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2)

對于廣西都安縣的一對年輕夫妻來說,現代社會生育理念的變化,并沒有影響到他們。
早在放開二胎三胎之前,這對夫妻就躲進了深山中,開始了令人目瞪口呆的生育之旅。
在深山里住了長達十二年的時間,這對夫妻竟然生下了10個孩子。
這一事件,在一年多以前被一位網友曝光,因而引發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你們現在有幾個孩子啊?”
“九個,肚子里還有一個。”
“你們怎么會想到要生這么多孩子啊?”
聽到這個問題,面對鏡頭的年輕人羞澀一笑:“我也沒有辦法呢。”
這樣簡單的幾句對話,在2020年引發了軒然大波。
當時,一個身穿白襯衫的媒體人不知從何處得到了消息,帶著攝影設備來到了廣西一處深山中的村落里,采訪了一個看起來長相十分帥氣的年輕人。
年輕人面對鏡頭顯得十分拘謹,回答問題時也幾乎以短詞短句為主,看起來很不適應外人對他的關注。

采訪結束之后,媒體人把這個視頻放到了某社交平臺上,一夜之間引爆了熱點。
人們關注這個視頻,并不是因為視頻里的年輕人長得分外好看,而是因為視頻的內容。
這個叫韋國則的年輕男子,跟年紀比他大一歲的妻子蒙秀萍一起,在這個深山中的村落里居住了十二年。
他們都是90后,跟他們同齡的90后現在都處于22歲到32歲的年齡之間,正好是談戀愛結婚生子的時期。
這一代人談到生孩子時,有人覺得不想生,想生的人也因為從小作為獨生子女長大,而只想生一個或者兩個。
可是韋國則和蒙秀萍夫妻二人,卻在同齡人為婚姻大事煩惱的時候,已經成了10個孩子的父母。

1991年,韋國則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童年時期的記憶,韋國則已經沒有什么印象,從他記事開始,他就在廣西省都安縣保安鄉上鎮村弄鄧屯生活。
多年之前,都安縣一直是全國聞名的貧困縣,因為當地的可耕種面積實在太少,石山的面積占了89%,幾乎不太可能通過耕地來致富。
而韋國則生活的弄鄧屯,正處于都安縣條件最為惡劣的地區,人均耕地還不到一畝。
因此,韋國則的童年生活一直與貧困相伴,家里沒什么錢,吃穿用度都挑最便宜的,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熬。
不過由于當地每一戶人家的條件都相差不多,所以互相之間沒有歧視,村里的氛圍倒是足夠和諧。
到了要上小學的年紀,家里湊了湊錢,給韋國則交上了學費。
從此,韋國則要每天走一個小時的路到學校上學,放學之后再走一個小時回家。

求學生活已經如此艱難,韋國則依然沒有能夠把小學讀完——到了2002年,也就是韋國則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父親突然去世了。
家里少了一份收入,既沒法繼續幫韋國則交學費,又需要韋國則打工賺錢補貼家用,就這樣,韋國則從學校輟學,開始步入社會。
那之后的幾年時間里,韋國則跟同村的人到城里打工。
一開始只能做些簡單的雜活,后來隨著年紀漸長,力氣也變大了,韋國則也開始逐漸能掙到不少錢,有時候砍甘蔗,有時候到工地搬磚。

2007年,16歲的韋國則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初戀,也就是他現在的妻子蒙秀萍。
蒙秀萍出生于1990年,比韋國則還大一歲。
她的家鄉在廣西省大化縣雅龍鄉村,其實這個地方跟韋國則的家鄉距離很近,韋國則上的四年小學,正是在大化縣的“弄江小學”讀的。
蒙秀萍當年出生之后只過了三個月,她的母親就因為意外去世,留下父親一個人把她拉扯大。
因為家里窮,再加上父親一個人顧不上照顧女兒太多,所以蒙秀萍壓根就沒有讀過書,稍微長大一點,就被迫外出打工。

機緣巧合之下,韋國則遇到了蒙秀萍,兩個人都對對方有好感,于是在最初接觸不久之后,兩個人就談起了戀愛。
認識還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韋國則和蒙秀萍就結了婚。
不過因為他們倆的年齡還沒有到法定結婚年齡,所以沒有到民政局辦理婚姻登記,再加上兩家人家里經濟情況都不好,也沒有大辦宴席。
他們所謂的結婚,只是兩個人私下互定了終身,承諾要跟對方做一輩子夫妻。
十幾歲這個年紀的戀愛,在現代都市人看來,或許只是小打小鬧,未必能走到最后。
可是在韋國則和蒙秀萍所生活的環境里,他們認為這樣的承諾,已經可以代表婚姻的莊重。

于是到了兩個人結婚的第二年,蒙秀萍就為韋國則生下了一個孩子。
因為生下孩子,孩子需要母親在身旁照顧,蒙秀萍就再也沒有出門打工,而是跟著韋國則回到了他在都安縣的家里。
或許當時韋國則和蒙秀萍都沒有想到,在這座深山里的木屋中,他們兩個人會接連生下10個孩子。
然而事情就這樣默默發生了。

這個大家庭被曝光之后,許多媒體爭相上門采訪。
大家都想知道,為什么在這樣的一個貧困地區,年紀正輕的韋國則和蒙秀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面對突如其來的關注,和媒體們手中的“長槍短炮”,韋國則一開始被嚇壞了。
當時還懷著孕的蒙秀萍甚至一看到陌生人靠近,就會躲進屋里不與人見面。
得知了記者們的想法和問題之后,韋國則表示愿意接受采訪。
但是對于那些問題,文化程度不高的韋國則卻給不出特別具體的答案。
只是從韋國則對自己人生的描述中,我們或許可以略窺一二。

在面對記者的時候,韋國則曾經在閑聊中提到過這樣一段經歷。
當他還在大化縣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感覺有一道來自身后的視線在盯著自己,似乎被什么人跟蹤。
這種跟蹤并非一日兩日,而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經常出現。
韋國則最初感到十分害怕,當時還只是個小學生的他,也從周圍村民的嘴中了解過一些殺人案,特別是壞人尾隨在孩子背后行兇的可怕故事。
不過沒過多長時間,韋國則就放下了心。
因為他意識到,如果有壞人想要傷害自己,恐怕在最初幾次跟蹤中就可以實施了。

可是自己身后那個不知真面目的跟蹤者,斷斷續續地跟蹤了韋國則一兩年的時間,從來只是在遠處默默看著,沒有靠近,也沒有對韋國則造成任何影響。
于是韋國則就沒有把他放在心上,直到父親去世的那一年,韋國則從大化縣的小學退學,身后那個奇特的身影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韋國則本以為,這個奇妙的經歷將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謎團,因為從來沒有跟那個跟蹤者見過面,韋國則想追查,也查不到任何消息。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韋國則和蒙秀萍生下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有一個奇怪的男人上門來。
他背著一背簍的食物和豬肉,出現在韋國則面前,把身上攜帶的東西都交給了年輕的夫妻倆,然后提議想看一看孩子。

當時韋國則就知道,這個人正是自己上小學時跟在背后的那個身影,知道他不會傷害自己,韋國則也抱著好奇心,允許了他看望自己的孩子。
看過孩子之后,這個陌生男子又一聲不吭地走了,沒有做出任何解釋。
直到多年之后,才有村民不忍心看到韋國則一輩子抱著這樣的疑惑,對他說出了實情:“那個男的是你哥哥,親哥哥。”
韋國則聽了之后,感覺更疑惑,因為自己是家中獨子,從小到大都沒有聽說自己有個哥哥,父母也完全沒有提到過還有其他孩子。

直到后來,韋國則才在一個意外的契機之下,聽自己母親講述了自己的真正身世。
原來,韋國則從小到大所認為是自己“父母”的人,其實并不是親生父母,而是他的養父母。
韋國則的親生父母是大化縣人,正巧跟后來韋國則的妻子蒙秀萍是同鄉。
當年,親生父母生下韋國則的時候,韋國則已經是家里的第四個孩子,家里的經濟情況十分不樂觀,即便用最省錢的方法,也養不活這么多孩子。
但孩子已經生下來了,又無法遺棄,于是韋國則的父母便跟自己的朋友商量,能不能把這第四個孩子交給朋友撫養。
那兩個跟韋國則親生父母商量的所謂“朋友”,正是后來養大了韋國則的養父母。

養父母兩個人沒有生育能力,結婚多年都生不出一個孩子。
聽說韋國則的親生父母有這方面的煩惱,養父母便一口答應了下來,韋國則就這樣被過繼了過來。
因為過繼的時候年紀太小,韋國則對自己親生父母毫無印象,養父母也出于某些原因,沒有對韋國則說明真相,真相才被隱瞞了這么多年。
那個從韋國則上小學開始就一直跟蹤他的人,正是韋國則血緣上的親生哥哥。
他在長大之后,一直關心著這個被送走的弟弟的生活,所以經常跟在后面默默關照著。
韋國則生下第一個孩子之后,哥哥也帶著改善生活的東西,上門看望了弟媳和侄子。

得知真相之后,韋國則并沒有對養父母不滿,也沒有怨恨親生父母。
在他看來,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苦衷,養父母這么多年來的養育之恩,也實實在在地把自己養大了。
唯有一點,讓韋國則感到心中有些悶悶不樂,那就是“原本有兄弟”這件事。
在過去的人生中,他一直極度渴望有兄弟。
都安縣是個貧困縣,當地人為了讓家庭日后有更多保障,生育愿望都比較旺盛,每家大概有三個孩子左右。
韋國則的養父母則只有他一個孩子,因此在當地顯得比較特殊。
特別是上小學的時候,班上的其他同學幾乎都有兄弟姐妹,出什么事情可以互相幫襯,課余時間玩耍也會一起玩。
只有韋國則,自己一個人形單影只,看起來與眾不同。

有一段時間,同學們會經常欺負韋國則,雖然小孩子之間的欺負大多數在幾天之內就會和好,可是欺負的次數多了,韋國則的心里多多少少也因此留下了一些陰影和想法。
韋國則曾想過,如果自己有一個哥哥或者弟弟,生活或許會完全不一樣。
有人認為,“家里人多點比較好”這種想法,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了韋國則的心里,對他日后的選擇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如果只有韋國則想生很多孩子,這件事或許不會如此順利。
可是除了他自己之外,他的養母和妻子也在這方面湊巧跟他有同樣的想法。

當年養父母之所以愿意過繼韋國則到自己家來,就是因為生不出孩子,“沒有生育能力”這件事,是韋國則的養母一生之痛。
所以,在韋國則成家之后,養母的想法也或多或少影響到了他。
每當韋國則考慮是否應該繼續生孩子的時候,養母持有的都是肯定態度。
而最重要的,當屬韋國則的妻子蒙秀萍。
因為她才是生孩子的人,如果沒有蒙秀萍的允許,韋國則和養母的想法都無法實現。
巧合的是,蒙秀萍也有多生孩子的想法,這源于她童年缺失的母愛。

蒙秀萍在單親家庭長大,因為母親去世的早,從她有記憶開始,就沒有得到母親的關愛。
而在照顧女兒這件事上,她的父親心思也不夠細膩,沒上幾年學就孤身出門打工,更是加重了蒙秀萍的孤獨感。
所以,韋國則和婆婆想要生更多孩子的時候,蒙秀萍內心深處恐怕也期待著一個大家庭的誕生。
陰差陽錯之下,各種因素疊加起來,造就了12年生10個孩子的奇聞,也讓人不禁感嘆,這個家庭所有家庭成員的身世之坎坷。
不過在感嘆之余,我們也要意識到,這10個孩子已經活生生地來到了世上,在這樣一個貧困縣,他們又該如何生活?如何長大?輟學打工為生的韋國則和蒙秀萍,能撫養好這10個孩子嗎?
在韋國則看來,生活可能會過得困難一點,但是只要肯想辦法,解決方案還是有的。

隨著孩子越來越多,韋國則感受到的經濟壓力也越來越大,錢總是不夠用。
然而韋國則并沒有讀幾年書,也沒有學過專門技術,他所能選擇增加收入的方法,就只有簡單的體力勞動。
在農忙時節,韋國則會在家里住一段時間,每天起早貪黑下地干活。
別看他生孩子的理念與眾不同,又是個年輕的90后。
但是在種地方面,韋國則就像一個熟練的農家漢一樣,能夠把僅有不多的土地種得井井有條,農作物也長得不錯。
韋國則喜歡種玉米,并不是因為價格高,而是因為家人喜歡吃玉米,方便料理。
韋國則種地根本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給家里人吃,一家十二口人的口糧,是日常生活中的巨大開銷。
與其種地賣東西換錢,再拿錢來買糧食,不如自己直接種糧食,這就是韋國則的想法。

然而,種玉米可以自己吃,卻不能解決生活其他方面的開銷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農忙時節過去之后,韋國則就會把家里的大小事務全權交給妻子蒙秀萍,自己外出打工。
韋國則打工也做不了什么復雜的工作,他跟村里的其他人一樣,乘著從都安縣直通深圳的大巴車,去廣東地區工地上打工。
靠賣苦力賺錢,韋國則每天大概能賺200元左右,這對都安縣當地的人來說已經是一筆高收入了。
當然,也不是穩定每天都能賺到這么多錢,因為工作有多有少,有時候找不到合適的工地,便賺不到錢。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韋國則在外起早貪黑,大概一個月能賺5000元錢。

這5000元錢拿來養活一個普通工人或許可以,但是要拿來養活韋國則和妻子,以及10個孩子,恐怕就要省吃儉用才能足夠支出。
因為家里實在經濟困難,蒙秀萍最初生孩子時,甚至沒有去醫院,而是由接生婆接生。
所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幾乎都沒有吃過奶粉,全靠喂母乳和玉米粥養大。
幾個孩子稍微大一些之后,也會向家里要一些孩子們想要的東西,比如糖果、零食或者玩具。
韋國則在家里的時候,就會每隔幾天去一趟集市,替孩子們買回來想要的東西。
而如果韋國則不在家,蒙秀萍自己一個人很難看好所有孩子,也就只能在家周圍轉一轉,等丈夫回來之后再滿足孩子們的要求。
2019年4月,韋國則的養母生了重病,不久之后去世了,這讓韋國則十分傷心。
再加上當地的規矩,韋國則便回到了村里,沒有再外出打工,就靠平日里種地和在村里附近干點雜活為生。
這一家人的日子便是這樣一天一天過,有些困難,但不至于像外人想的那么困難。

在媒體們對韋國則的采訪中,孩子的問題是重中之重。
人們原本以為,這樣一個深山中的貧困家庭,生如此多的孩子,恐怕是生的過來卻養不過來。
同時,還會對韋國則報以惡意的想法,覺得他并不愛自己的孩子。
面對媒體的時候,韋國則確實表現出了對孩子們的不熟悉。
比如當有人問韋國則孩子們的名字叫什么時候,韋國則總是能順利地答上前五六個孩子的名字。
從老七開始,韋國則就有些記不清了,經常在嘴里嘟囔兩下,發現實在想不起來,就不好意思地微微一笑,從床底下掏出兩本戶口簿來,展示給記者們看。

韋國則家里有兩本戶口簿,因為一本戶口本記不下10個孩子。
有人覺得韋國則記不清孩子的名字,就是沒有愛的表現。
其實,韋國則只是因為跟孩子們接觸太少,再加上頭腦不太靈活,一門心思放在了如何賺錢養家上。
在外出打工的時候,韋國則一年到頭只回兩次家。
一次是年中,需要回到家里收農作物,這些活,帶著10個孩子的蒙秀萍自己一個人做不了。另外一次,就是年底要回家過年。
除此之外,韋國則總是在外拼搏,否則10個孩子將沒吃沒穿。

除了記不清孩子的名字之外,韋國則對孩子們一直很不錯。
他自己在外面不舍得吃不舍得喝,就是為了把錢寄回家,讓妻子盡可能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告訴妻子別缺了玩具,也買點水果給孩子們補充維生素。
小時候,韋國則讀到四年級就因為家庭情況輟學了,他決心不讓這種事發生在自己的10個孩子身上。
現在韋國則最大的孩子已經在念初中,韋國則也預計讓后面的9個孩子都能上學。
他曾說過這么一句話:“我從小打工,知道打工很辛苦,他們要是想讀,能讀到大學,我就打工供他們上大學,上大學之后就能找個好工作了。”

其實韋國則的家庭情況,當地的鄉政府也看在眼里,韋國則擔心無法供應孩子們讀書的想法是多慮的。
因為韋國則的情況特殊,是當地的特殊貧困家庭,鄉政府縣政府的相關政策顯示,韋國則的孩子可以免費讀完高中,上大學的時候可以提供免息貸款。
而讀書時候的各種花費,比如校服和文具等等,也會有相關的企業進行捐贈,只要孩子們想讀書,一定可以讀下去。
這些,都是當地對貧困家庭進行幫扶的政策傾斜,給不少人帶來了幫助,也一定能幫助韋國則一家。

2021年,當地鄉政府還為韋國則辦理了A類低保,這樣韋國則家每人每月可以享受300多元的低保,一個月下來有將近4000元的收入。
韋國則還有幾只牲畜寄養在合作社里,這些牲畜每年可以帶給韋國則4000元的分紅。
看到韋國則所住的木屋殘破不堪,幾乎已經成了危房,當地政府出資,為所有貧困戶辦理了安置房,韋國則也在安置名單里。
因此韋國則得到了一間150平米的二層小房,容納一家12口人綽綽有余。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補貼和醫療補助,盡可能地從各方各面幫助韋國則家庭過上好日子。
2022年,韋國則和蒙秀萍已經搬入了150平米的安置房,在鄉政府的幫助下,日子一天比一天強。
對于未來是否會生更多孩子的問題,韋國則則表示,生10個已經夠了。
“不生了。”

其實據韋國則所說,他雖然想要更多的孩子,但是在平常夫妻生活時,兩個人也會采取避孕措施,只是不知道為什么總是會意外懷孕。
懷孕之后,妻子的身體不太好,不能接受手術,孩子就只能生下來。
曾經韋國則也想過帶妻子去節育,可是去醫院之后,大夫也認為蒙秀萍的身體情況不適合進行節育,便沒有做。
而韋國則擔心自己結扎后,會影響身體,因為他曾聽說村里有人結扎以后去打工沒有力氣,他擔心自己不能好好干活,養不了小孩。

因為韋國則沒有拿出妻子的病歷,也記不清妻子究竟得了什么病,所以我們并不了解細節。
不過從蒙秀萍的臉色來看,她確實身體欠佳,明明只是30歲出頭的年紀,看起來卻像40歲一樣面容枯黃。
韋國則受到了全國人民的關注后,他對媒體們說,接下來妻子如果身體情況好轉,可以接受手術了,就會帶妻子去醫院做相關手術。
而自從在網上走紅以后,有不少人打電話來給韋國則提出想要收養小孩,而這些通通被他拒絕。
在媒體的采訪中,韋國則表示自己是不會同意的,不想像親生母親丟他那樣,他再窮也不會送養小孩。
希望在不遠的未來,隨著韋國則可以抽身外出打工,孩子們也逐漸長大,這個家庭可以從網民們的關注中脫離出來,變成一個過著平常老百姓幸福日子的普通家庭。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9444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