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5)

前段時間,一則“嬰兒趴睡窒息而死”的新聞引發了社會的關注。一名嬰兒的母親聽信了某育兒機構所宣傳的育兒方法,鼓勵嬰幼兒“解鎖”趴睡姿勢,甚至外力強迫孩子以趴睡姿勢入睡,最終導致了悲劇發生。這樣的新聞之所以能引發關注,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能聽到長輩對于嬰兒趴睡的誤解,認為其有助于開發智力,促進頭腦發育。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嬰幼兒有必要刻意解鎖“趴睡”姿勢嗎?
有關“趴睡有益”的傳言五花八門,其中,“促進頭腦供血”是最常見也是聽起來最可信的一種。傳言中趴睡給心臟造成的壓力可以促進心臟泵血,從而有利于嬰兒的頭腦發育。除此之外,還有傳言稱趴睡可以讓孩子睡得更安穩,不容易半夜驚醒,這也讓許多媽媽深以為然。那么這些“好處”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這是否意味著趴睡有益呢?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一歲以下的嬰幼兒一定要采取仰臥的姿勢。根據歐洲和澳洲的流行病學報告,美國兒科學會(AAP)在1992年開始推薦嬰兒不要俯臥,1994年美國發起了“仰臥睡下”運動;從1992到2001年10年間,嬰兒猝死綜合征(SIDS)的發生率下降了53%。也就是說俯臥很可能與嬰兒猝死綜合征的發生存在相關性,這一種引起嬰幼兒突然死亡的癥候群,僅根據患兒健康狀態及既往病史完全不能預知。
雖然目前學界對俯臥如何導致SIDS尚未有定論,但已有證據表明,這有可能與俯臥造成嬰兒重新吸入呼出空氣造成的高碳酸血癥或缺氧有關;也有研究認為俯臥更不利于嬰兒在睡覺時散熱,造成嬰兒體溫過高,同時會改變孩子睡眠時心血管系統的自主節律,進而導致腦部相對缺氧,在嬰兒2-3月大時尤其如此。
不難發現,科學研究的結果與傳言恰好相反,趴睡不僅不會促進泵血,還容易導致大腦缺氧,至于“趴睡讓孩子睡得更熟”是因為趴著的姿勢最接近胎兒期的睡姿(背部朝外蜷縮著),并非什么益處,且嬰兒階段睡眠的特性就是總睡眠時間長但每一次睡眠的時間短,因此不必也不能盲目追求嬰兒“一睡不醒”。綜上,考慮到一歲以下的寶寶的發育情況和安全,應當采取仰臥而非俯臥的姿勢入睡。
那么趴睡是不是一無是處呢?看到寶寶趴睡是不是需要立刻出手“翻身”呢?并非如此。各種睡姿都有利有弊,要根據孩子的發育階段權衡選擇。趴睡對于腸胃不適的寶寶的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還可以鍛煉頭部和呼吸相關肌肉活力,增強心肺功能,同時減少對后腦勺的壓迫,讓寶寶睡出好看的頭型。

同時,仰臥也并非“十全十美”,容易溢奶、吐奶的寶寶,仰臥可能導致吐出的奶被誤吸入肺中,造成嬰兒嗆咳甚至吸入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呼吸不暢的寶寶,仰臥時舌后墜可能加重呼吸道不通暢,使得他們經常在睡覺時打呼嚕,甚至出現皮膚青紫,窒息的風險也可能增加。
但是仰臥時寶寶面部朝上,被異物堵住口鼻的風險大大減小,且父母也容易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對一歲以下嬰幼兒來說,趴睡帶來的風險遠遠大于益處,畢竟無數小生命都曾因趴睡而消逝,所以科學家才建議父母們讓一歲以下的寶寶仰臥入睡。
那么嬰幼兒的入睡姿勢究竟該如何選擇呢?面對寶寶的不同睡姿又該如何處理呢?在寶寶三個月大之前,父母需要盡量避免其趴著睡,喂完奶拍嗝后可以先取右側臥位,然后3小時左右幫寶寶改變一下體位,左右側交替著睡,有人照料時可選側臥、俯臥睡姿,若旁邊沒人照顧時最好選仰臥睡姿。
3個月后寶寶學會自己翻身,寶寶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保護能力,可以仰臥-側臥-俯臥幾個姿勢輪流交替,寶寶清醒時可以讓寶寶多趴著以達到鍛煉上半肢的目的;1歲以后,家長不需要對寶寶的睡姿過多的干預。不管哪種睡姿,寶寶自己喜歡舒服就行,但依然要好好看管不能有疏忽。

新手父母對于育兒往往有著各種各樣的焦慮,但也不能因此就輕信不正規機構的“邪教育兒法”,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而是應該相信科學,多閱讀科普文章,愿每個小天使都能在呵護下健康成長!
互動環節
你還知道什么育兒誤區?一起分享吧!
參考文獻
[1] 裴洪崗:孩子需要“解鎖”趴睡嗎?
https://mp.weixin.qq.com/s/H_QHEtdxAPXptoSGzK29Cg
[2] 百科名醫:嬰兒猝死綜合征
https://www.baikemy.com/disease/kg/8384
[3]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孩子怎么睡才健康?跟著湘雅專家來解鎖趴睡的梗
https://mp.weixin.qq.com/s/Q34ggKupguW0AIFPvP0W1Q
[4] 湖南省兒童醫院:痛心!寶寶趴睡訓練身亡!什么才是正確睡姿?
https://mp.weixin.qq.com/s/qKnQMC3uDv557zom5JZ3_A
[5] 澎湃新聞:兒科醫生談“嬰兒趴睡”:容易導致窒息,如有必要須專人監護
https://mp.weixin.qq.com/s/eSvezOOlHV7AnapEOHeaIA
[6] 兒科醫生孔令凱:小寶寶為什么喜歡趴著睡?
https://mp.weixin.qq.com/s/Qd1uAhOukbXOVypczpJEBA
作者 | 李涵
編輯 | 王穎
插圖 | 陳燁錚
音頻 | 楊智禹
初審 | 劉茜子
審核 | 何凌南
終審 | 黃毅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