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便秘的表現和處理方法(寶寶便秘的原因和對策)
發布時間:2024-05-28閱讀(7)
和成年人一樣,兒童的排便模式也因人而異因此,有時候很難分辨孩子是不是真的發生了便秘一個孩子很有可能2~3天都沒有一次排便,卻算不上便秘;而另一個孩子可能排便頻率很高,卻很難排出大便另外,如果一個孩子每天都拉很少一點大便,便秘就有可能不被發現——因為大便其實都積聚在了孩子的腸道里而沒有被排出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寶寶便秘的表現和處理方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便秘的表現和處理方法
和成年人一樣,兒童的排便模式也因人而異。因此,有時候很難分辨孩子是不是真的發生了便秘。一個孩子很有可能2~3天都沒有一次排便,卻算不上便秘;而另一個孩子可能排便頻率很高,卻很難排出大便。另外,如果一個孩子每天都拉很少一點大便,便秘就有可能不被發現——因為大便其實都積聚在了孩子的腸道里而沒有被排出來。
寶寶便秘,最急的是家長
總的來說,如果你懷疑孩子發生了便秘,最好嚴密觀察是否有如下癥狀。
■新生兒,大便質硬,而且少于每天一次。不過一些純母乳喂養的嬰兒可能例外。
■大一點的孩子,大便質硬,而且3~4天才出現一次排便。
■不論什么年齡的孩子,出現大便體積大、又干又硬,而且排便的時候艱難、費力。
■在一次量比較大的排便之后,陣發性的腹痛減輕。
■大便表面或內部有血。
■兩次排便之間出現遺糞。
便秘一般會在大腸末端肌肉緊張的時候發生,因為這種肌肉緊張阻礙了糞便在腸道里的正常通行與排出。大便在腸道里積留的時間越長,水分會被腸道吸收的更多,就會變得更硬更干,于是也就更難很舒服地從體內排出。而且,由于排便的時候非常疼痛,孩子可能下意識地將大便憋回去,造成問題進一步加重。
便秘的發生有家庭傾向性,而且嬰兒期發生的便秘也有可能持續終身。如果孩子在長大后沒有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或經常憋便的話,問題就會加重。憋便而造成的便秘高發于2~5歲、正在學習獨立上衛生間、學習控制大小便的孩子身上。大一點的孩子不在家的時候也有可能憋便,因為他們不愿意使用自己不熟悉的廁所,這也會使問題進一步加重。
如果孩子的確有憋便的問題,那么他的腸道內可能積起一條體積很大的大便,長度達到直腸這么長。接下來,他可能就不再會有便意,并發展到不借助灌腸劑、通便劑或其他治療措施就不能排出大便的地步。在某些情況下,肛門處會發現一些帶有大便顏色的臟東西,這是腸道內固體大便周圍的液體排泄物排出造成的。這看上去容易讓人誤以為孩子的紙尿褲或底褲上有遺糞。一些嚴重的便秘患兒需要在醫生的監督下灌腸,孩子也需要學會建立正確而良好的排便習慣。同時,咨詢一下小兒消化專科醫生可能很有必要。
輕微或偶爾的便秘,可以通過以下一些技巧來減輕病情。
1、母乳喂養導致的便秘比較少見,如果母乳嬰兒出現便秘,更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而并非飲食因素。在做出決定用配方奶替代母乳喂養之前一定要先咨詢醫生。另外,對于6個月以上的嬰兒,水果一般都可以幫助解決便秘的問題。
2、幼兒或更大一些的孩子,一般都已經開始吃輔食了。如果這個年齡的孩子出現了便秘,你就需要在孩子的日常飲食中多添加一些高纖維食品,包括西梅、杏、李子、葡萄干、高纖維的蔬菜(豌豆、大豆、西藍花),以及全麥麥片和面包等。同時,盡量少吃垃圾食品以及非高纖維的麥片或面包。增加每日水攝入量也能幫助緩解便秘的問題。
高纖維食物
在一些更為嚴重的病例中,兒科醫生會為孩子開一些溫和的軟便劑或灌腸劑。請嚴格按照醫生的處方要求服藥。雖然目前市場上有一些軟便劑是非處方藥,可以在藥店柜臺買到,從購買到服用方式都比傳統的處方藥更為方便。但在咨詢醫生的意見之前,千萬不要擅自服用任何這類藥物。
家長應該做到熟悉孩子正常的排便模式、典型的大便形狀和軟硬程度。做到這一點可以讓你們更好地判斷孩子是否出現了便秘,便秘的嚴重程度如何。如果孩子在1-2天內都沒有正常排便,或孩子在排便的時候感到不舒服,那就需要幫助他建立起合理的排便習慣。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從合理的飲食和建立規律的排便時間做起。
對于還沒有開始學習上廁所的孩子,預防便秘的最佳方法是給他提供高纖維的飲食。而且隨著孩子長大,飲食中的纖維素含量也應該增加。一個孩子每天應該攝取的纖維素克數應該約為其年齡數加上5,例如一個3歲的孩子每天應該吃至少8克纖維素。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多采購一些每餐至少含3克纖維素的谷類食物(麥片、餅干、面包、玉米粉圓餅、面條)。確保你的孩子每天食用5次水果或蔬菜。在購買家庭日常食物前,仔細查看食物包裝上的標簽,了解纖維素的含量。
一旦孩子長大到可以開始接受上廁所訓練,每天都要求孩子在馬桶上坐一會兒,最好是在飯后訓練。給孩子一本書、一個字謎或者一個玩具,讓他放松下來。鼓勵孩子堅持坐在馬桶上,直到出現排便,或者到15分鐘。如果孩子做到了記得鼓勵他;如果還是沒有做到,應該繼續用一些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孩子最終也必須學會不在大人的指導下自己上廁所。
上廁所訓練很重要
如果已經聯合采用了上述方法,包括高纖維飲食、增加日常飲水量、培養排便習慣,都不能使孩子正常排便,那么孩子有可能下意識地憋便。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咨詢醫生,他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醫生可能指導孩子使用軟便劑、導瀉劑等治療藥物。少數情況下,便秘會越來越嚴重,孩子和家人都開始擔憂這個癥狀,導致全家人每天大量的精力都放在試圖解決排便的問題上。目前已經有了一些系統性治療方案來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一般來說,孩子憋便的習慣都是在學習上廁所的階段養成的。剛開始坐在馬桶上或蹲在便池上的時候,孩子不愿意鼓勁讓腸道運動起來排便,于是就開始憋便。而當下一次便意出現的時候,腸道運動就會引起腹部的疼痛。于是,孩子就會將疼痛和腸道運動聯系起來,并因此再次憋便。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會發展為惡性循環。當出現這種嚴重的癥狀時,就需要用灌腸劑或栓劑來為孩子清洗腸道。然后,再讓孩子口服能夠軟化大便的藥物,使得腸道潤滑,防止孩子主動憋便。直至排便時腸蠕動不再伴有疼痛,孩子再次坐到馬桶上時不會有恐懼感為止。這種治療可能需要持續幾個月,慢慢地就可以停用導瀉劑了。在這種治療的同時,也應該繼續給孩子吃高纖維的飲食,并教他養成良好的上廁所習慣。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