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看圖識字啟蒙(五百年前小孩怎樣看圖識字)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2)
天、云、雷、雨;日、月、斗、星;江、山、水、石;路、井、墻、城……
500年前小孩子怎樣看圖識字?15世紀的中國啟蒙教材長啥樣?翻開書頁,每行八格,左圖右文,兩相對照。根據現在找到的老版本,這部民間奇書共收錄388個字,含306幅圖,大部分4字為句,雖不成句意,卻部分押韻。

10日起,展期僅10天的“湮沒的故事:圖文識字課本的傳奇” 教育影像展在華東師范大學博物館揭開神秘面紗。作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第一本圖文識字課本,這部《新編對相四言》遠遠早于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編寫的歐洲第一本幼兒插圖讀物《世界圖解》。盡管《新編對相四言》并無撰者姓名及最早出版年代,但即便將其置于“雜字”啟蒙主流的明代,也要比西方圖解早了近兩個世紀。

“蒙養之時,識字為先”,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周秦時代,即出現了供兒童識文習字用的蒙學教材,如《史籀篇》《急就篇》等。到了南北朝、隋唐,識字教材分為了兩路,一路是我們所熟知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它們為官方所承認,編法雅馴,士大夫們推崇備至,千余年來影響最大、使用最廣;另一路則是主要流傳于民間,匯聚百姓日常生活實用中所見所需字詞,按類組織編撰而成的非正規識字讀本,宋代以后廣為流行,統稱“雜字”。

專家認為,這類不同于“三百千”的“對相雜字”類蒙書,以平民子弟日常實用為目的,摒除空泛說教,反映靈動的生活色彩,將識字、知識、職業生活融為一體,在傳授與農工商有關的實用技藝過程中,成就了一種經數百年歷史變遷、嵌入生活而獨具特色的教育方式。

從“天云雷雨”等自然現象,到“竹荷梅柳”等常見生物,從“手腳身眉”等人體器官,到“衣衫鞋襪”等常用服飾,以及“觀寺橋亭”等普通建筑,展覽以世界上最早在中國出現的圖文對照蒙學課本——《新編對相四言》出現和發展做了源流追溯。
對于其成書之謎,不少學者做出過考證,如張志公、商偉、唐曉云等。現藏于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的《新編對相四言》為1436年刻本,2015年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了該書的影印本。

在三大展區之間,不少實體書公開展覽。比如,金陵王氏勤有堂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年刊行的《魁本對相四言雜字》,繪有一幅算盤圖,圖上畫的是“梁上二珠、梁下五珠”的十檔算盤,這是至今發現最早繪有算盤圖的圖書。在圖文識字的讀物中繪有算盤圖,說明算盤在明朝初期是民間通行的算具,而不是陌生的新事物。又如清嘉慶年間,京都老二酉堂刊行版本,為旅蒙商人更好與蒙古人民交往,編寫出圖文對照、滿漢同文的識字教材《新出對相蒙古雜字》。

再如,1912年廣記書局發行的《繪圖中西日用雜字》,涉及涵蓋天文、地理、花鳥魚蟲、生活百科,尤其后面英語部分,用漢字標注的音標發音。這種“洋涇浜”口訣的英語學習方式,也成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教育見證。

新中國成立初期至改革開放后,為配合農村掃盲教育,全國編寫了各類雜字教材提高農民文化水平。其中包括1957年辛安亭編寫的《農村日用雜字》,1983年朱起編寫的《新編繪圖莊農雜字》等。

可以說,不僅古代,對相雜字的教材對后世教科書普遍采用插圖的方式,也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圖畫識字的教學方式綿延流長地延續到了現代教育之中。作為主辦方之一,華東師范大學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長丁鋼教授表示,這可以啟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編寫好具有中國價值的、中國立場的、中國智慧的優秀教材,也可以通過教科書為我們今天的教育改革和民族復興帶來更多的啟示。


【新聞鏈接】展覽實體書目錄


魁本對相四言雜字 金陵王氏勤有書堂 1371
繪圖莊農雜字 佚名/上海錦章書局 約1912-1948
最新改良繪圖日用雜字 佚名/不詳 約1912-1948
繪圖中西日用雜字 佚名/上海昌文書局 約1912-1948
新增繪圖中西日用雜字 佚名/廣記書局 約1912-1948
繪圖日用雜字 佚名/安東成文信書局 約1912-1948
繪圖日用雜字 佚名/上海錦章書局 約1912-1948
繪圖日用雜字 佚名/上海錦章書局 約1912-1948
農村日用雜字 辛安亭編/北京出版社 1957
繪圖農村日用七言雜字 蕭征編/陜西人民出版社 1958
新編繪圖莊農雜字 朱起編/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3
《共和國教科書?初小部分》一套 沈頤、戴克敦、莊俞編纂/新星出版社 2011
《最新修身教科書》一套 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纂/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4
《最新國文教科書》一套 蔣維喬 莊俞編纂/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4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一套 劉樹屏編纂/中國和平出版 2017
欄目主編:徐瑞哲 文字編輯:徐瑞哲
本文圖片來源:徐瑞哲 攝
來源:作者:徐瑞哲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87610.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