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我老婆特別容易懷孕(有些人怎么比老婆懷孕還激動)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2)
6月上旬,一篇于在線學術期刊bioRxiv預印本發表的研究論文《A rat model of pregnancy in the male parabiont 》讓“公鼠懷孕”的話題引起廣泛爭論。

論文作者是海軍軍醫大學的張榮佳博士和劉玉環教授,作者通過手術將閹割的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連接起來,形成一對異性連接共生體,并成功使雄性大鼠誕下10只發育正常的大鼠幼崽。

該實驗首次建立了雄性妊娠哺乳動物模型,揭示了雄性哺乳動物胚胎正常發育的可能性,并對生殖生物學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在作者把研究成果發布到bioRxiv上后,卻陷入一場巨大的輿論漩渦中。“公鼠懷孕”引起極端女權和極端動保人士的瘋狂攻擊,并與支持該實驗的網友掀起一場大論戰。
有人一看見“雌鼠”“子宮”就聯想到要摘除人類女性子宮:

有人覺得這實驗毫無意義,是作者閑得沒事搞得無聊科研:

更有極端女權和極端男權在評論區激情互噴,把科學問題變成男女對立的“傳統辯題”:

洶涌的輿論逼得論文作者張榮佳不得不在學術交流社區PubPeer上多次解釋和回應網友們的質疑,甚至一度向BioRxiv提交了撤稿請求。
“我們沒有做錯任何事,只是進行一次動物實驗。”張榮佳寫道,但自從論文公布以來,“我們受到了大量非科學討論的攻擊,這讓我們感到很難過”。

(作者張榮佳在PubPeer上的留言)
關于這件事,烏鴉也感到很困惑:每年的動物實驗千萬計,科學家發表的類似成果每年也有很多,為什么單單這個公鼠懷孕實驗引起這么大關注?
是誰在擴大影響?是誰在對作者進行“非科學討論攻擊”?
帶著以上疑問,烏鴉多方搜集各種資料,發現這事果然不簡單,背后有一個熟悉的身影——臭名昭著的動物保護恐怖主義組織:PETA(善待動物組織)。

PETA的“高級科學政策顧問”Emily McIvor形容這項研究是“無意義的”,并稱這些令人震驚的實驗僅僅是出于好奇心,對增進人們了解人類生殖系統毫無幫助,“用手術把兩只敏感的老鼠連接起來,這兩只老鼠遭受了肢解和數周的長期痛苦,這是不道德的”。
熟悉的內味兒,溢出了屏幕。
1PETA是一個總部位于美國弗吉尼亞州諾福克郡的動保組織,自稱是世界最大的動物權利團體,擁有650萬成員及支持者,分支遍及美、英、法、德、澳等國,其口號是:“動物不是供我們食用、穿戴、實驗、娛樂或以任何方式虐待的。”
聽起來很善良,閃耀著圣母的光輝,但實際上,這家組織真是一點人事兒都不干,他們打著保護動物的旗號,到處碰瓷,成為連西方圣母諸國都唯恐避之不及的超級攪屎棍。

PETA最常用的招數,就是各種迷惑“抗議”,總能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清奇角度對當事方進行“非科學攻擊”。
2008年,冰淇淋制造商Ben & Jerry收到PETA的抗議信,要求將冰淇淋中的牛乳換成人乳。PETA為此事提出了口號:“Breast is best”。

2011年,《戰地3》游戲由于可以用刺刀殺死老鼠而被PETA譴責,PETA認為這個做法鼓勵對動物的虐待行為。

2012年,PETA宣布抵制《精靈寶可夢》,因為游戲里的精靈們被關在精靈球里,PETA認為精靈們正在飽受煎熬,那么大一個寵物小精靈,被放在那么小的一個精靈球里,精靈們不會感到憋屈嗎?玩家們玩完游戲,非要把阿拉斯加、哈士奇甚至草泥馬往精靈球里塞怎么辦?

一番抵制之后,PETA推出了兩款盜版游戲《精靈寶可夢 黑·藍》和《精靈寶可夢 紅·白·藍》,讓游戲中的“口袋妖怪”自己做主,反攻人類社會,釋放世上所有被捕的其他妖怪。號稱最強法務部的任天堂對此也束手無策。
《刺客信條4:黑旗》也因為有捕鯨的元素被PETA抗議,之后育碧被迫回應:游戲只是當時的歷史,我們本身不提倡捕鯨。
2015年,英國攝影師David Slater去印度拍攝黑冠獼猴。期間猴子們在攝影師不注意的時候拿著相機玩起了自拍。
之后攝影師發表了其中的幾張,PETA認為攝影師侵犯了猴子的肖像權,把攝影師告上了法庭,PETA為這只猴子代理,要求猴子獲得這張照片的版權,和相關的所有版權使用費。

2017年4月,PETA發文批評《1-2-Switch》里的擠奶游戲,認為這款游戲非常殘忍,是對奶牛的剝削和性騷擾 。PETA總裁Ingrid E. Newkirk還親自向任天堂發表了內容主旨一致的署名公開信。

(任天堂:你特么盯上我了是吧?)
有人覺得這個組織對動物這么上心,一點小事就上綱上線,PETA一定對動物們特別好吧?
錯,PETA名為動保組織,實際上卻是一個動物屠宰場。
按照美國相關規定,動物收容所每年都要向當地政府提供一份他們對援救的動物如何做出處置的報告。
在PETA自己提供的數據上可以看到:自1998年起一直到2013年為止,PETA一共收留了35,833只寵物,其中的31,190只寵物被他們殺死。
PETA收容站對其所接收的小動物大部分都實施了安樂死,平均比例達到90%左右,而這一數據至2016年更是上升到了97.3%。

但是根據弗吉尼亞全州的統計,同類機構對所收養動物實施安樂死的比例約為36%,遠小于PETA。
PETA對此的解釋則是無力撫養,也沒有那么多人領養,安樂死是最好的選擇。

可PETA每年接受的捐款就多達幾千萬美元,這么大一筆錢一年就養活幾十條貓狗,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吧?錢都花哪兒去了?
根據PETA公布的年度財報,其支出預算中大部分被用作提高自己知名度、發展會員,以及組織宣傳活動向外界推銷自己的理念。救貓狗不重要,重要的是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是救貓狗的,這樣才有更多的圣母白左們捐錢給我們。
同時,PETA還不斷邀請各路明星為自己助陣,亞洲PETA的合作對象就包括羅志祥、吳秀波、蔣勁夫等一眾知名藝人。



更惡心的是,PETA還公然支持并出錢資助恐怖組織。
根據網上公開信息顯示:PETA曾經向被美國聯邦調查局認定的美國國內恐怖主義組織——北美地球解放陣線捐款,同時還向動物解放陣線進行法律援助和資金援助。
北美地球解放陣線在美國制造了超過1200起縱火案,造成了超過兩億美元的財產損失。動物解放陣線則以縱火、設置燃燒炸彈、恐嚇的方式威脅著他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PETA的負責人還毫不掩飾地說,“爆炸和砸窗戶是很好的方式來解放動物,它們很高興有人愿意這么做”。

(反PETA廣告登上美國時代廣場)
這樣一個劣跡斑斑、言行不一、掛羊頭賣狗肉、到處碰瓷的所謂動保組織帶頭反對“公鼠懷孕”科學實驗,還有一幫非蠢即壞的網友跟著起哄,這事恐怕并不簡單。
2我們再回到實驗本身,PETA說大鼠們經歷了痛苦,這個實驗不道德且毫無價值。
咱們一條條來看。
說實驗動物代價太大?
作者曾在PubPeer上作了解釋:首先,該研究盡可能減少使用動物的數量;其次,盡量減少動物的痛苦。
“如果你仔細閱讀我們的論文,你會發現我們在手術訓練階段使用了不同的受體,使用的老鼠數量減少了60只。”

(張榮佳在PubPeer上關于論文的部分說明)
“所有手術均在麻醉狀態下進行,并有以往文獻支持,整個實驗過程中動物沒有出現尖叫等疼痛癥狀。此外,懷孕不會引起明顯的疼痛,但分娩會引起,因此我們采用了剖腹產。”
對老鼠都用剖腹產,這難道不比你們對流浪貓狗進行“人道主義毀滅”善良多了?
說公鼠懷孕不符合倫理道德規范?
拿人類的倫理道德套用在動物身上就很荒謬,母螳螂會在交配時將公螳螂吃掉,你們怎么不去譴責母螳螂謀殺親夫?一只雄獅有多個雌獅伴侶,還要靠雌獅子出去打獵養活自己,你們怎么不去譴責雄獅不要臉還吃軟飯?

說實驗價值太低?
這個實驗在生物學上最大的價值在于:說明了移植胚胎在染色體性別為雄性的聯體雄性共生體大鼠的移植子宮里,具有發育成熟的可能性。為那些特殊女性如變性人(男變女)或者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征患者的子宮移植提供理論基礎,并為將來他們潛在的生殖需求帶來希望。
就連瑞典哥德堡大學的教授、子宮移植領域的開山鼻祖Mats Brannstrom都認為這篇論文“非常有趣,并且可以為變性女性或者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征患者的子宮移植提供理論基礎”,倒是讓這些只會給貓狗安樂死的劊子手看出來實驗價值低了?

人類醫學能有今天的高度,正是建立在大量的動物實驗甚至是人體試驗上的,沒有這些動物就沒有人類的今天。
實驗生理學的創始人之一,英國醫生哈維,用狗、蛙、蛇、魚、蟹和其他動物進行了一系列動物實驗根據大量的實驗研究結果,發現了血液循環,證實了動物體內的血液循環現象,并闡明了心臟在此過程中的作用,把生理學確定為一門科學。

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巴斯德采用鳥類作動物實驗,發現被減毒的雞霍亂和炭疽病原菌能誘發免疫性,奠定了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晚年在鳥和家兔上進行狂犬病疫苗的研究,對狂犬病免疫也作出了很大貢獻。

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一生作了大量的動物實驗,在心臟生理、消化生理和高級神經活動三個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由于他在研究中經常不斷地使用狗作研究對象,因此他的一些著作也以狗來命名,如《狗的血壓的正常變動范圍》、《狗的心臟的神經支配》等。

巴甫洛夫對動物實驗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沒有對活動物進行試驗和觀察,人們就無法認識有機界的各種規律,這是無可爭辯的。”
就連現在還在全球肆虐的新冠,也是從動物實驗中才開發出現在這幾款疫苗,如果沒有這些動物實驗,人類現在怕不是已經被新冠團滅了?如果沒有這些動物實驗,圣母和噴子們焉有命在?
3有人又說了:你說的那些都是老黃歷了,現在是文明社會,不能任由科學家們任意虐殺動物了,要博愛、要共情,畢竟這種事兒,多管閑事兒的網友不管,誰又會管呢?
烏鴉得說一句,別把自己想得太高,關心動物的在科學界大有人在,而且管理非常專業。
世界公認的“動物福利”包括5大自由:不受饑渴,生活舒適,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生活無恐懼和悲傷感,表達天性。

但在實驗動物身上,人類很難同時兌現5大自由,損害它們的健康往往是研究的必經過程,尤其是醫學領域的動物實驗,不傷害動物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動物痛苦與科研欲求之間,科學家找到了廣獲認同的平衡點:3R原則,即替代(replacement)、減少(Reduction)、優化(refinement)。

Reduction(減少)指在科學研究中,使用較少量的動物獲取同樣多的試驗數據或使用—定數量的動物能獲得更多實驗數據的科學方法,張榮佳在“公鼠懷孕”實驗中減少60只老鼠的使用量,遵循的就是這個原則。
Replacement(替代)指使用其他方法而不用動物所進行的試驗或其他研究課題,以達到某—試驗目的,或是使用沒有知覺的試驗材料代替以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動物進行試驗的一種科學方法。
Refinement(優化)指在符合科學原則的基礎上,通過改進條件,善待動物,提高動物福利,或完善實驗程序和改進實驗技術,避免或減輕給動物造成的與實驗目的無關的疼痛和緊張不安的科學方法。
總而言之一句話: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不得不用的情況下也要保證動物免受不必要的痛苦。

(湖南中醫藥大學舉行“致敬奉獻,致敬生命”緬懷儀式)
近些年來,3R的研究工作在我國已經有了起步,有關實驗動物科學的專業雜志、論著都開辟了3R研究專欄,以宣傳、交流、介紹國外3R研究的發展及我國開展3R研究的動態。

早在1997年,科技部就在《關于“九五”期間實驗動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動物福利保障制度,并把這項工作納入全面推行實驗動物法制化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同年,北京實驗動物學會成立實驗動物替代方法研究會,開展了3R研究的學術交流和專題講座;1999年,北京市實驗動物專項資金科研課題,將實驗動物替代研究作為六大重點支持領域之一。

國家已將3R研究作為一項長期基礎性工作,納入科研工作管理體系,并作為生命科學研究中一個新的增長點。請噴子們放心,科學家們沒你們想象的那么殘忍,閑得沒事兒就殺幾只老鼠玩玩。

至于所謂倫理問題,那就更不用你們操心了,科學界的倫理審查遠比你們想象的嚴格,而且,有足夠專業的人在幫全人類把關,確保科學研究不違反倫理,涉及人和動物的研究在開展前都需要進行倫理審查,這是國際慣例。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組建方案》等文件。
會議還指出,科技倫理是科技活動必須遵守的價值準則。組建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目的就是加強統籌規范和指導協調,推動構建覆蓋全面、導向明確、規范有序、協調一致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要抓緊完善制度規范,健全治理機制,強化倫理監管,細化相關法律法規和倫理審查規則,規范各類科學研究活動。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科技倫理體系”,同時,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正式成立。

這一原則有著廣泛的國際共識。在國際科研合作方面,有國際生物倫理學委員會(IBC)、政府間生物倫理學委員會(IGBC)、世界科學知識與技術倫理學委員會(COMEST)等,確保跨國科研合作符合科技倫理要求。
總之,近年來,國內實驗動物研究已經越來越注意動物福利的保護,動物倫理方面也越來越完善。當然,完全杜絕任何傷害動物的試驗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任何新鮮事物的出現總是在爭議和質疑中不斷發展。

科研工作者能做的是,合理設計試驗,杜絕不必要的動物犧牲,盡量緩解動物的痛苦,縮短試驗時間,在此基礎上,大多數為人類健康謀福祉的試驗都值得支持和尊重。
至于以PETA為代表的這些動保、女拳、男拳們完全無視科學的“硬噴”,科學家大可不必理會。
正如郭德綱在相聲中所說的:內行要是和外行去辯論那就外行!比如我和火箭科學家說,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認為得燒柴,最好是煤,煤還得選精煤,水洗煤不好。如果那科學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輸了!

張榮佳博士,劉玉環教授,請好好搞你們的科研,對付傻子和噴子的事兒,交給我就行了。
參考資料:
生物谷:著名醫學科學家的重大發現與動物實驗的關系
jump x switch:臭名昭著的動物保護組織(PETA)究竟都做了些什么?
知乎問答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