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是腹瀉(寶寶這7大腹瀉類型)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4)
導讀:本寶寶消化功能發育不完善,6個月-6歲之間,總腹瀉頻發,反反復復。而引起腹瀉的原因多種多樣,針對不同腹瀉其護理辦法也是有區別的。怎么來區分和護理呢?請看下文分解吧

一、腸道病毒感染
詳述寶寶七大腹瀉的原因及應對措施,包括腸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受涼或感冒引起的,饑餓型腹瀉等。
多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
癥狀:
潛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癥狀,半數患兒還會有發熱,一般為低熱,體溫在37.5~38℃。繼之出現吐瀉癥狀,大便呈白色、黃色或綠色蛋花湯樣,帶少許黏液,無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一般可持續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腹瀉最嚴重。
五、過敏性腹瀉
進入寶寶腸道的細菌、病毒、各種食物都是抗原。寶寶的腸粘膜通過自身免疫機制形成了粘膜屏障,防止這些抗原進入體內出現免疫反應。當粘膜屏障功能減弱或喪失時,這些抗原便進入人的體內,激發人體產生主要為lge型的抗體,抗體與這些抗原再次相遇時便會出現各種類型的胃腸道疾病。
這種腹瀉會有家族過敏史或者個人過敏史,也是區分一般腸炎的方法;過敏性腹瀉也是屬于自限性疾病,會反復發作,但愈后良好。
癥狀:
在寶寶2個月時便會出現癥狀,主要為腹瀉,大便型呈爛糊狀,嚴重時可呈水樣狀,帶粘液或血,6個月至14歲患者可出現較嚴重全身癥狀,如濕疹、哮喘、過敏性鼻炎、貧血、發育營養障礙。
家庭護理:
1)、腹瀉期間注意忌食油膩食物;牛奶、羊奶暫?;驕p少喂養量,可以選用水解蛋白奶粉,不要盲目用腹瀉藥,根據醫囑建議治療。
2)盡量避免接觸過敏源,注意飲食和環境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六、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癥常見以下幾種情況: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新生兒吃奶粉或母乳就腹瀉,多為此原因,與家族遺傳有關。
2)繼發性乳糖酶缺乏,多發生在腸炎腹瀉后,吃含有乳糖的食物會再次腹瀉,帶寶寶乳糖酶分泌足量或活性恢復后,癥狀消失,一般需要半個月到一個月。
3)亞洲成人有70%左右為乳糖不耐受體質,因為到了一定年齡后乳糖酶分泌會逐漸減少。有的寶寶在嬰幼兒期寶寶不會乳糖不耐受,大了反而出現了。
癥狀:
腹瀉次數多,嚴重者一天可達10次,嬰幼兒尿布上常常有黃色或青綠色稀便,腹部有“咕?!甭?,總放屁,容易出現腸絞痛,寶寶易哭鬧。
家庭護理:
1)、先添加無乳糖的配方奶粉,再逐漸喂母乳或普通奶粉,根據耐受情況增加含乳糖奶類的量。
2)、可以添加乳糖酶輔助消化。
3)、乳糖不耐受腹瀉產生時,需要停止含乳糖食物的接觸,可以選擇無乳糖配方的奶粉,大點的孩子可以吃稍加熱的酸奶。
4)、腹瀉恢復后不要立即按照正常比例添加配方奶粉,可以先稀釋,待寶寶乳糖酶活性增強再增加到正常濃度。
七、母乳型腹瀉
母乳型腹瀉一種是乳糖不耐受引起,護理辦法同第六條。
一種是母乳中的前列腺素分泌過高引起,刺激寶寶小腸平滑肌運動,增加了水和電解質的分泌出現的稀便,會隨著母乳中前列腺素分泌減少,和后期輔食或奶粉的添加,稀便癥狀逐漸消失。寶寶食欲和睡眠正常,發育達標,不用做特殊治療。
tips:
1、若寶寶腹瀉次數不多,沒有其他癥狀,那就帶著大便去醫院化驗,暫時不要帶寶寶去醫院,以防交叉感染。(取一些有液體的大便,放在干凈、不滲水的盒子里,或用保鮮膜包好,在2個小時內送到醫院檢查化驗)
2、除了腹瀉,還有出疹、高燒、大便次數超過8次以上等癥狀,那最好帶他去醫院檢查。
3、當寶寶出現口唇干燥、面色發灰、尿量減少及皮膚失去彈性等癥狀,應立即去醫院。
4、以上各種腹瀉在治療或家庭護理的同時,可服用益生菌來緩解腹瀉,縮短病程。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9522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