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0)
文丨美媽很帥
母乳營養較奶粉高,更容易消化,免疫物質也多,而且母乳的成分能隨著寶寶成長而改變,比奶粉更加合理。為此,不少寶媽都會首選全母乳喂養。但是有些寶媽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退而選擇奶粉。初為母,如果不仔細研究一下怎么沖泡奶粉,有可能會將寶寶寶置身于危險之中。那么給寶寶沖奶粉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是按照奶粉罐指示的沖泡溫度來沖還是按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來沖呢,過高的溫度真的會降低奶粉的品質?

相信不少家長認為“奶粉是無菌”、“沖泡奶粉時用溫度過高的水沖會破壞奶粉營養物質”,而事實卻跟你的認知相去甚遠!
奶粉并非無菌。我國的嬰兒配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10765-2010)明確指出,配方奶粉菌群總數最低限量標準為1000CFU/g(CFU是指菌落形成單位),而最高且最安全的限量標準為10000CFU/g。
據WHO(世界衛生組織)及FAO(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相關文獻指出,目前配方奶粉的商業加工技術仍不足以實現無菌生產。再者,奶粉開封后,也會受到外界細菌的污染;即使出廠時,配方奶粉都經過嚴格的檢測,但奶粉里最常見的坂崎腸桿菌卻很難檢測出來。如果沖泡奶粉的溫度過低或者放置不當,會增加寶寶患病風險。

接寶寶出院的時候,醫生特意囑咐我,沖奶粉的溫度不要低于70℃,然而沖泡奶粉時一看奶粉罐上的指示,卻寫著“40-50℃”,我找了一下其他牌子對比了一下,發現各個廠商標注的沖泡溫度都不大一樣,有 50℃的,有40-50℃的,有的甚至建議40℃以下。后來問媽媽群的寶媽,結果發現他們大部分都是按照40-50℃ 的溫度來沖泡。
然而WHO、香港衛生署及美國疾控中心、英國NHS都建議,嬰兒奶粉的沖泡溫度不可低于70℃。坂崎腸桿菌作為嬰兒配方奶粉、茶葉和淀粉等干燥食品中的常客,低于70℃的水溫是沒法完全殺滅的。因此,為了安全起見,家長應該等水沸之后晾至70℃,然后沖泡給寶寶喝,尤其是抵抗力較差的低月齡(2個月內)的寶寶、非足月兒、出生體重不足2.5kg的寶寶。

這個水溫沖泡出來的奶,溫度還很高,不要立即給寶寶喝以免燙傷口腔。我一般會一個大碗裝上冷水,然后把沖好的奶放進去放涼,隔水降溫兩分鐘后就滴數滴奶液在手腕內側確認溫度,有點暖和、不燙手表示溫度剛到在36-37℃,那就可以給寶寶吃了。
值得注意的是,奶粉沖好后放晾至適宜溫度后要立即給寶寶吃或者放入溫度低于5℃的冰箱中,不要長時間放置在常溫的環境中;另外,2個小時內沒吃完的乳汁要全部倒掉,以免滋生坂崎腸桿菌。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關于奶粉沖泡溫度鮮有廠商標注為70℃的,大部分都建議40-50℃,并聲稱超過這個溫度會破壞奶粉中的益生菌等營養物質,降低營養價值。看到這里,想必家長很糾結這個問題——用70℃的熱水沖調又怕降低了奶粉的營養品質,用40-50℃嘛又無法殺滅坂崎腸桿菌。
WHO與FAO曾做過實驗,用高溫(超過70℃)的水沖泡嬰兒配方奶粉確實會導致維生素破壞,但并降低不明顯。在眾多維生素這中,維生素C的影響是最嚴重的,廠商為彌補奶粉存放過程中損失的維生素,一般會在干的配方奶粉中放入更多的維生素C。也就說是,奶粉中的維生素C的實際含量一般比標注的含量高。

有些家長或許會擔心過高的沖泡溫度破壞益生菌。FAO及WHO對益生菌的定義是,“足夠的量可以給宿主帶來健康益處的活微生物。”你細品一下,足夠的量,而且是活的,才能給你的身體帶來益處。益生菌通常只能40℃或以下才能存活,用超過40℃的水沖泡奶粉就失效了,而且奶粉所含的益生菌數量也不多,根本沒起不了作用。其實奶粉中的益生菌,只不過是營銷者搞的“噱頭”,如果不細品,免不了交智商稅。
結語沖奶粉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卻大有講究,70℃的沖泡溫度能殺滅奶粉中可能存在的坂崎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細菌,降低風險。如果不留意這點,很有可能會傷害到寶寶,尤其是不滿2個月的寶寶!
參考資料: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
《安全制備、貯存和操作嬰兒配方奶粉指導原則》

關注我@美媽很帥,您將獲得更多有趣實用的育兒知識。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