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發燒嘴唇顏色透亮紅(寶寶發燒出皮疹)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9)
科長前幾天推送了一篇關于寶寶發燒的文章,很多寶爸媽留言表示,想看關于小兒川崎病的科普文章。

急大家之所急,應大家之所需,科長這就帶各位寶爸媽了解一下讓寶寶備受折磨的川崎病!
STEP 1
認識川崎病
什么是川崎病?
乍一聽這個病名,可能以為它是個什么罕見病,其實不是。它最愛欺負5歲以內的嬰幼兒,尤其是男寶寶。
川崎病又稱黏膜淋巴結綜合征,是一種以急性發熱、出疹為主要癥狀的急性血管炎癥。
由于此病是由日本醫生川崎富作首次報道出來的,因此被稱為川崎病。
這種病的主要癥狀是:一開始連續高燒5天,用藥也不奏效;緊接著患兒雙手雙腳出現腫塊,然后脫皮;同時雙眼發紅,舌頭上還有顆粒狀紅點,形似“楊梅”。
臨床表現:

可能引起哪些并發癥?
川崎病本身沒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它容易引起并發癥,造成肝臟、心、肺、腎臟等器官的病變,特別是容易造成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瘤。
此外,還會引起患兒煩躁不安、腹痛、關節痛、咳嗽,甚至發生抽搐、昏迷等癥狀。
冠狀動脈瘤:

大概每10個川崎病患兒中有兩到三個,因為延誤治療時間病情加重,繼而出現缺血性心臟病或者猝死等突發情況。
遺憾的是,目前川崎病的病因還不清楚,可能與感染有關,但均未得到證實。
STEP 2
怎樣判定是否得了川崎病?
川崎病≠感冒、猩紅熱
川崎病的前期癥狀是持續發燒、身上同時伴發有疹子,因此常常被誤診為感冒或猩紅熱。


哪些癥狀強烈提示川崎病?
目前全世界公認的川崎病診斷標準主要參考以下6個表現癥狀:

如何確診川崎病?
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上4條可疑癥狀時,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如:
心臟彩超、心電圖、血常規、CRP、血沉、冠狀動脈造影等。
這些檢查都能幫助醫生避免漏診、誤診,早診斷早治療,能把川崎病的危害降到最低,讓孩子少受一點罪。
STEP 3
如何治療川崎病?
丙種球蛋白 阿司匹林 潘生丁
川崎病一旦確診應該在發病10天之內給予及時治療,主要治療包括以下內容:
人血丙種球蛋白靜脈輸注 人血丙種球蛋白既可以防止形成冠狀動脈瘤,又可以改善患兒癥狀及心功能,是目前川崎病的常規治療手段。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不能作為兒童的退燒藥,但治療川崎病,它又必不可少。前期應大劑量服用阿司匹林,主要起到抗炎作用;后期可酌情減少劑量,發揮其抗血小板凝集作用。
潘生丁 川崎病恢復期仍然有冠狀動脈病變的患兒,除了應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外,還須加用潘生丁。
結合合并感染情況進行對癥治療 包括補充液體、護肝、控制心力衰竭、糾正心律失常等,嚴重的患兒甚至還需要冠狀動脈搭橋術等。
定期復查
患兒出院并不代表病就痊愈了,患兒還需要繼續服用阿司匹林,無冠狀動脈并發癥患兒口服至病后2~3個月,有冠狀動脈并發癥的患兒應該口服到冠狀動脈內徑恢復正常。
此外,寶爸媽們還要記得帶孩子做定期復查。
沒有冠狀動脈病變:可以分別在出院 1 個月、3 個月、半年及 1 年后,進行 1 次全面檢查(包括體檢、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
有冠狀動脈病變:除了以上檢查之外,每 6 個月都需要復查,直到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瘤消失。
川崎病一般多久能治好?
病程因病情輕重長短不一。一般情況下:
川崎病,其實并不是奇難雜癥,治療手段也比較成熟,川崎病或者阿司匹林導致的肝功損害都是可逆的,會完全痊愈的。
此外,川崎病也不會傳染,只要干預和治療及時,也不會留下后遺癥。這也是疼痛之中唯一讓人欣慰的了吧!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系處理
更多育兒難題,關注【科學家庭育兒】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9735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