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1)
最近碰到了3例這樣的孕媽媽:

都沒有到孕足月(37周以后),一例胎心監護異常,后來出現頻繁腹痛;一例B超提示胎盤血池;一例B超提示胎盤增厚、輪狀胎盤。后兩者動態觀察血常規,血色素均進行性下降,其中一例有輕微腹痛,胎心監護均無異常。最后,做了剖宮產,證實三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胎盤早剝。
什么是胎盤早剝?在寶寶出生之前胎盤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就是胎盤早剝。


所以,一旦發生胎盤早剝,寶寶就面臨著缺氧的危險。
剝離面越大,病情就越重,可能危及媽媽和寶寶的生命。
什么樣的孕媽媽容易發生胎盤早剝?以前懷孕發生過胎盤早剝
慢性高血壓、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
慢性腎病
全身血管病變
凝血功能障礙
未足月(37周之前)胎膜早破
羊水過多
雙胎或多胎
子宮肌瘤,尤其是位于胎盤附著處的子宮肌瘤
外傷
吸煙、濫用可卡因
過度飲酒
宮內感染
......
什么情況可能是胎盤早剝?陰道出血/破水羊水呈血性
注:胎盤早剝不一定都有陰道出血,有些是內出血。
腹痛、后背痛:后壁胎盤往往表現為腰背部疼痛
宮縮較頻繁或者沒有間歇
注:后壁胎盤子宮壓痛和宮縮可能不明顯
寶寶不怎么動了
如果您出現上述情況,應盡快就診。
還有一些孕媽媽一發生就很嚴重,就會出現心慌、頭暈、面色蒼白、出汗、視物不清等休克的表現,這時候要立即撥打120/999。
還有一些孕媽媽并沒有胎盤早剝的典型癥狀,就像前面說到的三個病例,這就需要嚴密觀察:
超聲檢查:
只能作為參考,并不敏感,準確率只有25%左右;
沒有異常不能排除胎盤早剝;
有些沒有發現胎盤后血腫,僅表現為胎盤增厚;
胎盤厚度超過5cm,一定要動態觀察。
胎心監護:出現不明原因的監護異常要高度警惕;
血常規、凝血功能檢查:動態觀察變化,出現不明原因血色素下降,要考慮有內出血可能。
發生胎盤早剝怎么辦?
0級 胎盤后有小凝血塊,但沒有臨床癥狀。
Ⅰ級 陰道出血;可有子宮壓痛和子宮強直性收縮;孕媽媽無休克發生,無胎兒宮內缺氧發生。
Ⅱ級 可能有陰道出血;孕媽媽無休克;有胎兒宮內缺氧發生。
Ⅲ級 可能有外出血;子宮強直性收縮明顯,觸診呈板狀;持續性腹痛,孕媽媽發生失血性休克,胎兒死亡;30%的孕媽媽有凝血功能指標異常。
前面提到的3位孕媽,一位有胎盤血池,一位為輪狀胎盤,這些是否與胎盤早剝有關?
胎盤血池隨著B超診斷水平的提高,對胎盤血池的報告越來越多。
胎盤血池,也稱為胎盤靜脈池,在胎盤絨毛中心部分無絨毛處,胎盤實質中的較大的近圓形暗區,可見細密光點從側壁流入暗區內。
B超的特征為胎盤內部局限性無回聲區,形態可變化,內可見云霧狀、點狀或泥沙樣的回聲流動。
較小的血池不會影響寶寶,但如果較大,就會由于淤積的大量血液不能進行氧交換,影響寶寶的發育,出現寶寶宮內發育遲緩,宮內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有專家建議,血池直徑大于4cm,或者有超過5個以上的血池,需要嚴密觀察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
是否與胎盤早剝有關,目前還沒有循證醫學的證據,但有專家認為,胎盤邊緣部位的血池有可能與早剝有關,需要嚴密觀察。
輪狀胎盤這種胎盤的胎兒面中心內凹,周圍環繞增厚的灰白色環,環是由于雙折的羊膜和絨毛膜構成,其間有退化的蛻膜及纖維。
輪狀胎盤的確與胎盤早剝、早產、寶寶宮內缺氧、宮內發育遲緩有關,需要嚴密觀察。
最后,總結一下:
出現陰道出血、腹痛、子宮收縮和子宮壓痛,尤其是具有胎盤早剝高危因素的孕媽媽,一定要及時就診;
有些胎盤早剝癥狀并不典型,下列情況:
胎盤增厚超過5cm;
胎盤血池超過4cm或者有5個以上的血池,尤其是發生在邊緣者;
輪狀胎盤;
胎兒出現宮內缺氧的表現(胎動增厚或減少,胎心監護異常)。
一定要動態觀察(血常規、B超、胎心監護),及時發現胎盤早剝,及時處理,以免危及媽媽和寶寶生命。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