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5閱讀(12)
自從有了寶寶之后,家人對于孩子的期待也與日俱增,尤其是日夜陪伴孩子的媽媽,她們更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孩子對自己的肯定。
而當聽到孩子能叫自己一聲媽媽的時候,寶媽心中的情緒必定會像漣漪一樣,幸福又滿足,但這也引發(fā)了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第一次叫媽媽的時間早晚。

眼看著寶寶已經八個月了,但還不會喊“爸爸媽媽”,這把雯雯可急壞了,因為身邊的其他年齡差不多的孩子都已經具備了這項暖心技能,而自己的孩子明顯在起跑線上就差了同齡人一截。
不過,要說雯雯家的寶寶完全不會說話,其實也不太準確,畢竟寶寶經常發(fā)出“咿咿呀呀”這種不完整的聲音,讓人覺得可愛還不免有些著急,但雯雯卻有些茫然,她不知道孩子這種情況到底是不是在叫“媽媽”。

于是心急的雯雯請教了周邊有經驗的寶媽,大家紛紛給出了差不多的結論,即孩子說話雖然有固定的標準,不能一概而論。
其實寶寶現(xiàn)在咿咿呀呀學語的跡象,就是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的前期征兆,再等一等,孩子可能就會喊“爸爸媽媽”了。
于是大家都告訴雯雯不用著急,只要積極幫助孩子鍛煉這方面的能力,多給孩子講故事就行了,雯雯照做了之后,孩子喊“爸爸媽媽”聲音才愈發(fā)清晰起來。

其實從大多數(shù)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情況來看,孩子多大開口確實有一定規(guī)律,但由于每個孩子發(fā)育進度不一樣,所以這個真的不能一概而論。
每個月齡的孩子都有自己這個階段的語言特征,我們家長要做的是先了解,而后根據孩子不同的信號來掌握孩子的情況,并決定下一步如何去做。
?3個月以內:多以“嗯”、“啊”等語氣詞為主

三個月以內寶寶的語言能力是非常薄弱的,準確地來講他們只是會基礎的發(fā)聲而已,例如像“呀”、“啊”這樣的語氣詞,但家長也不要著急,要給孩子一定的成長時間。
?4-6個月:“咿咿呀呀”說一些聽不懂的“嬰語”
此個時間段的孩子語言能力開始逐漸提升,他們不再停留在以前那種單字的表達能力,而是開始將這些單字穿插起來,但我們依舊聽不懂在說什么。
這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嬰語”,但孩子確實已經很盡力了,只不過是語言能力還不完善,所以一般孩子是不會講媽媽的。

但小嬰兒若是能早于這個月齡喊出“媽媽”,我們可真的要慶幸了,因為這暗示著寶寶智力發(fā)育很出色,長大以后或許是個聰明娃,畢竟語言能力是孩子智商高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
?7-10個月:能夠發(fā)出“爸爸”、“媽媽”的相似音
等到七到十個月的時候,孩子才能夠大概發(fā)出“爸爸,媽媽”的相似音,這個時候也是爸爸媽媽特別興奮的時候了。
?11-18個月:會學到一些簡答的詞組或者句子
等到寶寶到一年以及一年半的時候,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已經開始成熟了,他們不僅會學到更多的詞,更會把其組裝成相應的句子。

所以這個時候寶寶的語言能力開始趨向于成熟,但家長最好還是要多給寶寶滲透相關的內容,例如說通過講故事這樣的方式。
想讓寶寶早點開口說話,周圍的環(huán)境很重要寶寶講話是有一定過程的,家長不要完全根據大眾范圍來衡定寶寶的語言能力,也適當性地給寶寶一些時間。
但如果家長想要讓寶寶早點講話,環(huán)境對其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和寶寶講話,多教寶寶認識事物,且教其讀音。

比如我們提到的講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我們也更是可以幫助寶寶創(chuàng)造說話的機會,就如同說把一個玩具放在寶寶面前,問他這是什么?再教其復述。
小貼士:為何很多寶寶叫“爸爸”要比叫“媽媽”早?很多媽媽都疑惑為什么日常照顧孩子的是自己,孩子卻先叫爸爸呢?其實這和爸爸媽媽的發(fā)音有著很大的關系,畢竟爸爸的“B”,是上嘴唇觸碰下嘴唇就可以發(fā)出來的基礎音,比媽媽的發(fā)音更容易哦。
每日一問:你的寶寶是什么時候開始叫自己的呢?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