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9)
#奇妙知識季#人類 m一生中約1/3的時間在睡眠,睡眠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睡不好會影響孩子智力、身高、記憶力等功能。而每個階段的睡眠都有不同的臨床特征:
不同年齡兒童的睡眠特點
①新生兒時期
分為安靜睡眠、活躍睡眠和不確定睡眠,每1-3小時應進食覺醒1次,然后再次入睡;
②5-6月齡幼兒
開始出現快速動眼睡眠期和非快速動眼睡眠期,夜間因喂養覺醒0-2次;
③1歲幼兒
夜間可連續睡眠10-12小時,日間可小睡2次;
④2歲幼兒
日間僅有一個較長時間(2-3小時)的午睡,夜間可連續睡眠8-10小時;
⑤3歲幼兒-青春期
睡眠時間逐漸減少,發展為預期的成人睡眠-覺醒模式。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下面圖1、表1是美國睡眠學會推薦的不同年齡的兒童睡眠時間(供參考)。注:1.深藍色:推薦;2.墨綠色:可接受;3.深黃色:不推薦。
不知道家里的孩子睡眠時間都達標了嗎?
但如果發現孩子難以入睡、睡得太過、睡眠不規律、入睡困難、打鼾、驚醒、夢囈......
那么很有可能證明孩子有睡眠障礙!是的,國外研究顯示20%-25%的兒童存在各種類型的睡眠障礙,我國部分城市研究發現兒童睡眠障礙發生率高達40-50%左右!
如果出現睡眠障礙,不僅通過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小朋友的身高,也會影響脂肪、糖代謝等,造成肥胖等其他代謝問題,從而影響小朋友生長發育!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佑寶就來聊一聊有關兒童,尤其是嬰幼兒睡眠的相關話題~
-01-
嬰幼兒及兒童睡眠障礙的表現
嬰幼兒常見的睡眠障礙
(1)夢驚
又稱夜驚或夜恐癥,指在深睡眠期突然發出的尖叫或呼喊,伴有表情驚恐、自主神經癥狀(呼吸心率加快,甚至大汗淋漓等),或者異常的動作行為表現。
夢驚癥為發育成熟過程中的某些因素所致,發作具有自限性,一般會在青春期后自行消失。
(2)夢囈
是指睡眠中講話或發出除了鼾聲以外的某種語音,醒后不能回憶,常與做噩夢、夢游情況等合并出現,通常出現在深度睡眠階段。
偶爾的夢囈無需擔心,但過于頻繁,可能會導致白天疲倦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等。

圖片來源于網絡
(3)夢魘
又稱噩夢發作或夢中焦慮發作,是以恐怖、焦慮的夢境體驗為特征,常常事后可清楚回憶夢境內容。
高頻率的夢魘發作可影響睡眠質量,長時間可導致焦慮、抑郁等各種精神及身體不適的發生。
兒童常見的睡眠障礙
(1)入睡或睡眠維持困難
這是我們常說的失眠,經常因為行為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對于年幼兒童,不合適的睡前活動、就寢習慣、家長對夜間覺醒的反應等,都可能導致或加重患兒失眠。
比如,研究發現睡前使用電子設備和社交媒體似乎是導致入睡延遲的重要原因,而與家人相處可能具有保護性作用。
(2)夢游
兒童除了可以出現夢驚、夢囈等外,有時還會出現夢游,在睡眠期間離床行走,甚至迅速離床奔跑。活動可自行終止,發作后可繼續睡眠。發作過程中任何時候均不清醒,事后不能回憶發作癥狀。
大多數患兒夢游在青春期消失。
(3)白天睡眠過多(困倦)
睡眠不足是兒童和青少年白天睡眠過多(困倦)的首要原因。
兒童和青少年對睡眠的需求與年齡有關,睡眠需求的范圍相當廣,尤其是在嬰兒中,為實現最佳健康、日間功能和發育狀態,常規推薦睡眠時間如上表。
(4)睡眠期間打鼾或其他呼吸問題
扁桃體及腺樣體肥大是兒童睡眠呼吸障礙最主要的病因,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有效的干預,將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如頜面發育異常(腺樣體面容)、行為異常、學習障礙、生長發育落后、神經認知損傷、內分泌代謝失調、高血壓和肺動脈高壓,甚至增加成年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等。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打鼾≥3晚/周,需要及時帶孩子前往耳鼻喉科就診。

圖片來源于網絡
(5)睡前或睡眠期間動作或行為異常
在多種睡眠障礙中可能存在異常動作或行為,需要和睡眠相關的癲癇進行鑒別。尤其是額顳葉癲癇,此類癲癇發作是睡眠中相對罕見但獨特的局灶性癲癇,其發作時間經常很短暫,但在夜間頻繁或聚集性發作,有時此類癲癇發作可能難以與睡眠障礙進行區分,需及時尋求神經專科醫生的幫助。
-02-
嬰幼兒及兒童
如何擁有一個好的睡眠呢?
嬰幼兒時期培養的良好睡眠習慣對兒童期、青春期的睡眠和生長發育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家長可參考我國為指導兒童睡眠管理編訂的《0歲-5歲兒童睡眠衛生指南》:
睡眠環境
臥室應空氣清新,溫度適宜,可在臥室開盞小燈,睡后應熄燈。不宜在臥室放置電視、電話、電腦、游戲機等設備。
睡眠方式
嬰兒宜睡在自己的嬰兒床里,與父母同一房間,幼兒期可逐漸從嬰兒床過渡到小床,有條件的家庭宜讓兒童單獨一個房間睡眠。
規律作息
從3-5個月起,兒童睡眠逐漸規律,宜固定就寢時間,一般不晚于21:00,但也不提倡過早上床,節假日保持相對固定、規律的睡眠作息。
睡前活動
安排3-4項睡前活動,如盥洗、如廁、講故事等。活動內容每天基本保持一致,固定有序,溫馨適度。
活動時間控制在20分鐘內,活動結束時,盡量確保兒童處于較安靜的狀態。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入睡方式
培養兒童獨自入睡的能力,在兒童瞌睡但未睡著時單獨放置小床睡眠,不宜搖睡、摟睡;
將喂奶或進食與睡眠分開,至少在幼兒睡前1小時喂奶;
允許兒童抱安慰物入睡
兒童哭鬧時父母先耐心等待幾分鐘,再進房間短暫待在其身邊1-2分鐘后立即離開,重新等候,并逐步延長等候時間,幫助兒童學會獨自入睡和順利完成整個夜間連續睡眠。
睡眠姿勢
1歲前宜仰臥位睡眠,不宜俯臥位睡眠,直至嬰幼兒可以自行變換睡眠姿勢。
此外,我國針對青少年,也有相應的睡眠健康教育(建議)
睡眠規律
首先要做到睡眠規律。每天上床和起床的時間應該保持基本一致,平時和周末的晚上睡覺時間差異不應該超過1h。
盡量不在周末“補覺”
這樣會加重入睡問題;如果感覺白天特別困倦,可以在午飯后睡30~45 min,午睡過久會影響晚上入睡。
戶外活動
每天有一定的戶外活動,尤其在早晨接受陽光照射有助于調節生物鐘,提高睡眠質量。
環境舒適
臥室應該是安靜、黑暗和舒適的。室內溫度應該控制在23 ℃-25℃;床只是用來睡覺的,不要在床上看書,聽音樂。
建立入睡前常規
每晚睡覺前30~60 min應該是比較放松、安靜的時間,可以看書、聽舒緩的音樂,幫助你的身體和大腦放松準備睡覺。
睡前不參與興奮活動
√不要在睡覺前30 min內看電視、做功課、運動或參與比較興奮的活動。
√晚上不要餓著肚子睡覺,可以在睡覺前吃一些點心,但不要在睡覺前1 h內吃很多東西,這樣會使睡眠不安;
√下午及晚上都應該避免攝入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茶、可樂以及巧克力等。
總之,睡眠對于身體處于快速生長期的兒童來說尤為重要,睡眠障礙的危害不容小覷,家長朋友們要重視孩子的睡眠問題,如果您的孩子睡得不好,可以及時尋求相關專科醫生的幫助哦!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