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1)
作者:范愛文
當寶寶踏出人生的第一步時,爸爸媽媽們肯定感到無比喜悅!寶寶剛會走路時,我們叫蹣跚走路,步態不是很穩,非常可愛對吧?但是有些寶寶走著走著,家長們可能又發現新問題了——
哎呀,為啥寶寶走路有點內八或者外八呢?要緊嗎?
為什么會出現內八或者外八呢?走路的時候,我們需要下肢骨頭、神經肌肉的對稱與協調,才能走出正常的步態。下肢是由最頂端的髖關節、上端的股骨、下端的脛骨以及底部的足組成。
內八,就是指走路時腳尖偏向內側,大多數是因為小孩的下肢骨頭出現角度偏移引起的,股骨前傾內旋、脛骨內轉以及足部出現內收,這些情況都容易造成走路時出現偏向內側。
外八,則是股骨與脛骨外旋引起外八,也有股骨上端的髖關節發育異常造成;最常見的是脛骨出現輕度的角度旋轉,正常脛骨方向是對稱向前的,如下圖左側,當脛骨旋向內側則為內八,旋向外則為外八。部分內八是因為足部畸形(內收跖,metatarsusadductus,嚴重的情況則稱為先天性馬蹄足,則一般在出生后就能檢查到,而不是走路后才發現)引起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目前病因尚未明確,但很多專家發現這種情況有一定的家族史,如果家長有類似的情況,那么小孩也有這種傾向。
而且,研究發現,在孕期,胎兒因為在子宮內環境壓迫,有時必須旋轉骨頭的方向以適應子宮擁擠的環境,生后幾年旋轉的角度因為走路后才能逐步糾正而恢復正常,因此在學走步的第一年就會覺得特別明顯。
那內八或者外八是否需要外力糾正令人欣喜的是,對于大多數小孩來說,很多是生理性的,就是隨著年齡增長,內八或者外八會逐步改善,無需糾正。
走路,就像其他技能慢慢熟練那樣,走路能使寶寶慢慢調整走路的角度然后恢復正常,但在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到兩年的糾正時間,因此家長可以使用視頻記錄步態情況,開始走路時記錄一次,一年后再次記錄一次,來觀察步態的恢復情況。
在過去,曾有制定特殊的鞋子或者背帶來糾正孩子的步態,但目前研究發現這些措施并不能更快地改善孩子的內八/外八情況,因此不建議使用,因為很多時候,生理性的或者輕癥的能自行恢復不需糾正,病理性的才需要手術處理。平時仍然需要注意糾正不好的坐姿,例如內八的小孩盡量減少W坐姿。

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你發現孩子存在內八/外八,可以跟醫生溝通一下,醫生會根據步態分析,必要時可能需要一些輔助檢查,不過如果是生理性的內八和外八,是不需要進一步醫學干預進行糾正的。
只有很少部分外八的小孩預示著可能存在神經肌肉以及骨關節的問題。
如果發現以下問題,需要讓醫生檢查內八/外八在3歲前仍未改善;
孩子訴說走路時感腳痛或者不愿意走路;
不對稱的內八/外八(有一只腳有內八/外八,另一只腳沒有,或者另一只腳沒那么嚴重);
合并其他功能落后(例如大運動、精細運動或者語言能力等);
步態異常曾經改善突然又變差;
這時醫生可能會做進一步的檢查以保證小孩能得到及時的治療。
(本文已獲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作者介紹:
范愛文,兒科醫生,畢業于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先后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和兒科專業碩士學位。范愛文醫生從醫12年,擅長于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危重病的診斷與治療。
如果有更多問題,歡迎關注公眾號:母嬰家庭課堂,點擊菜單欄“微咨詢”,找到醫生進行咨詢。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