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員工福利區別對待(關于員工福利的那些事)
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14)
又到中秋,發月餅,發福利似乎都成了各公司的節日標配。而疫情之下的各企業,往往并不是那么回事。有錢的企業自然是四大件、五大件,發了個大滿貫;省事的企業干脆就是一張小幾百的購物卡;而經營狀況不咋地的企業,也就一盒月餅了事;還有一些摳摳搜搜的企業,則干脆裝聾作啞,啥也沒有,發了個寂寞,直把那些員工們氣得暗地里罵娘。

說到福利,每到端午、中秋,明理的老板都會想著給員工發些福利,但選什么、發什么,有時則左右為難。多花錢,發好發足,那當然皆大歡喜;發少了,發得不合適,反倒是惹得員工怨聲載道,好事變成了壞事。

其實,節日福利只是一個點綴,是烘托節日氣氛的一種方式,體現了傳統文化的一種習俗,因此,員工別過于在意福利的如何如何。試想,再好的月餅,你又能吃下幾個?再好吃得粽子,一兩個就能吃膩你。總之,節日福利只要有,多少都合適。而真正在意和期待的,應該是年底的獎金能拿多少?自己能否獲得加薪,這才是我們所期望的重頭戲。

如何發放福利物資,也頗有講究,但很多的企業往往單純考慮了物資發放的種類和數量,而忽略了發放的形式,其實這也是一種企業文化。大型企業發放數量較多,定制的禮品顯然更有意義,無論是包裝盒還是禮品本身,都可以留下企業的寄語、箴言,亦或是有趣的勵志銘;小型企業附上老板的親筆留言則更顯人情味,而中型的企業,由企業高層領導逐一發放給員工,更能體現企業對員工的關懷。
要說福利,狹義的福利可能僅指節日物資,而廣義的福利還包括各種休假、團建、旅游、下午茶、食堂伙食、交通補貼、通訊補貼、加油卡、洗衣卡、美容美發卡、健身房、彈性工作、學習及培訓機會等等。
打破普惠制,拒絕躺平,是福利機制的一種趨勢企業做福利,有兩種形式,國家政策規定的各種福利,可以走普惠制,人人均可享有,如五險一金、各種法定假期等,而企業自身制定的福利政策,除傳統的節日物資發放外,其它的福利則應該實行差異制,如績效特別好的、工齡特別長的,要給予更好的福利,以鼓勵那些貢獻更大的員工獲得更多更好的回報,要避免慵懶的員工混福利的狀況。

就拿最基本的員工宿舍來說,絕大多數的企業都是按級別分房,而持續高績效的基層員工為什么不能住進更好/更寬敞的宿舍呢?業績優秀的營銷人員為什么不可以嘗試彈性工作制呢?那些被評上總裁特別獎、最佳貢獻獎等最高榮譽的員工,為什么不可以為他們準備一場遠超團建旅游的家庭精品旅游團呢?
積分福利制就是一種非常好的福利制度。也就是你表現越好,貢獻越大,司齡越長,你獲得的積分就越多,與此同時,你可享有的福利就更多。尤其在當下企業盛行密薪制的今天,薪酬的高低你不一定看得見,但福利的差異就在你身邊,你是可以親身感受到的。那種艷羨、那種你無我有的榮耀,絕對能帶來無可比擬的既視感。
向奮斗者致敬,向貢獻大者傾斜,這是一種必然,也是差異制福利的趨勢所在。
依筆者多年之所見,一家優秀且有競爭力的企業,應該重視福利體系的設計,具有誘惑力的高薪能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而充滿人情味的福利則能凝聚人心。一家既有競爭力又有凝聚力的企業,必將基業長青,并最終贏得員工的信任與擁戴。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