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濕疹有什么忌口嗎(寶寶有濕疹一定要忌口)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0)
*本文所涉及專業部分,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嬰兒濕疹能根治嗎?
門診時常遇到爸爸媽媽帶著幾個月大的小寶寶來看濕疹,小寶寶瘙癢難耐、啼哭不止,病情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看到自己的寶貝如此痛苦,家長們也心急如焚,他們經常會問醫生:這個病是如何發生的?有沒有傳染性?會不會遺傳?到底能不能“根治”呢?
本期科普就讓我們走近嬰兒濕疹,一起了解它,避免踩雷。
嬰兒濕疹
嬰兒濕疹是發生在嬰兒頭面部的一種急性或亞急性濕疹,是嬰兒常見的一種皮膚病,中醫稱為“奶癬”,近年來學術界認為它是特應性皮炎的嬰兒期。

嬰兒濕疹通常在出生后第2或第3個月開始發生,皮損主要發生在兩頰、額頭及頭皮,也可發展至軀干、四肢,根據皮損特點可分為滲出型及干燥型。
滲出型初起于兩頰,為紅斑基礎上密集、針尖大的丘疹、丘皰疹、水皰和淡黃色滲液,滲液干燥后形成黃色痂皮,痂皮常經搔抓后脫落而露出鮮紅色糜爛面。
干燥型為暗紅色斑片上的密集小丘疹,無水皰和明顯滲出,因反復搔抓而使皮膚增厚,表現為粗糙、干燥、紋理加深,常累及面部、軀干和四肢。
無論哪一型,患兒都會劇烈瘙癢、啼哭不止、睡眠不安,情況時好時壞,受到不良刺激或食用易過敏的食物、氣候突變、貼身衣物過緊、洗澡過勤等等,均可能加重病情,但總體趨勢是隨著年齡增長,大多數都逐漸好轉。少數病情遷延,可發展為特應性皮炎的兒童期甚至成人期。
那么,嬰兒濕疹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從發病機制上看,濕疹是由于內、外激發因子導致的過敏反應。研究表明,該病的病因較為復雜,通常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分為內在和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如干燥寒冷的環境、過度洗滌、搔抓、摩擦以及接觸致敏物質等,常見的過敏原有動物皮毛、植物、霉菌、化學添加劑、某些食物等;內在因素有如胃腸道功能紊亂、皮膚屏障破壞、免疫失衡等。另外,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遺傳因素與本病關系密切,父母具有過敏性疾病,其子女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升高。
嬰兒濕疹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癢在孩子身上,痛在家長心里。需要明確的是,本病沒有傳染性,通過合理、規范的預防和治療,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由于本病易復發的特點,治療以緩解或消除臨床癥狀、消除誘發或加重的因素、減少和預防復發、提高生活質量為原則。
嬰兒濕疹作為一種與過敏相關的疾病,雖難以“除根”,但只要堅持正規的治療,是完全可以控制的。那么,如何照顧濕疹寶寶呢?
嬰兒濕疹·五大誤區
誤區一
要忌口
寶寶得濕疹,一定要忌口吧?
前文說到,接觸致敏物質是嬰兒濕疹發病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必要時可進行過敏原尋找,找到寶寶可能過敏的物質,生活中盡量減少接觸。正如我們所知,像牛奶、雞蛋、魚蝦、芒果等都是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但濕疹寶寶一定要忌口這些食物嗎?答案是:并不一定!
一方面,嬰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需要多種營養物質,在沒有明確過敏原的情況下,我們不主張盲目忌口,以免寶寶營養不良。
另一方面,過敏有個人體質差異,通常從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排查,必要時可結合過敏原檢測結果進一步明確。如果過敏原檢測提示寶寶確實對某種食物過敏,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再者,我們可檢測出的通常是常見的過敏原,無法囊括所有致敏物質,因此家長應密切觀察寶寶進食某種食物后,濕疹有無加重。
而在喂養方面,我們建議避免過早接觸完全牛奶蛋白,推薦母乳喂養,適時添加輔食,此外:
1.輔食添加量:少量開始、緩慢遞增;
2.輔食品種:逐一增加,循序漸進;
3.加工方式:蒸煮充分;
4.喂養工具:湯勺要大小合適,盡量避免食物外溢刺激口周皮膚。
對高過敏風險的小兒,腸道益生菌可預防或緩解濕疹的癥狀。
誤區二
不能洗澡
寶寶得濕疹,不能洗澡吧?
嬰兒的皮膚本就嬌嫩,濕疹寶寶的皮膚更是敏感異常。家長們通常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濕疹寶寶不能經常洗澡,洗澡會對寶寶脆弱的皮膚產生更大的刺激。在這里我們要指出,沐浴有助于清除或減少表皮污垢和微生物,基礎的清潔治療對于嬰兒濕疹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氣溫較高,寶寶們出汗較多,汗液會加重瘙癢的癥狀,因此適當、正確的沐浴對寶寶的濕疹很有幫助。
沐浴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沐浴時水溫不宜過高(36~38℃),頻率以每日1~2次為宜一般夏季出汗多,可以每天洗,秋冬季節2~3天洗一次為宜,時間不宜過長(5~10分鐘)每次沐浴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最多不超過10分鐘,盆浴更佳;
2.宜使用無刺激性和低致敏性清潔劑,皮膚明顯干燥的寶寶可適當減少清潔用品的使用次數,如有感染的情況,可在浴液中加入適當的抗菌劑;
3.沐浴結束擦干皮膚后,即刻使用保濕劑、潤膚劑。患兒貼身衣物以純棉、寬松為宜,衣物厚度需較同齡兒童略薄,避免劇烈搔抓和摩擦,同時保持涼爽、通風和清潔的居住環境,濕度以30%~50%為宜。
誤區三
不能用激素
醫生,一定不能給我家寶寶用激素啊!
“醫生,您開的藥里面有沒有激素?”“醫生,我們寶寶不能用激素呀!”在聽到醫生說治療濕疹需要外用激素類藥物時,家長們往往是拒絕的。的確,長期使用導致皮膚萎縮、變薄、潮紅等等,這些副作用讓人們對激素望而生畏、“談激素色變”。
這里我們需要明確, 濕疹治療需分級進行,對于輕型濕疹,注意患兒衣食住行的管理,加強皮膚護理,往往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對于一些重癥濕疹, 孩子非常痛苦, 夜夜哭鬧,這時就需要醫生評估評估病情,合理使用藥物,進行治療了。
嬰兒濕疹的治療應以階梯式進行,即根據患兒的嚴重程度分級,不同等級對應不同的治療方法。無論什么等級,保濕霜及潤膚劑的使用都應該是貫穿始終的基礎治療。
對于瘙癢不影響睡眠的輕度患兒,僅局部治療就可控制病情,可選擇外用中弱效激素乳膏、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軟膏、磷酸二酯酶抑制劑;
中度瘙癢的濕疹寶寶,可選擇外用中效糖皮質激素及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如果瘙癢劇烈或影響睡眠,可選用第二代抗組胺藥;
重度瘙癢并且皮損泛發的患兒,可考慮使用免疫抑制劑或生物制劑。
一定切記,對于患兒病情程度的評估以及治療方案的選擇,都需專業皮膚科醫師面診后,根據患兒的情況來制定。
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及免疫抑制作用,在國內外濕疹治療指南中,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是嚴重嬰兒濕疹的一線用藥。
怎么配合醫生使用激素呢?
雖然外用激素的療效肯定,但由于它們種類繁多、適應證各不相同,所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合理、規范的使用外用激素類藥物,就無需過度恐懼其副作用。嬰兒皮膚嬌嫩,角質層薄,吸收能力強,不宜使用強效激素類藥物,一般選用中弱效激素。急性滲出期宜配合溶液濕敷,如復方黃柏液、3%硼酸溶液等進行治療。
誤區四
不用潤膚劑
醫生,潤膚劑又不是藥,應該沒用吧?
有的家長們認為,濕疹顧名思義,是因為寶寶的皮膚過于潮濕,因此需保持皮膚干燥,寶寶洗澡后也不使用保濕劑。這樣恰恰是與正確的做法背道而馳了!
前面我們已經知道,嬰兒濕疹往往存在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經皮水分流失過多。保濕和修復皮膚屏障是嬰兒濕疹的基礎治療,無論哪一類型、何種等級,潤膚劑的使用都應該貫穿治療的始終。有研究表明,浴后及時、正確使用潤膚劑、保濕劑可以減少經皮水份丟失量、改善皮膚瘙癢、干燥癥狀及促進皮膚屏障修復,還可以減少近50%的外用激素乳膏用量,是主要的輔助治療手段,也是維持期治療的主要手段。
使用潤膚劑應做到足量和多次,每日至少2次,皮膚干燥的寶寶可適當增加頻率。新生兒應盡早外用保濕劑,可減少和推遲濕疹的發生。
誤區五
網購藥品
醫生,寶寶濕疹好了,我們以后在藥店或是網購藥品繼續使用可以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越來越普及,人們更加青睞網上購物,網購藥品更是成了家常便飯。網店里的產品五花八門,有些宣稱“純天然植物提取、不添加激素成分”的產品,用起來效果似乎甚好,一兩次就可以把寶寶的濕疹治得七七八八。
然而,小編在這里提醒各位爸爸媽媽,網絡上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有些宣稱天然植物提取、療效卻十分顯著的非正規廠家生產的外用藥品,恰恰可能含有強效激素。看到這里你可能要問了,前面不是說外用激素是嬰兒濕疹的一線治療嗎?的確如此,但前提是在醫生的指導下短期、規范的使用,面診時醫生會對患兒的病情進行評估,根據分級和類型選擇恰當的激素種類,并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如果長期、大范圍、不經選擇的濫用激素,久而久之,皮膚萎縮、潮紅、變薄等副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因此,寶寶得了濕疹,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堅持正規治療,定期復診,長期隨訪,家長應學會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及時向醫生反饋,不隨意停藥或減藥。
本文來源:西安交大二附院
本文作者:皮膚病院 趙茜 孔淑貞
責任編輯:CiCi
版權申明
本文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
投稿/轉載/商務合作,請yxj_ek@yxj.org.cn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9570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