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滿級小孩驚呆眾人(12歲滿級小孩火了)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7)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
福建植物王國
作者:乃一姆
校稿:朝乾 / 編輯:板栗
提到福建,你會想起什么?是首先想到知名度比省會福州還要高的廈門?還是聞名全國的福建茶葉?又或者是“廣東人吃福建人”的古早梗?
所求,不過一杯一葉而已
(圖:壹圖網)▼

作為與中國臺灣隔海峽相望的一個省份,外界人們對于它的關注點,往往都聚焦在了各種奇奇怪怪的方向。至于福建省的本身,外界關注的人卻不多見。
就等著高鐵修過去了▼

實際上,福建可以說道的東西太多太多。福建是一個襟山帶海的省份,無論海洋還是內陸,省內的自然與生態風光,也值得人們注意。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圖:壹圖網)▼

福建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它東瀕東海,其中200米等深線以內的近海漁場面積就有12.51萬平方千米,比全省陸地面積還要大。福建的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近岸島嶼星羅棋布,海洋資源豐富多樣。
福建-寧德、三沙灣、霞浦
優渥的條件造就了蔚為壯觀的沿海養殖
(圖:壹圖網)▼

福建霞浦沿海養殖
(圖:壹圖網)▼

瀕海的福建多山,山地、丘陵面積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80%以上,素有“東南山國”之稱。除此之外,福建山區的坡度也很大,這使得福建的山看起來瑰奇壯麗。
福建的山,其魅力不在高度
而是個人尺度的那種舒適感,桃花源的感覺
(圖:壹圖網)▼


福建山地的排布也很有規律,其境內有兩列北北東走向的大山帶,一列為閩西大山帶,由武夷山脈組成,位于與江西交界處;另一列為閩中大山帶,由鷲峰山、戴云山脈和博平嶺組成。這兩列山脈相互平行,綿延達500余公里,構成了山地的主體。
這兩條山帶成為沿海與內陸之間的巨大屏障
所以洞穿屏障的閩江流域才格外重要▼

在廣袤的福建山地中,許多小型的山間盆地鑲嵌其中,主要分布在兩大山帶之間的長廊地帶,一般稱其為閩江上游地區,其它如汀江、九龍江、晉江和交溪等中上游,也都有分布。
福建沿海與內陸不多的小平原
基本與河流分布對應,也是人口集中之所在▼

同時,福建的經緯度產生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它的海陸位置與坐標位置,共同決定了當地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的特性,并在此基礎上成為福建環境的塑造因素之一。
這一氣候下,福建也是會遭遇臺風的
(即便有臺灣島作為海上屏障)
超強臺風莫蘭蒂 (2016年)就是在廈門登陸▼

福建的山海在亞熱帶氣候的長期作用下,被動產生的化學風化作用強烈,土層深厚、氣候暖濕,促進植物生長。由于亞熱帶氣候氣溫高、降水多,也有利于植物生長。包括森林在內的綠色植物具有保持水土、凈化大氣環境和培育物種基因等多種功能,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人家建公園城市
福建把城市建在森林里
(圖:圖蟲創意)▼

另一方面,福建復雜多樣的地貌環境,也使得局部地區形成諸多中、小尺度的氣候環境,為各種動植物提供生長、棲息的場所,這也是福建生物資源種類多、資源豐富的另一大原因所在。
眾所周知,靈長類(除了人類)都挺挑環境的▼

福建武夷山還是“鳥中大熊貓”黃腹角雉的棲息地之一
(圖:圖蟲創意)▼

福建植物由于主體地處中亞熱帶和南亞熱帶,生長茂盛、種類繁多,其最基本的是與兩個氣候地帶相適應的兩種地帶性植被類型,即南亞熱季雨林和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再加上福建本身地勢高低懸殊,地勢升高所造成的氣候變化,也使福建兼具溫帶植物區系的某些種類成分。如此一來,本身由于大氣候因素而多樣的植被,在小氣候因素的再次作用下,更加豐富了。
福建山多,長在山上的樹就更多了
山林一多,物種豐富性自然也就上來了▼

從福建的植物區系來看,以熱帶、亞熱帶的科、屬、種為主;屬于溫帶植物區系成分雖少,但豐富了福建的植被種類,例如針葉樹種黃山松、鐵杉和柳杉等便是代表。
不同氣候帶的植物都能在福建的山野間
找到自己的棲身之處
(圖:圖蟲創意)▼

第四紀冰川是現存生物形成的一個重大因素,福建由于受該影響較小,所以目前還留存著冰期前的某些古老的植物種類,比如水松、竹柏、長葉榧、孔雀杉、鐘萼木、鵝掌楸等。
鐘萼木又名“伯樂樹”是中國特有樹種
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伯樂樹有億點點好看 圖:shutterstock)▼

福建的非地帶性植物群落也值得一探,最常見的是濱海潮間帶泥灘上的鹽沼植物群落和濱海的沙生植物群落。后者主要成分如過江藤、單葉蔓荊、露兜樹等,均為喜熱性的旱性植物,既不同于溫帶內陸的荒漠植物,也不同于熱帶、亞熱帶荒漠植物。
充滿熱帶風情的露兜樹其實不是在熱帶才有
友情提示:露兜果可食用但有毒,需處理后食用
(圖:圖蟲創意)▼

為了保護植被,福建與中國其他省份類似,也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建立了自然保護區,畢竟這是植物保護的最佳方式之一。
如果論及福建省內最著名的自然保護區,那必然非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段)莫屬,畢竟這是中國首批國家公園名單入選保護區之一。
抖音@一方見地的“一日一植物”話題視頻
已經達到6.6億次播放▼


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段)的天然植被,是我國東南部地區保存最完好的部分,特別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不僅保留原生類型,而且面積也在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居首位,森林覆蓋率達95%。
抖音@綠色中國:武夷山國家公園陸續發現了11個動植物新物種▼


武夷山地勢的高低懸殊影響水熱變化而形成明顯的氣候垂直帶,從而成為研究整個生態系統各環境要素及生態遞變規律的理想場所。尤其是主峰黃崗山附近,從下而上突出的有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山地矮曲林、山地五個植被型。
位于福建西南部的梅花山自然保護區也有看點,它介于武夷山脈南段與博平嶺之間,屬于玳瑁山脈的一部分。保護區內自然地帶屬于中亞熱帶,同時又具有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過渡的特點。區內由于山峰林立,地形崎嶇陡險,生態環境懸殊。
游客們在梅花山可以看到珍稀的華南虎和各種野生動物
(抖音@愛吃的肉肉、@連小米)▼


其中,在區內有6株被稱為“杉木王”的古老杉木,最大的一株生長在“將軍山保護片”外圍的羅勝村旁。
羅勝村的千年古杉樹(抖音@連城攻略)▼


戴云山是福建的第二高山,主峰海拔1856米,是晉江和閩江支流尤溪、大樟溪以及九龍江支流的發源地,也是晉江平原的天然屏障。由此,它所處的保護區境內,山巒起伏,植被茂密。
朝日凌頂戴云山,蒼綠層巒映山間
(圖:圖蟲創意)▼

歷史上這一帶曾有“異鳥間關,獼猴群隊,見人不畏避”的記載,此外還有特產竹類德化玉山竹、長耳玉山竹,以及紅豆杉等植物。
在閩北地區,有一處名為“三千八百坎”的著名景觀,它便位于南平的茫蕩山自然保護區。“三千八百坎”顧名思義,這里的保護區為較典型的斷塊山,坡度較大,該處屬于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擁有樟樹等等珍稀樹種。除此之外,區內還有黑熊、巖羊、云豹、大靈貓、蘇門羚等珍貴野生動物。
三樓村巨大的的千年樟樹(抖音@阿年看南平(葉光年))▼

由于自然環境因素,不只是植物,福建也是我國野生動物的重點產區。按動物地理區劃,福建屬于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陵亞區和華南區閩廣沿海亞區動物區系,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159種,占國家重點保護種類的39.9%。
福建包含兩個動物區系亞區
生物物種資源十分豐富▼

不過一說到野生動物方面的相關話題,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各種活潑可愛的蠢萌動物。然而對于福建而言,還有一大類別的動物也值得一看,畢竟它也是福建野生動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福建昆蟲。
今年剛發現的新品種天寶巖腫腿迷甲
它的小腫腿并不影響它的可愛▼

福建的簡稱眾所周知,這就是“閩”,“門”里關著“蟲”,雖然這個“蟲”的意思一般被解釋為蛇,并不是昆蟲的意思,但是光看字型,福建昆蟲資源極為豐富,簡稱里面也包含“蟲”字型的元素,也算是一種奇妙的巧合了。
由于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因素,也算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福建人對于昆蟲的研究,也極為方便。
在抖音上,有一位擁有68萬粉絲的博主@好樣說蟲子,他每天向網友科普各類昆蟲,解說蟲子名字的由來以及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由于刻板印象,也許人們看到這個描述,會以為這個博主會是一位知識淵博的中年人或者是老者。實際恰恰相反,這位博主只有12歲。
在戶外隨時偶遇各類昆蟲并隨時開講(抖音@好樣說蟲子)▼

12歲的倪皓洋,熟知昆蟲種類和習性,他最大的愛好就是飼養各類昆蟲和去野外找蟲子。他從小就對昆蟲充滿興趣,兩歲多時看到一只蟑螂探出腦袋,也一點不害怕,還和外公一起找了盒子,偷偷養了兩只蟑螂。
長大以后,倪皓洋學到更多昆蟲知識,便經常和媽媽科普蟲子。每次過年過節,他最想要的禮物也是蟲子。如今,倪皓洋的家像個小型的昆蟲世界,最多的時候家里養了幾十種、上百只蟲子。而他的媽媽雖然怕蟲子,但為了孩子的愛好,也一直幫他把探索拍成短視頻。
也會在家中展示捕捉到的昆蟲
道出他們的來歷(抖音@好樣說蟲子)▼


除了@好樣說蟲子,他的師傅劉鵬宇@蟲林野趣,也做科普。劉鵬宇玩蟲三十多年,擁有眾多昆蟲標本,有的如巴掌大,有的似蚊子一般小,雖數量眾多,但看得出每一個標本都處理得極具匠心,昆蟲體表的絨毛、觸角細微而生動。
皓洋參觀著(抖音@好樣說蟲子)滿墻的昆蟲標本
幾乎能叫出每一個昆蟲的名字▼


@小陽的昆蟲世界,也是一位在福州的昆蟲科普創作者,名叫鄭霄陽,擁有248.4萬粉絲。他最火的一部作品是一段關于蘭花螳螂的十二秒視頻。這段視頻展現了三只嬌小美麗的粉白色螳螂的細微動作,出人意外地火“出圈”了,吸引了近四千萬人次觀看,有144萬人點贊。
蘭花螳螂完美偽裝成了一朵蘭花(抖音@小陽的昆蟲世界)▼


這三只蘭花螳螂,也為鄭霄陽打開了在互聯網上做昆蟲科普的大門,讓上千萬人看到了他精心創造的“小陽的昆蟲世界”。
動植物生態類科普創作者的爆火,以及現象級作品的出現并不是偶然,而是說明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甚至是參與其中。隨著時間潛移默化,已經逐漸形成了自然科普生態。
根據2022年度《抖音自然科普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抖音自然科普相關視頻累計獲贊11億次。“90后”在自然科普創作者中占比超過45%,儼然成為這股科普熱潮的主力人群,在這其中,“00后”用戶群體對自然科普內容的偏愛程度最高。
猶如接力棒一樣,一代一代的人,把自然科普、生態保護的理念傳承下去。
*本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壹圖網
END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