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2)
奶奶:“不吃鹽哪兒來的力氣?加點鹽才有味道,娃還吃得多!”
寶爸:“寶寶過早吃鹽,對身體不好!”
奶奶:“沒事,你小時候就是這樣喂大的!不也長這么好嗎?”......
上面這段對話可以說是我和我媽經常爭辯的一件事了,相信大多數的家庭都會因為這件事意見不合——那就是到底要不要給寶寶吃鹽?

這次就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寶寶過早吃鹽有什么危害?寶寶究竟多大才能吃鹽?為什么要小心“隱形鹽”?......相信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就能說服家里老人了,家里也不會有這么多爭吵了,也能讓寶寶健康成長了。
寶寶過早吃鹽有什么危害?家里老人所謂的“不吃鹽沒力氣”,主要是因為在老一輩的年代,人們吃都吃不飽,而且體力勞動多,強度大,出汗多;再加上那個年代動物性食物中的礦物質攝入比較少,所以更需要補充鹽分。而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大人都不需要靠多吃鹽來調節體內電解質,更別提小孩子了。

很多老人把“娃沒力氣”歸結為“沒有吃鹽”的原因,這個其實是錯誤的想法。因為,就算不吃鹽,孩子也不會缺鈉。比如:1個雞蛋含鈉71mg,100g新鮮瘦豬肉中含鈉59.5mg,就連100g青菜中都含有73.7mg的鈉。所以,不要再過早地給孩子吃鹽了!過早過量吃鹽(鈉超標),還會影響寶寶的一生:
看完這些對娃的危害,你問問家里老人還敢給娃過早加鹽嗎?
怎么給娃科學喂鹽呢?吃鹽過早有危害,吃鹽過晚或過于清淡同樣也對寶寶發育不利。吃鹽過晚會導致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鈉,碘)缺乏,而碘元素,是合成人體甲狀腺激素的重要成分,能促進體內的氧化作用,調節新陳代謝,是“粗脖子病”、“呆小癥”的克星。碘元素是人體長期積累的,隨著寶寶的成長,需求也逐漸變大。

所以說,家長們要科學地給寶寶喂鹽,最好采取階段性的增量。
1、1歲以下的寶寶
寶寶不到1周歲,無需額外增加輔食的鹽分。母乳和奶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6個月之前足以滿足嬰兒的生長需求,寶寶6個月之后就可以慢慢添加輔食,合理輔食搭配,蔬菜,谷類,肉食等都含有鈉,無需額外增加鹽分,是完全可以滿足寶寶身體需求。只需保證正常的飲奶量和輔食量,就不用擔心缺鈉

2、1~3歲的寶寶
1~3歲的寶寶,對鹽分攝入量也需要有所把控。我們要杜絕用大人的口感,把控寶寶的口味。大人對鹽的敏感度遠遠低于寶寶,當食品中鹽分的含量為0.0028時,成人會覺得淡然無味,但是這個含量卻能觸及寶寶的味覺。

這個階段的寶寶,一天鹽分攝入最好控制在1克~1.8克,平時我們也可以用海苔、海帶這類食品代替食用鹽,味道好,還能幫寶寶補充足夠的鹽分。
3、3~7歲的寶寶
這個階段的孩子要正常飲食,杜絕零食。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園內的伙食,相比較來說,會科學一些,家長只要留意孩子的零食習慣,控制零食的食用量就行了。

控鹽,不僅關乎寶寶的健康和發育,還關系到全家人的身體健康,所以,為了寶寶和家人的健康,鹽分的攝入量應該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內。
什么是“隱形鹽”?并不是輔食里不給寶寶加鹽就萬事大吉了,有些食物是“藏鹽大戶”,家長們務必警惕!“隱形鹽”混入了糖等其他調料,可能嘗起來并不是咸的,但卻含有很多鈉。一不小心,就會讓寶寶“鹽”值爆表!我們需要警惕這些“藏鹽大戶”:
1、各種調味料、醬料(隱形等級:★★★★★)
比如:兒童醬油、雞精、豆瓣醬、甜面醬等等,這些調料品大部分打著“低鹽”、“低鈉”的旗號,但其實鈉含量一點也不低。它們在制作過程中都會加入大量的鹽來腌制、調味,雖然它們的名字里沒有“鹽”,但卻是含鈉大戶。

例如有些豆瓣醬,一勺(15克)含有619毫克鈉,約等于吃了1.5克鹽,這差不多是2歲寶寶一整天的攝入量了。
2、各種甜品、零食(隱形等級:★★★★)

比如:面包、冰激凌、奶酪、蛋糕、餅干、話梅、肉干、海苔、蜜餞、薯片、果凍、膨化食品等等,很多香甜可口的食物里面居然也有“鹽”,因為有其他味道遮掩,咸味并不明顯,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會吃進去很多鈉。家長在給孩子挑選零食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配料表里鈉的含量。
3、 快餐、飲料、加工食品(隱形等級:★★★★)
比如:披薩、薯條、漢堡、掛面、碳酸飲料、運動飲料、火腿腸等等。食品添加劑,也有很多是含有鈉的。例如:
梓宸爸爸小結:“隱形鹽”的種類太多,想要全部記住太難了,家長們怎樣才能快速辨別呢?一招教大家識別“隱形鹽”——看食物包裝【營養成分表】中“鈉”的含量。

數值越高,說明該食品含鈉量越高?!吨袊用裆攀持改稀方o出的食物選購建議(大人食用量)一般而言:鈉含量,超過30%NRV(營養素參考攝入值)的加工食品需要少購少吃。
結語不建議寶寶食用調味品,并不代表“食不知味”。我們可以用天然食材增鮮增味,讓寶寶愛上吃飯。 使用天然味道的食材調味,增加輔食的口感,比如,甜味:胡蘿卜、南瓜;酸味:西紅柿、檸檬;鮮味:菌類、蝦皮等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歡迎大家關注我@梓宸爸爸科學育兒,專注寶寶護理和兒童教育,每天給大家分享現代化科學育兒知識和經驗。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0461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