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5閱讀(11)
解讀寶寶手足口病的防治與護理措施手足口病是會影響孩子健康的,所以大家要正確的了解,并且做好積極的調(diào)理和護理,那么寶寶手足口病的防治與護理呢?如下幾方面就是專家給出的分析,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guān)于寶寶手足口病治療與護理?以下內(nèi)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寶寶手足口病治療與護理
解讀寶寶手足口病的防治與護理措施。手足口病是會影響孩子健康的,所以大家要正確的了解,并且做好積極的調(diào)理和護理,那么寶寶手足口病的防治與護理呢?如下幾方面就是專家給出的分析。
手足口病的元兇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型)腸道病毒引起的,當然,并非所有的腸道病毒都會引起手足口病,目前,全球所呈報的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包括柯薩奇病毒A組的4、5、9、10、16型,B組的2、5、13型,以及埃可病毒和腸道病毒71型。在非流行期時,以散發(fā)病例為主,各種(型)腸道病毒都可檢出;當暴發(fā)流行時,常以一種病毒或少數(shù)幾種病毒為主。其中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我國主要以CoxA16為主,EV71少見。
柯薩奇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在外觀上無法區(qū)別,只是EV71引起手足口病發(fā)生并發(fā)癥或重癥的機會較前者大。
腸道病毒的耐受性
腸道病毒對外界環(huán)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腸道病毒對多種化學劑均有一定的抵抗力,75%的酒精也不能將其滅活。但在紫外線及干燥環(huán)境下會變得脆弱,對高溫敏感,100℃以上立即死亡,此外,高濃度的氧化劑(如高錳酸鉀、漂白粉等)可將之殺滅,甲醛和碘酒消毒一定時間能將之滅活。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
手足口病的患兒和無癥狀帶病毒者為主要傳染源。
患者皮膚皮疹或水皰破損處,口腔分泌物、糞便等常帶有大量病毒。發(fā)病第一周的傳染性最強。
無癥狀帶病毒者在手足口病的暴發(fā)流行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些人(隱性或顯性感染后)并無表現(xiàn)出相應的癥狀,不會引起公眾和醫(yī)生的注意,但他們體內(nèi)含有大量可導致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極易傳播給健康易感人群。例如無癥狀帶病毒的成人可將病毒傳染給居家的嬰幼兒。
手足口病的傳染途徑
直接接觸傳播:糞便、皮膚皮疹或水皰破損處以及口腔中的病毒可直接污染所接觸到的人。
經(jīng)消化道傳播:糞便、皮膚皮疹或水皰破損處以及口腔中的病毒可污染環(huán)境中的物品,被腸道病毒污染過的毛巾、水杯、奶具、餐具、玩具、衣物、床品、食物、水源等,都可經(jīng)手—口傳播病毒。
經(jīng)呼吸道傳播:患者通過大聲說話、咳嗽、噴嚏等方式將病毒通過飛沫傳播在空氣中,當空氣中病毒達到較高濃度時,就會傳播給同一環(huán)境中的健康易感者。
醫(yī)院交叉感染:收治過手足口病患者的診室或候診區(qū),若通風條件差,公共設(shè)施無法及時消毒,易造成患者之間交叉感染。因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引起感染手足口病的也有報道。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在暴發(fā)流行時,任何年齡段的人均可感染發(fā)病。
最易感染發(fā)病的是學齡前兒童:學齡前兒童(3~6歲)的免疫系統(tǒng)并未發(fā)育完善,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較成人差;托兒所、幼兒園、學校等是這些兒童聚集密度最大的地方;且衛(wèi)生習慣仍較差,玩具用品等經(jīng)常共享;加之手足口病的潛伏期和前驅(qū)期癥狀不明顯,易被誤診;因此手足口病容易在托兒所、幼兒園、學校中迅速蔓延。
成人感染也有發(fā)病的風險:成人大多以隱性感染獲得相應的抗體,免疫力較差的成人也會像兒童一樣發(fā)病。成人手足口病的皮膚癥狀和兒童相似,有些癥狀甚至比兒童會更嚴重。
手足口病的預防措施
保護易感人群:手足口病流行季節(jié)或地區(qū),盡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目前尚無特異性疫苗預防。全球已知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各型之間不存在交叉免疫(若是曾得過手足口病,只對曾感染過的那種(型)病毒有免疫力)。
隔離傳染源:患者隔離時間應為發(fā)病后不少于兩周,或癥狀消失后一周。
切斷傳播途徑:疾病流行季節(jié)和地區(qū)“勤通風、勤洗手、常消毒、吃熟食、控傳染”是關(guān)鍵。
貼士:患者的糞便可用生石灰以1∶1比例消毒,水杯、奶具和餐具等可煮沸消毒,玩具可用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或紫外線照射30分鐘,衣物和床品等可用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或陽光暴曬。
解讀寶寶手足口病的防治與護理措施。寶寶手足口病危急患者健康,為了擺脫疾病帶來孩子更大的傷害,大家一定要注重日常防護與護理,這樣才能夠徹底擺脫疾病帶來的不必要風險和麻煩的發(fā)生。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30322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