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dna親子鑒定的騙人事件(基因驗血辨男女)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1)

近日,福建電視臺綜合頻道《幫幫團》欄目接到爆料,稱在廈門有幾個團伙利用新手段在從事非法的“胎兒性別鑒定”,甚至有醫務工作者牽扯其中,還形成了一個嚴密的地下產業鏈。
據福建電視臺“第一幫幫團”欄目報道,該團伙使用小汽車充當“移動抽血室”抽取孕婦靜脈血。

來源:B站幫幫團TV直播
這些團伙抽取孕婦靜脈血標本后,寄送至深圳,再通關到香港的化驗所進行胎兒性別鑒定,最終會獲取一份血液中是否含有Y染色體的報告單,形成一條條從內地橫跨香港乃至境外的“胎兒性別鑒定”產業鏈。
如果是廈門以外的客戶甚至可以郵寄樣本檢測,涉及人數已達上萬人,有專業的物流公司參與樣本轉運。
據福建電視臺記者調查,發現當地一家婦產醫院的檢驗科工作人員以及當地診所參與到其中。

來源:B站幫幫團TV直播
該檢驗科工作人員不僅在微信朋友圈中發布胎兒性別鑒定的廣告,招攬生意,還電話與有意向的客戶交流。而診所的工作人員則承擔為客戶抽血的工作。可以發現,廈門的這些非法胎兒性別鑒定產業鏈已經涉及到當地診所、持證醫務人員以及物流貨運企業的參與,環環配合下,一場場黑色交易就這樣每天有序順暢地進行著。
近年來,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的手段已經“鳥槍換炮”,從傳統的B超等手段進化到采取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
據《瞭望》新聞周刊報道,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可用于胎兒性別鑒定的超聲診斷儀器,其銷售和使用在各地均應受到限制。
但在淘寶網等不少購物網站上,價格從5000元到數萬元不等的手提式、推車式B超均有銷售。
網購便攜B超機“零門檻”
據了解,便攜式超聲診斷設備是按照第二類醫療器械進行管理,生產、經營和使用此類產品須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和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等相關資質,禁止生產經營企業銷售醫療器械給不具有相應資質的經營企業或使用單位。

但是在網絡上購買這種便攜B超機非常容易。在淘寶上搜索關鍵詞“便攜B超機”,相關商品數量很多。記者點開一家信用為一顆鉆的B超機專賣店鋪,其多款產品月銷量為10臺左右。
商家標明“獸用”規避監管
不少商品的描述雖出現“獸用”二字,但通過詢問得知,此款B超機也可用于人體,只是根據客戶需要,安裝不同的系統而已。
據稱,該儀器可對孕婦的乳腺、腹部進行超聲檢查,公司還可向操作者提供培訓資料。客戶僅需支付100元訂金即可發貨,余款貨到付款,全過程無需提供任何資質憑證。
相關負責人介紹到:“在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中,對醫療器械的定義是‘直接或者間接用于人體的’。若產品標明‘獸用’就不符合醫療器械的定義,可以劃出監管范圍,逃避管理和追責。”

來源:新華社
通過基因檢測技術驗血辨男女
隨著技術手段的更新,社交軟件的發展,非法鑒定胎兒性別案件呈現出新特點:越來越多不法分子盯上孕婦,誘導有需要的孕婦將其血液樣本送去香港或境外檢查,鑒定胎兒性別。
這些醫療機構是通過檢測孕婦血液標本中是否存在Y-染色體基因片段,來判斷胎兒是不是男孩。
如果真正掌握技術并且按照規范操作的話,準確率是比較高的,但肯定也達不到百分之百。
孕婦通過基因檢測技術驗血來鑒定胎兒性別再進行選擇性流產,這是對下一代性別選擇的“過界干預”。
各方專家指出,出生性別“過界干預”后患無窮,不僅非法的引產會對孕婦身心帶來極大創傷,還可能導致社會出生性別比長期失調,進而引發婚配、就業、治安、養老乃至社會道德等方面一系列惡性連鎖反應。
胎兒性別鑒定服務費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據了解,這樣類似的性別鑒定服務,價格從25-4000元不等。
@萌萌噠:我們鄉也有,300元一個
@曠古剛哥:我老婆這邊好像是75
@520025我是雨滴:60快還算便宜的,前幾年我認識一個要兩百多
@月月:我們老家哪里30元就可以
@彭玉:男的100女的60
@Love__茜__:我們這里都收30,60太貴了
@醉臥美人膝:我們這25就行,
@靜靜:我們這都要1000你那好便宜
@做不成你的唯一就做你的前妻:哪里都有只是你沒發現罷了,60元算少的了,我們這邊要300呢?我沒做過,管他呢是女孩更好,我就喜歡女孩
@文靜:我們都是跑河南做100
@。:我花了3500
@危小毛:我們這里4000,一個月就可以
非法胎兒性別鑒定如何處罰?
造成非法胎兒性別鑒定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違法成本低。
2016年5月1日施行的《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的規定》明確,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實施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兩非”)。

來源:法規司
規定中明確指出,對介紹、組織孕婦實施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將超聲診斷儀、染色體檢測專用設備等醫療器械銷售給無購買資質的機構或者個人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知法犯法,違背醫德,相關的醫療人員就該狠狠整治!
來源:第一幫幫團、《瞭望》新聞周刊、新華社等

?
?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