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闖關真人版(巴掌寶寶闖關記)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2)

(小伊伊家人向醫護人員贈送錦旗并合影)
近日,婁底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再次成功救治了一例胎齡26周零5天、出生體重僅820g的超未成熟兒。據了解,該科曾經成功救治許多超早產兒,其中胎齡最小的僅24周,體重最低的僅580g。此次患兒的成功救治,再次體現了婁底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成熟穩定的超早產兒救治水平。
今年31歲的阿倩(化名)無意中發現自己懷上了第2胎時,一家人滿懷憧憬與期待。然而,喜悅并沒持續多久,今年7月14日,懷孕僅6個多月的阿倩因腹痛到婁底市中心醫院就診,檢查提示有流產先兆。母子連心,阿倩舍不得她腹中的小寶貝,于是在該院產科住院積極保胎,希望能盡量“撐”到28孕周。可是,沒過幾天,阿倩還是提前破水了。7月21日,阿倩出現強烈宮縮,最終胎齡僅26周零5天的小伊伊早早地來到了這個世界,只有820g,還沒有爸爸的一只手大。早到的小天使讓一家人的心懸了起來,到哪救治?會有希望嗎?小伊伊一生下來就被提前準備在一旁的新生兒科醫生們細致積極地搶救著,醫生的全力以赴和負責的態度堅定了家屬救治到底的決心,并果斷做出決定:就在這里的新生兒科救治,無論如何也要救小伊伊!
剛出生時,小伊伊胳膊、大腿還不及成人手指粗,全身皮膚嫩薄得仿佛一碰就會破。新生兒科在小伊伊出生前已經向產科醫生詳細了解了阿倩的病史,針對小伊伊制定了一套精細的搶救計劃:首先,重在一個“快”字,小伊伊出生時呼吸較弱,肺部發育極不成熟,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暖箱及無創呼吸機已備在產床前,小伊伊一出生,數秒的初步復蘇之后直接把小伊伊放入了轉運暖箱中,予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以防止肺泡塌陷,第一時間轉入NICU后,繼續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
為了更好地搶救孩子,新生兒科成立了以該科主任、主任醫師廖奇教授為組長、科里骨干醫生為成員的醫療救治小組,要求把精細化治療做到極致。曾艷護士長帶領護理骨干組成監護團隊,實行24小時專人監護。小伊伊入院后新生兒科建立第一條生命通道,臍靜脈置管成功,為寶寶的救治贏得了寶貴時間。
這只是艱辛搶救之路的序章。
對于超未成熟兒,各器官發育不成熟,生后要闖呼吸關、感染關、出血關、喂養關等,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輕,闖關越是艱難。
首先面臨的是呼吸關,也是生命的第一關。生后第3天,小伊伊因頻繁呼吸暫停接受氣管插管常頻呼吸支持治療,管床醫生文波副主任醫師時而用計算器滴滴噠噠地計算著液體、藥物劑量及靜脈營養,時而小心翼翼地幫小伊伊翻身,協助吸痰,事無巨細。小伊伊的病情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牽動著醫護人員的心。針對小伊伊的具體病情,全科室醫生多次進行討論,選擇最適合的呼吸模式,最適合的呼吸機參數,在全科人員不分晝夜的努力下,最終機械通氣20天,無創呼吸支持27天,小伊伊成功撤機,并最終脫氧,順利地渡過了呼吸關。
為了預防感染,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還實行專人專護,洗手消毒一絲不茍,細心為小伊伊進行皮膚護理、動靜脈護理、PICC術后護理等等。為了預防顱內出血,“柔”字訣牢記在心,為促進小伊伊的正常發育,醫護人員還費盡心機地模擬子宮內環境,減少噪音,遮蔽強光線,盡可能減少疼痛刺激,并于病情穩定后開展新生兒撫觸護理、按摩等。為了保證小伊伊的營養供給,促進體重增長,醫務人員制定了個體化營養支持對策,既保證充足的熱卡供應,又要避免高血糖、高血脂,還要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及內環境的穩定。落實“穩”字訣,為促進腸內營養的建立,生后第二天開始用0.5ml母乳做口腔護理,從涂口腔到鼻飼再到自吮,1ml、2ml、2.5ml……文波副主任醫師深知奶量增加絕不能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到矯正胎齡35周時,實現經口全胃腸內營養,小伊伊香甜地吸吮著奶,這里面匯聚了醫護人員太多的愛。
就這樣,小伊伊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在全體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護理及家屬的全力配合下,經過80個晝夜的努力,小伊伊矯正胎齡達38周,體重達2970克,生命體征穩定,順利出院。
出院當天,阿倩抱起這個已“長大”的小天使,心中充滿了喜悅,她將一面印有“早產嬰兒獲新生 醫德高尚醫技精湛”燙金色字樣的鮮紅錦旗送到了醫護人員的手中,以表達心中的感激之情。(通訊員 文波 朱菲)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1051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