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7)
2月初的一個上午,柳州市人民醫院手術室里的安靜被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一名1歲的小兒急診氣道異物,馬上送過來搶救?!?/p>
氣道異物是患者不慎將異物吸進氣管中無法咳出,導致窒息。該情況多見于低齡孩童,尤其是孩童吃花生米等小零食的時候,邊吃邊說話或奔跑、跳躍,很容易發生食物誤吸入氣管的情況。此情況極其兇險,一旦完全堵死氣道,將有生命危險。
經了解,該名患兒因誤食花生米被送醫?;純赫`吸的異物并未完全堵塞氣管,但稍有不慎將發生異物移位,仍會危及生命。

柳州市人民醫院麻醉科馬上啟動麻醉科氣道異物救治應急預案,由該院麻醉科學科帶頭人游志堅博士組建了搶救小組進入手術室做搶救準備,耳鼻咽喉科也派出磨賓宇副主任帶領的精英團隊前往現場。進入手術室時,患兒面色慘白、口唇發紫,已是缺氧狀態,解除異物恢復供氧刻不容緩。該院麻醉醫師和護理團隊馬上通過正壓通氣改善了患兒的術前缺氧狀況,并以最快的速度開通了靜脈通道進行全身麻醉。

缺氧狀態的改善給耳鼻咽喉科醫生充足的操作空間。他們迅速通過內窺鏡定位了花生米,手起鉗落,一把捕獲“罪魁禍首”——一顆小小的花生米?;純航獬藲獾拦W锠顟B,隨著氧氣供應順暢,患兒的臉色逐漸紅潤,一場緊張的“氣道戰”取得勝利。

記者向該院麻醉科主任游志堅博士了解到,柳州市人民醫院每年接診20例左右的異物卡喉患者,患者多為孩童和老人,其中以孩童居多。卡住患者喉嚨的異物多為瓜子、花生米、小橡皮蓋、塑料管帽套等,均為易吸入呼吸道的異物。游志堅博士介紹稱,很多孩童在生活中有不良習慣,例如邊進食邊說笑嬉戲,或喜歡用口接拋出的食物等。小孩也喜歡將小物品置于口中玩耍,遇到啼哭、歡笑、驚嚇時突然吸氣,都會不慎吸入呼吸道。老年人及腦血管病等疾病患者的生理調節機能減退,在進食及喝水也容易發生呼吸道異物。

醫生提醒市民,為了預防兒童異物卡喉,家長最好將食物切成細塊,讓孩子充分咀嚼,也要提醒孩子,口中含有食物時切忌大笑、講話、行走或跑步,更不能將小的玩具放入口中。
如果孩童被異物卡喉,可把孩子抱起來,讓其臉朝下,趴在大人的膝蓋上,在孩子的背上拍,以便孩子將異物吐出。如果孩子出現臉色有變、呼吸不暢等情況,請立即就醫,切勿耽誤急救時間。
千萬不要讓孩子碰一些
易讓孩子卡喉的小東西
容易讓孩子卡喉的食物“黑名單”


急救小課堂

來源 | 南國今報記者韋黎 綜合央視新聞、網絡等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