歲上陣殺敵。關于“小兵張嘎”,很多人都認為是影視劇中杜撰出來的,其實并非如此。“小兵張嘎”是根據著名戰地作家魏巍的中篇紀實散文《燕嘎子》改編而成的,里面的主角“嘎子”其實名叫燕秀峰。

自小父母雙亡,13歲參加革命
1924年,燕秀峰出生于素有“華北明珠”的白洋淀畔,雖然自小父母雙亡,但在村中父老鄉親的幫助下,燕秀峰與其他小朋友一樣,也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在碧波萬頃的白洋淀,燕秀峰上樹掏鳥窩、下河捉魚蝦,因為活潑好動,經常調皮搗蛋,村民們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嘎子。
可村子里寧靜的生活在1937年戛然而止,這一年的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并且很快就占領了白洋淀地區。為了加強華北地區的統治,日本侵略者在這里實行“三光政策”、“囚籠戰術”,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老百姓。

13歲的嘎子眼看日本鬼子到處燒傷搶掠,心中燃起了復仇的怒火,他暗暗立志要參加八路軍,將日本鬼子趕出中國。當時他的舅舅王楓林是區小隊的一名游擊隊員,經過他的介紹,13歲的嘎子參加了游擊隊,由于熟悉白洋淀的地形地貌,還當上了區小隊的通信員。
懲惡除奸,大義滅親
參加游擊隊兩年之后,由于表現出色,15歲的嘎子加入了共產黨,成為了一名無產階級戰士。在游擊隊期間,嘎子機智勇敢,成功刺殺了多名鬼子軍官和漢奸,區里領導得知后,決定將一項重要的任務交給他。
日軍占領華北之后,為了鞏固統治,培養了很多漢奸和特務,這些人死心塌地為敵人效力,不惜出賣國家和人民,老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所以區里命令嘎子秘密的處決和刺殺這些漢奸和特務。
接到任務之后,嘎子經常化裝成老百姓出入日軍占領的縣城、據點,成功刺殺、槍斃漢奸、特務30多人,從那以后,白洋淀地區的漢奸、特務對嘎子簡直是談虎變色。
1942年,18歲的嘎子長大成人,在多年的戰斗中,還練就了一手百步穿楊的好槍法,因此還加入了區里的手槍隊。與嘎子不同,當年帶領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舅舅王楓林卻叛變投敵,成了一名漢奸。區里組織力量抓住了這個壞家伙,并把槍斃他的任務交給了嘎子。在面對親娘舅和民族大義的時候,嘎子選擇了后者,經受住了組織和人民的考驗。

功勛卓著,當選一級戰斗英雄
在抗日戰爭時期,死在嘎子手中的鬼子和偽軍不計其數,據統計,由他領導和參加的戰斗有數十場之多,期間一共攻克日軍炮樓8座,繳獲物資無數,僅他一人繳獲的槍支就有100多支,其中還有很多游擊隊緊缺的手槍和機關槍。
1944年,晉察冀邊區召開了第二屆英模大會,主要表彰最近幾年在戰爭中表現優異,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官兵。嘎子不僅受邀參加了大會,在會上被首長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的稱號。
晚年生活窘迫,退休工資僅71元
表彰大會結束之后,嘎子燕秀峰被調到冀中縱隊23團,當了一名排長。提干之后,嘎子并沒有自滿和驕傲,打仗時仍然沖在第一線。在1949年解放天津的戰斗中,嘎子不幸受了重傷,只能暫別軍隊留在天津養傷。
一年多傷愈之后,嘎子想重新回到部隊,可幾經打聽,得知部隊已經開赴朝鮮前線。就這樣,沒有回到部隊的嘎子只能留在了天津,為了生活,他先后干過裝卸工、勤雜工,即便生活再苦再累,他也從沒有向組織和領導提及自己的光榮歷史。

娶妻生子后,嘎子一家三口只能擠在一間十幾平米的臨時房中生活,但他從沒有怨言。因為在他看來,相比那些在戰場上犧牲的戰友,自己是幸福的。1966年,十年運動開始后,嘎子竟然被人冤枉為“反革命分子”,這是他不能容忍的,立刻找到武裝部說出了自己的革命經歷。
經過調查,人們才發現他竟然是抗日英雄,于是組織上立刻撤銷了對他的誣陷,并為他解決了工作和住房的困難。從那以后,嘎子的事跡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甚至還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但是這對于燕秀峰來說都不重要,他仍然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直到1987年在工作崗位退休。

總結
當年燕秀峰老人退休之后,每月的退休金只有71元錢,放在當時這筆錢雖然不算少,但與他在戰爭年代所立的功勞相比,卻顯得微乎其微了。
不過這些對于燕秀峰老人來說,都是身外之物,作為一名老革命家、老黨員,他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堅持共產主義信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締造了新中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銘記。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371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