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7)
為了在特殊時期為家長提供特別的家庭教育指導,全國婦聯推出了“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微信欄目,家長可以通過家庭教育微課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如何促進寶寶的語言發育?(特別家教1025期)促進寶寶的語言發育,則需要盡量多花時間和精力跟孩子在一起,讓孩子生活在有爸爸媽媽參與的家庭活動中,盡量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有一些兩三歲還不會說話,或者只能說簡單疊詞、單字的孩子,多數家長首先想到的是不是舌系帶過短導致語言發育障礙?其實,說話少甚至不會說話跟舌系帶沒有關系。那爸爸媽媽需要怎樣做才能促進寶寶的語言發育呢?

要盡量避免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讓孩子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成長,盡量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不要把語言訓練的任務寄托給保姆、老人,甚至早教機構,而且語言學習需要與寶寶面對面交流、對話,也不要把語言訓練任務寄托于電視、平板電腦、手機等媒介。很多不會說話的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愛看電視,看電視缺乏互動,是不利于孩子語言發育的。有的孩子即使不是“留守兒童”,但父母總是早出晚歸,出門時寶寶還沒有睡醒,下班回家時寶寶已經睡著了;或者帶養人本身不愛說話或沉迷于手機。
跟寶寶互動不要小看寶寶出生后幾個月就開始的牙牙學語,那是寶寶最初的語言形式,也是語言發育的重要標志。寶寶牙牙學語時爸爸媽媽一定要跟寶寶有互動,給予頻繁有效的語言刺激,才能促進寶寶正常的語言發育。試想,如果寶寶發聲的時候有人跟寶寶回應,跟他(她)不停地說,寶寶就會更積極的發聲。如果發聲經常都沒有人回應的話寶寶就會覺得很無趣,可能就不那么愛發出聲音了。
回應寶寶7~8個月開始寶寶可能會無意識地發出“baba-mama”的聲音,對,是發出這個聲音,而不是在稱呼“爸爸媽媽”。當寶寶發出“mama”的聲音時,如果媽媽夸張的回答“唉,媽媽來啦”并出現在寶寶面前,重復次數多,寶寶就能把“mama”跟現實中的“媽媽”建立條件反射。同樣的方法,寶寶就能逐漸有意識的稱呼其他人了。
重復不要以為寶寶不懂就不教,寶寶懂了還需要教嗎?不停的跟寶寶說話,看到什么說什么,而且要對重復!包括寶寶的身體部位如眼睛、鼻子、耳朵,家里的沙發、桌子、勺子,外面的鮮花、野草、小狗、小貓,等等,看見一次說一次,不厭其煩。試想,如果我們發出的詞匯越多,詞匯跟實物建立聯系的機會越多,寶寶對實物跟語言之間的認知是不是就更多?訓練語言發育的基本思路就是給寶寶機會模仿,只有重復才能給寶寶創造模仿的機會,而這種機會就存在于跟寶寶的玩耍和游戲中。
注意語言溝通技巧跟寶寶溝通時注意對寶寶的語言要及時回應,一個話題沒有結束不要引入新的話題,不要頻繁改變話題。跟隨寶寶的興趣深入 寶寶才有更多的交流興趣,更愿意跟父母說話。給寶寶創造機會說話,盡量不打斷對話,不要自己太多的發起講話。跟寶寶交流時,可以視情況增加新詞匯和自己的想法。
創造寶寶開口的機會不要讓寶寶養成含安撫奶嘴的習慣,給寶寶創造開口的機會。試想,含著安撫奶嘴的寶寶怎么開口說話呢?

總之,語言發育的關鍵是盡量跟寶寶在一起,跟寶寶說話并且重復。
來源:青海省婦幼保健院
圖片來源:攝圖網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1181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