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積食推拿效果(寶寶積食了該如何推拿)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0)
小兒積食到底是什么?說白了,就是吃的過多或者過于高營養,超出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導致很多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損,不能正常運化食物。中醫稱之為積食,也叫食積。
關于孩子的脾胃,有一個問題容易出現,就是特別容易積食,這是小孩的特點。我們說不能給孩子吃多了,因為小孩子先天就有脾虛的特點,給他吃了太多好吃的,堆到里面了,一下就堵住了。
我們在上篇文章中講了如何判斷積食,這里就重點講一下積食的推拿方法。

1、清胃經
位置:大拇指橈側面,腕橫紋到指尖,脾和胃連起來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熱、瀉胃火、導積滯、降逆止嘔。
次數:約100—300次

2、清大腸經
位置: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到指尖向外為清)
作用:清利腸腑,除濕熱,導積滯
次數:約100—500次

3、揉板門
位置:位于手掌大魚際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多用于防治食積、腹脹、食欲不振。
次數:約100—500次

4、順運內八卦
位置:內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作畫圈狀。
作用: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
次數:100—300次

5、推四橫紋
位置:手掌面,食、中、無名、小指近側指間關節橫紋處。
作用:退熱、消脹、散結
次數:100~500次。

6、掐揉四縫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個掐揉寶寶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手指第一指關節處的四橫紋。
作用:消食導滯,消除積食
次數:來回10次

7、下推七節骨
位置:七節骨位于背部正中線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線。
作用:泄熱通便,多用于便秘、脫肛等癥。
次數:100——300次

8、分腹陰陽
位置:腹陰陽即兩肋弓下緣(也可以說是自中脘到臍)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煩躁不安、夜啼等癥。
次數:100——300次

9、摩腹
位置:肚臍周圍,順時針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氣,通腸道
次數:100-200次

10、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從下向上捏脊
作用:強身健體,健脾益氣
次數:5~9次

11、揉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前緣一橫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調中理氣、止瀉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脹、便秘、吐瀉等病癥。
次數:30—50次

溫馨提示:
小兒推拿操作時,操作者手上可使用推拿油、玉米淀粉、橄欖油等做潤滑的介質,一方面防止損傷孩子稚嫩的皮膚;另一方面,減輕澀滯感,便于操作。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