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出門想上廁所怎么辦(娃一出門就不拉屎)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0)
每逢長假出游,最怕找不到廁所,更怕找不到干凈的廁所。欣賞人山人海的廁所A級觀景區也就算了,人一多衛生條件令人堪憂,大大影響如廁心情。大人時常都會有“廁所焦慮癥”,很多寶寶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出門在外要不就抗拒拉便便,要不就一言不合鬧便秘......

國慶在即,許多家長多少都會帶孩子安排一些出游計劃,無論長途還是短途,作息和環境的變化可能都會對寶寶排便產生影響。重視不排便對寶寶的危害,同時如何不把廁所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讓孩子能更輕松排便很重要。
“憋便”的危害比你想象更嚴重
寶寶吃進嘴里的食物通過胃部消化、小腸吸收、大腸的濃縮后在結腸形成糞便。最后當便便到達直腸后,身體各部門收到信號迅速作出反應。若天時地利人和,大腦便發出排便指令。若大腦認為此時還不適宜排便,便便會從直腸退回結腸。
回到結腸后,其中的水分再次被結腸吸收,便秘就產生了。同時,便便里的毒素也會堆積在腸道中被腸道吸收,損傷腸道健康。
為什么寶寶出游排便難?
01新環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
每當進入一個新環境對寶寶來說都是一次挑戰,當內心的安全感還未建立時,就常常會忽略身體發出的很多信號,從而感受不到“便便意”。另外,在家里對寶寶的如廁訓練中通常都會使用自己專屬的小坐便,而不熟悉的廁所也會讓寶寶產生恐懼心理,不愿意在外排便。
02生物鐘紊亂
寶寶本身還沒養成良好的固定排便習慣,可能會加劇出游時的排便困難。出游時的睡眠作息和飲食作息不同往常,補水也容易被忽視。生物鐘混亂也是造成腸胃功能紊亂的重要原因之一。
03寶寶也會有“潔癖”
“外面的馬桶好臟啊……”當寶媽常對孩子發出“這個臟,不要碰”這樣的警告時,孩子就易產生“微潔癖”。這時,寶寶就更難在出游中對各種如廁環境快速接受。
其實寶寶遠沒有我們想的那么嬌弱,反而過于敏感的心理會對寶寶產生不良影響。刻意遠離那些所謂的“臟”環境,易破壞寶寶體內與自然中微生物的平衡,不利于抵抗力的提高。
4招讓寶寶放下防備,實現排便自由
帶孩子適應多種排便環境,首先要讓寶寶意識到“屎尿屁”是正常生理現象,并且不止在家里可以進行。帶寶寶在有“便便意”的時候嘗試去各種廁所排便,多多體驗和嘗試可以讓寶寶更熟悉不同的排便環境。
PS:帶寶寶體驗的同時可以讓孩子平時最信任的家人陪在身邊,減少緊張情緒~
1.避免傳遞焦慮
有的寶爸寶媽在孩子第二天沒排便時就開始焦慮,家長的過度干涉和關注可能會讓寶寶更加緊張,甚至對排便產生恐懼。不用給孩子在排便這件事上增加心理負擔~
2.按摩
讓寶寶仰臥,以約兩指寬為半徑順時針在寶寶肚子上畫圓揉摸1-3分鐘。必要時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開塞露,切忌使用肥皂條,這樣會增大寶寶以后自主排便的難度。
3.吃西梅
可以給寶寶吃“人間泄物”西梅,若是沒有新鮮西梅也可以用西梅泥代替,其中含有的水溶性天然果膠纖維和不溶性植物纖維,能加速腸道蠕動緩解便秘。

對媽媽來說,寶寶的“屎尿屁”始終是頭等大事,產生焦慮情緒也是很正常的事。但要正確看待寶寶的排便情況,盡量少傳遞“廁所焦慮”情緒,切忌擅自使用藥物或聽信謠言哦~
-end-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