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一周半寶寶能吃湯圓嗎(寶寶能吃湯圓嗎)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1)
今天是元宵節,恭祝各位元宵節快樂~
元宵節這一天,不少地方有吃湯圓的習俗,面對柔軟可口的湯圓,正當你吃得津津有味時,發現旁邊的寶寶正可憐巴巴地望著你碗里的湯圓,要不要給寶寶也來一口?
多大的寶寶適合吃湯圓?
小孩子吃湯圓時應注意些什么?
湯圓對寶寶的消化有什么影響?
多大的寶寶適合吃湯圓?
1歲以下的寶寶禁止食用湯圓,1歲以上~2歲的幼兒不建議吃湯圓,3歲以上的孩子慎吃湯圓。
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0-3周歲的嬰幼兒消化系統尚處于發育階段,功能不夠完善,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大適合吃湯圓這類糯米制品。
特別是對于1周歲以下的嬰兒,吃糯米制品容易導致其粘住食道,或阻塞呼吸道,甚至誤入氣管而造成窒息。
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后6個月內最理想的食品是母乳,即便滿6月齡后開始逐漸添加輔食,也不建議包含糯米制品這類食物。
1-2周歲幼兒的胃腸發育仍然不夠成熟,消化力不強,牙齒也正在長,咀嚼能力有限,尤其可能不容易嚼碎元宵(另一種糯米制品)餡中的花生等堅硬食物。
幼兒如果不小心吃過多糯米制品,還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如嘔吐、腹瀉、食欲下降等。
對3周歲以上的小孩子,例如3-6周歲的學齡前兒童,雖然咀嚼及消化能力仍有限,遠低于成人,但與嬰幼兒相比,各器官持續發育并逐漸成熟,此時吃糯米制品,會相對安全些。
所以,湯圓雖好吃,也不要輕易喂寶寶吃。
湯圓對寶寶的消化有什么影響?
湯圓的外皮是用糯米粉做的。
糯米,又叫江米,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一定量的蛋白質、脂肪、纖維素、鈣、磷、維生素B1等多種營養素。
但因為做湯圓用的糯米粉一般都非常精細,纖維素含量有限,因而湯圓屬于精白主食。
在熱量方面,糯米和大米相近,但如果做成有餡的湯圓,而且還加入不少糖和油,3個正常大小的湯圓的熱量就相當于一碗3兩重米飯的熱量了。
糯米對寶寶的消化有什么影響?
糯米煮熟后黏性大,口感滑膩,比較難消化吸收。
糯米之所以難消化,主要和它所含的淀粉有關。
糯米中的淀粉以支鏈淀粉為主,高達95%以上,支鏈淀粉與熱水作用后會膨脹成糊狀,粘性高。當然,熱的糯米比冷的糯米相對容易消化些。
所以,小孩(尤其是小寶寶們)、老人或胃腸功能不佳的人,最好不吃或少吃湯圓,尤其是放冷了的湯圓,避免造成消化不良或食道阻塞。
媽媽做湯圓時應該注意什么?散裝的湯圓有些屬于沒有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的“三無”產品,更沒有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的食品質量安全檢查。
有的小作坊隨意向湯圓中加入添加劑,糖精也存在嚴重超標現象,不符合食品衛生標準,菌落總數、微生物含量可能超標。
買彩色湯圓要慎重
彩色湯圓容易存在安全風險,其中可能含色素。
但食品專家表示,并非所有的彩色元宵都含色素,有些湯圓用黑糯米制作,或用胡蘿卜、菠菜榨汁添加到面粉中制作而成,是不含色素的,消費者完全可放心食用。
從色彩上判斷彩色湯圓是否含色素:
如果顏色過艷過重,色彩不夠均勻,呈顆粒狀,可能加入了過量的人工合成色素,寶爸媽在選購時一定要當心。
寶寶吃湯圓要注意什么?1、湯圓不宜多吃,越小的寶寶越要減少食用湯圓的量;
2、 不可吃太快或讓寶寶囫圇吞下,家長最好用勺子將湯圓分成3~5小份,或讓寶寶分三次吃完一個湯圓,這樣有助于寶寶消化,還可避免燙傷和窒息的風險;
3、最好選擇傳統湯圓。如:芝麻餡、花生餡、豆沙餡。另外,如果內餡中有顆粒的堅果,家長一定要引導寶寶充分咀嚼后再吞咽,不會咀嚼的寶寶不要讓其食用;
4、 吃單一內餡的湯圓,一旦出現過敏情況,能迅速找到過敏原,并有助于對癥治療;
5、 湯圓的糖分、油脂、熱量都很高,所以家長沒必要在湯里額外加糖了;
6、水煮湯圓更健康,像油炸元宵最好不要讓幼兒嘗試,成人也要少吃;
7、 四五個正常大小的湯圓相當于一碗飯的熱量,所以幼兒吃過湯圓后,要適當減少主食的攝入,多吃水果和青菜,近兩日飲食偏向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8、寶寶吃完一口湯圓后再吃點蔬菜或稀粥,接著再吃口湯圓,如此交叉食用可以降低湯圓在消化道的粘度,幫助寶寶更好的消化。
孕嬰健康公眾號:THmama
若寶寶被湯圓噎住該如何急救?如果寶寶不慎被湯圓噎住,媽媽們要注意以下3點是千萬不能做的:
● 不要用手指伸入喉嚨去取;
● 不要讓寶寶強行吞咽;
● 不要盲目拍背。
下面介紹一種通用的呼吸道堵塞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1、站在寶寶身后,從背后抱著寶寶的腹部,手臂圍著TA的腰。
一手握拳,用拇指抵住寶寶肚臍和肋骨之間的腹中線位置,另一只手抓住拳頭,雙手快速在寶寶腹部向內向上按壓。
2、持續這個動作到異物被吐出或者寶寶失去意識,注意拳頭不要碰到寶寶的胸骨末端或者肋骨。
如果上述方法無效,請立即撥打120,把孩子送到急診,讓醫生做專業性處理。
最后祝媽媽和寶寶都能過個幸福快樂的元宵節!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9552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