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濕疹嚴重是過敏嗎(寶寶皮膚紅紅的)
發布時間:2024-05-28閱讀(9)
剛出生的寶寶身體還很軟,皮膚也很細嫩,可能會出現很多讓家長搞不清楚是生病還是正常的狀況,分享一下我帶過的6個孩子(自己三個,弟弟家三個侄子侄女)的經驗,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寶寶濕疹嚴重是過敏嗎?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寶寶濕疹嚴重是過敏嗎
寶寶過敏了嗎?剛出生的寶寶身體還很軟,皮膚也很細嫩,可能會出現很多讓家長搞不清楚是生病還是正常的狀況,分享一下我帶過的6個孩子(自己三個,弟弟家三個侄子侄女)的經驗。
寶寶的皮膚細嫩,常見的皮膚問題有黃疸、斑、紅疹、血管瘤、尿布疹等,家長們可以先仔細觀察,再考慮是否就醫。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兒子的粟粒疹和嬰兒脂溢性皮膚炎,侄女的異位性皮膚炎,還有雙胞胎侄子和雙胞胎女兒都經歷過的尿布疹,六個孩子都有過的新生兒毒性紅斑。
希望我的經驗對您有用,記得關注收藏,點個贊哦。
兒子出生時八斤六,四肢肉很結實,周身通紅,讓我這個母親十分驕傲。
但是經過每一平方厘米的掃描,我發現他的鼻頭上怪怪的。
有一些白白的疹子。
第一次當媽很沒有經驗,一直在想是因為我孕期吃太多紅燒肉了嗎?
后來經過醫生科普,這是粟粒疹。
粟粒疹這是種短暫的皮疹, 為臉頻及鼻頭上出現的一種白色針頭大的突起,一半的嬰兒出生后即出現。
發生的原因為皮脂腺陽塞,通常在幾周之內會自行消失,不需理會,不需要擦藥。
有了醫生的科普,我就放心多了,不再過度焦慮他的白色草莓鼻。
后來十一天左右他也就自己消失了。
6個孩子里就侄女出生的時候沒有這個癥狀,其他五個孩子也都有經歷過。
雙胞胎姐妹出生的時候,又是炎熱的夏季。
當我們第三天從醫院出來后,回到家,她們身上就多了一些紅色斑塊。
那感覺和被蚊蟲叮咬特別像。
很多來探望的親朋好友都感嘆,家在樹林,雖然冬暖夏涼但是就是蚊蟲多。
你看這一出院就被蚊蟲咬成這樣。
然后街坊鄰居紛紛送來了各家各戶的防蚊蟲叮咬神器。
其實,這是新生兒毒性紅斑。名字聽著嚇人,實則沒有什么危害。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前面四個孩子都經歷過,而且上門服務的社區醫生都科普過。
新生兒毒性紅斑:
超過50%的新生兒在出生第2~ 3天之后,全身的皮膚除手掌和腳掌之外,陸陸續續地開始冒出0.25 ~ 0.5厘米大小的紅色斑塊,中間尚可見黃白色的丘疹。
這種毒性紅斑,雖然外表看起來令人擔心,有時會被誤認為是蚊蟲叮咬,但其實是無害的,且似乎只發生在健康的足月兒身上。
毒性紅斑發生的原因不明,它會持續2~3周,然后自發性地消失,發生時也不需要擦藥。
所以,雙胞胎這次,我們也沒有擦藥,過了一兩周,也就消失了。
兒子剛出生的時候,一頭烏黑的秀發,濃密得很。
大家都在夸他長得好,一出來就八斤六,還一頭漂亮的頭發。
我沉浸在大家的贊美中,但是出院后,我煩惱的事情就出現了。
兒子濃密的頭發下,有一層厚厚的,像油脂一樣的油垢。
每回洗澡的時候,都很想去摳。
但是孩子還小,這東西長在頭頂上,也不敢輕易下手。
如再出現,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可依據好發部位、外觀來分辨)。
造成嬰兒脂溢性皮膚炎的原因目前仍然不明確,也無法預防。
可在頭皮、眉毛、鼻翼上發現有厚厚的黃褐色油性的鱗屑堆積,伴有紅色的扁平皮疹,在耳朵后、頸部、腋下、肚臍邊緣和腹股溝褶皺處也有可能出現,皮疹通常不會癢。
對于紅疹部分,勿用肥皂清洗,只需以清水洗凈即可;
頭頂厚厚的鱗屑部分,可先用嬰兒油將其潤濕后,再用洗發精輕輕洗去。
嚴重的話,可以用輕微類固醇的藥膏,如果不會癢的話,也可以不用理會。
我兒子的直到會爬行前洗澡幾乎沒有用過肥皂之類的清潔用品,關于這個脂溢性皮膚炎,我們也就是每次洗澡時,用毛巾或者棉紗巾,輕輕地洗幾次。
慢慢地,也就洗干凈了。
侄女出生三個月大的時候,臉上總有紅色的丘疹,嚴重的時候脖子都有。
她又十分敏感,一點也不配合剪指甲,所以臉上經常在不經意間被抓破,濕疹的位置也經常結痂。
大人看了心疼不已。
我們不停地排查她這樣的原因。
從弟妹的飲食里,環境溫度,衣服材質等等等等去排查。
但是她總是時好時壞。
到了8個月時候斷奶的時候,發現她可能是食物過敏。
因為她對牛奶蛋白過敏,她碰不得一點點加牛奶的食物。
異位性皮膚炎常與脂溢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混淆,不過最大的區別是異位性皮膚炎會反復發作,且通常在寶寶2個月大后才出現。
大多數異位性皮膚炎開始于嬰兒期,通常為2~3月大時開始發病,持續2~3年左右。
臉部雙頰、頸部、前額部及頭皮部位會出現泛紅、濕疹樣變化,
有時更會因發揮搔抓而造成結痂、滲出液、脫皮的狀況。
癢的情形以夜間最嚴重。
這段時間的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是一個慢性的病程,病情時好時壞,約50%會在一歲半之前痊愈。
另外一半的病情則會延續至幼兒期。
匍匐爬行后,病變可以擴展至四肢的伸側與手腕。
確實病因未明確,可能與免疫系統有關,且與環境息息相關。
臺大醫院小兒科主任湯國廷研究發現,
嬰兒期異位性皮膚炎約有50%與食物過敏有關,如果嬰兒時期因食物過敏而產生皮膚癥狀或胃腸道癥狀將來就有極高的可能性轉變成為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病患。
確定的食物過敏,應由食用后數日內皮膚惡化、出現胃腸道癥狀,避食后改善,再次食用又惡化來確定。
除非明確知道會引起過敏的特定食物。
否則不必過度限制飲會;
現今的觀點是,不要刻意避免吃特定食物,主要是讓身體產生耐受性,太過小心反而不好。
但如果已知對某種食物過敏,才需要禁止該食物。
另外,常見的惡化因子包括:
皮膚干燥、 感染、出汗、壓力大及接觸到刺激物質如塵螨等。
同時,我們去醫院時,醫生的一些醫囑分享給大家,
(真的要用,可使用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清潔劑,如舒特膚等),如此可避免皮膚更加干燥。
(可使用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乳液)。
所以如果流汗應馬上幫寶寶擦掉,或者開空調,以免惡化。
如果在這個階段發現寶寶得了異位性皮膚炎,由于部分嬰兒是因為對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過敏,此時可改用水解蛋白配方;
侄女斷奶得特別突然,我們來不及準備適合她喝的奶粉,試了很多種,知道明白過來他牛奶蛋白過敏,才趕緊換羊奶配方奶,這中間也試過水解蛋白配方,不過她不喝。
若是哺喂母乳,則應考慮是否是母親的飲食中產生過敏的食物。
臨床上常見有些媽媽吃了大量鮮奶或堅果后,寶寶會產生過敏的癥狀,需要特別留心。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包括口服止癢藥物及局部治療。
局部治療包括三大類:保濕乳液、止庫藥青、局部免疫抑制劑(類固醇和非類固醇藥物)。
所以,在明白侄女是食物過敏后,我們就改用了羊奶替代牛奶,遠離含有牛奶成分的食物。
同時,保證室內濕度,穿上純棉的貼身衣物,慢慢地,她一歲后,這樣的濕疹就很少再發生了。
照顧雙胞胎真的很容易手忙腳亂。
我自己照顧雙胞胎姐妹時,每天換尿布這一件事情都讓我精疲力盡。
原本一胎的時候,還認認真真地給兒子換尿布,到了二胎,竟然想著能偷懶就偷懶。
而同樣是雙胞胎的侄子也遇到了一樣想法的奶奶。
嬰兒的皮膚較敏感,當臀部經過大小便的刺激, 又被尿不濕包著不透氣時,尿布疹就有可能發生。
另外,一定要使用透氣性強的尿不濕,我有過幾次貪便宜買的不透氣的紙尿褲,孩子馬上就有尿布疹。
當發生尿布疹時,可擦氧化鋅藥膏或含輕微類固醇的藥膏,同時將患部暴露于干熱的狀態下。
其實勤換尿不濕、保持臀部皮膚清潔及干燥才是預防尿布疹的不二法門。
寶寶的濕疹是很多新手父母遭遇的第一個大難關,因為反復發作,又找不出原因,看見孩子滿身疹子,母親們往往陷入無盡的自責和無助中。
但是,媽媽的焦慮并不能緩解寶寶的癥狀,相反地可能因為媽媽情緒緊張而影響親子互動。
所以,這時靜下心來,接受它,運氣好,它很快就痊愈,運氣不好它可能需要多一些時間,但是無論如何你需要和它共存一段時間。
所以,接受它,別著急。
如果實在是坐立不安,那就要觀察和記下孩子這些疹子的外觀,出現的位置,出現的時間,這樣帶孩子去醫院就醫的時候,醫生就能更好地判斷出疹子的原因,到底是本身問題,還是外在因素造成的。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