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多線程模式在哪開(活干得越多效率就越高)
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15)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在有限的8小時內,工作完成的越多,就會越有成就感和安全感。
有時候干脆還早到半個小時,就是為了提前把一天的任務給安排出來。
但是仔細回想,真的每次都能按時完成嗎?
一會兒開個會需要立馬整理出新項目的資料,一會昨天領導交代過的工作匯報還得趕緊交上去,對了,下午會議流程還得梳理一下……鈴鈴鈴,電話響了,“小李,你先來我辦公室一下!”
哇,一天下來,感覺變成了“超人”!
最后的工作方式,變成了任務來一件我就干一件。于是就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一邊跟同事交談,一邊還開著多個工作文檔,手里同時不停的在敲打著鍵盤,最后連上個洗手間都得小跑著過去。
但是活干的越多,就越代表工作效率高嗎?關于效率提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什么是多線程工作。
一、“多線程”工作下的精力分配誤區什么是“多線程工作”?
多線程一詞來源于計算機領域,指的是電腦能夠一次性打開多個窗口,實現一邊下載,一邊播放音樂,一邊又能打開軟件運算數據。所以“多線程”也常被人們引申用來形容繁忙的工作過程。
能把很多件事堆在一起做,而且還都完成了,這難道還不算高效率嗎?別急,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多線程工作任務下,存在的精力分配問題。
1、主次不分。

說的白話一點,就是來什么活,我就干什么活,同時還期望著所有的任務都能一并完成。
其實前面我也多次提到過關于精力管理里的關鍵詞“二八法則”。
意思就是說一天的工作,只要能始終圍繞著那20%能產出80%效益的較重要任務,就準不會出什么大錯。
相反,如果在工作中不分清主次輕重,事無巨細,接到啥活都立馬給它弄出來,即使在當下撐住了,但是時間一長,也很容易會吃到沒有養成良好工作習慣的虧。
2、把人腦比電腦。

很多人經常會把自己當成是“超級電腦”,因為著實時間短、任務緊,“難道人腦還能輸給電腦?”
當然這就涉及到了工作注意力的問題。
現代認知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認為,人在同一個時間里的「注意焦點」只有一個。
此外,Garavan在1998年做過了一個采用“雙計數任務”,用來研究人的注意力焦點的試驗。他讓被試在記住兩個數值的基礎上,對隨機指定的兩個數值之一進行加1,并更新記憶集,接著這種計數和更新步驟會在試驗中反復進行。最后他的試驗結果表明,被試者從一個心理計數值轉移到另一個時,反應時間比起在同一個數值上進行更新的反應時間,要多出300~500ms。
也就是說試驗中,從當前數值轉換到另一個數值的計算,多出來的那部分時間,其實正代表了我們在多任務轉換之間的精力和時間損耗。反過來說,也就是我們的注意力焦點,其實一次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比如你正在處理一個緊急的文件,突然又接到老板了的電話,要求交上昨天的工作匯報。雖然工作的過程,兩個文件在電腦上是同時打開的,但其實每次大腦的注意力,就只能放在一件事情上。
我們腦子里的“同時多件任務一起完成”,其實只是一種“一廂情愿的”的假象。
二、那么多線程工作就只能是虛假的存在嗎,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多線程工作呢?想要做到真正的多線程工作,其實背后重要的原則,就是如何能做到一天工作下精力的合理分配。以下我將結合從相關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書籍里學到的知識,給出以下3點建議:
1、把注意力放在最主要的任務上。

當然我們所說的把注意力放在主要任務上,不是指一直持續把時間放在主要任務上,而是通過有意的安排,把主要任務拆分成多個獨立的小任務,然后在每個拆分的節點上,穿插入其他的零散任務。
說的更形象一點,這個主要任務就像是一條游戲主線,而其他零散任務就是這條主線上的副本。
比如說制作一個工作匯報ppt是當天最重要的任務。那么我們可以把工作匯報PPT拆解成幾個部分,如文字、數據資料整合部分,圖片收集部分,還有最后的排版部分。那么在每完成一個部分,都可以在這個節點上,穿插入其他的任務。比如在整理好文字、數據之后,就可以選擇去完成一件副線內容,去處理掉某個時間點上的一個緊急任務。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減少在多任務之間轉換存在的時間和精力損耗。而當從副線任務回到主線任務中的時候,我們開始的是一個新的主線小任務,這樣的好處就是直接減少了用來回憶主線任務的時間。
2、在精力值與任務之間做好匹配。

精力管理達人張萌在《精力管理》中,通過長時間對個人一天精力值的記錄,繪制出了一張一天精力波點分布圖。
波點圖的制作,其實是為了表達,人在一天中的精力其實是處于一種不斷波動的狀態的。時而升高,時而降低。精準的把握個人的精力升降周期,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結合不同的精力波峰,來分配有不同精力需求的任務。
也就是說在我們一天中精力較為旺盛的時間點,我們可以安排去完成一些較為主要的任務,而在精力狀態較低迷的時候,去完成一些不太重要的支持性工作。
3、減少工作里迫不得已的中斷導致的「轉換損耗」。
多線程工作,最直接的缺點,就是經常在不同的任務之間來回切換。切換的次數越多,中間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但是很多時候工作就是會被迫打斷,那么如何減少在工作中這種被迫性的「轉換損耗」呢,我們提供3個小技巧。
3.1、快速標記下當前任務的思路。
工作中被打擾是常有的事,不管同事之間的交流還是突然間的自我打斷,都可能會造成手上任務不得不中斷。如果不得已需要暫時放棄手頭上的事,應當立馬拿筆記下當時的思緒,比如說剛剛想到的某個點子、解決思路等。
這步操作的目的,可以有效的彌補工作記憶存在的局限性。只要回來后稍微掃描一下標記,就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恢復到上一次的工作狀態。

3.2、設置任務的合理中斷點。
就像前面的把PPT拆解成文字整理部分、圖片收集部分和審美排版部分,而且每一部分任務調動的感官和認知能力,其實都會有所不同,比如文字更考究邏輯性、流暢和可讀性,圖片更講究強相關、清晰度,而排版則需要根據內容風格來定下PPT的基調,或科技風,或簡潔風,或商務風。
所以可以在每個部分的中間設置成一個合理的中斷點,這樣在每個中斷點處,都可以用來合理安排進一些緊急的事務。

3.3、把不同任務進行分類處理。
還是以前面的PPT制作為例子,來說明如何進行不同任務間的分類處理。
比如除了做PPT,同時你還要完成一篇短文寫作,處理幾張圖片。
那么就可以采用分類處理的方式,把我們ppt中文字部分和短文寫作放在一起完成,ppt需要的圖片收集和相關的圖片處理工作,也能放到一起完成,最后ppt的排版設計和短文的排版也放到一起完成。
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同種類型的工作,直接放到同一個時間段里集中完成了。

因為在同一時間里人的注意焦點只有一個,而且多任務之間的轉換,也會造成一定的轉換損耗,所以多線程工作的背后,不是說任務做得越多,就代表效率越高。
接著我們提出了多線程工作存在的兩個常見誤區,分別是多任務下的不分主次和持續的多任務不停轉換。
最后針對如何做好多線程工作,我們分享了3點建議:
1、把注意力放在最主要的任務上。通過對主線任務進行拆分的方式,適當的插入一些副線任務。
2、做好精力值與任務之間的合理分配,把最好的狀態用來完成最主要的任務。
3、減少被迫性多線程工作中的轉換損耗。比如標記好思路、設置合理的中斷點,把不同任務進行分類處理等。
好了,關于效率提升中的多線程工作,我們就說到這里啦,以上希望對你的工作有所幫助。
歡迎轉發評論,一起交流,快速成長。
我是金小牛,聚焦個人成長和職場問答,擅長學習,堅持輸出干貨!
歡迎來關注我,獲取更多有用內容。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