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3)
最近,我在公號后臺看到有媽媽問:“我家娃肢體不協調,是感統失調嗎?”
感統失調這個詞,曾一度成為媽媽們焦慮的源泉。
● 語言發育慢,是感統失調?
● 不愿意光腳踩泥、不愿意戴帽子是感統失調?
● 膽小、愛哭是感統失調?
但了解地越多,你就越會發現,很多所謂感統失調的表現,只是被一些早教機構夸大和泛化了。
簡單說,感統失調的寶寶可能會存在以上表現,但并不是有這些表現就是感統失調。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過度焦慮了。

當然啦,這并不代表感覺統合不重要。
感統,是視覺、聽覺、嗅味覺、觸(壓)覺、本體覺、前庭覺等這些感覺信息輸入組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
比如,我們走路遇到障礙會繞開(視覺)、聲音太大會捂住耳朵(聽覺)、杯子燙手會扔掉(觸覺)等等……
這些都是感覺處理系統工作的過程。
我們之前總聊到的感官訓練,其實就是在為感覺統合的形成做準備。
說起來,視聽觸覺……這些我們都很熟悉,關于如何幫寶寶鍛煉,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了解。
但是其中有一項,相對視覺聽覺等,它隱藏地比較深,很容易被忽略,它就是前庭覺。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它。
01前庭系統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我相信,很多媽媽可能也聽說過前庭系統這個詞。
那么,什么是前庭呢?
前庭位于人的內耳,也就是咱們后腦勺靠近耳朵的位置,包括了三半規管、橢圓囊和球囊。

前庭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接受面部正前方的信息(包括視、聽、味、嗅、觸),然后傳遞給前庭神經核,由它對這些信息進行過濾,再傳入大腦。
舉個簡單的例子:
寶寶在爬行過程中,發現正前方有一堵墻,這個視覺信息就會被前庭接收,然后傳入大腦,大腦呢,此時就會傳遞信息——調整頭部和身體的位置,以保持平衡、躲開墻壁。
試想一下,這一套系統如果出了問題,那寶寶是不是就“撞墻”了?
前庭系統還能促進寶寶的大運動發展,包括從抬起頭部或手臂到翻身,坐著,特別是爬行,站立和行走。
現有研究證明發現:增加對前庭系統的刺激可以使坐、爬、站、走等運動的發展提前。

另外,前庭系統還維持著情緒的穩定性。假如前庭功能失常,那么將來孩子很有可能會出現浮躁、壞脾氣、難以與人合作的可能。
同時,前庭覺也能夠幫助寶寶集中注意力,這對孩子以后專注力等各項能力的發展都有好處。
可想而知,前庭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要想讓前庭系統發揮作用,是需要咱們對孩子進行鍛煉的。
如果放任自流,讓娃自由發展,很可能導致前庭系統的落后或發育不全。

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因為寶寶出生時,前庭系統幾乎完全未開發。
做為胎兒的9個月里,孩子在羊水的非重力環境中,并沒機會感知平衡和啟動前庭功能。
后期發展再落后,意味著孩子平衡能力發展失調,可能會造成走跑不穩,容易跌倒,好動煩躁等情況,也就是開篇說的孩子肢體不協調。
再嚴重點的話,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攻擊性強,影響人際關系,甚至影響大腦發育、語言能力和邏輯能力等等。
02怎么鍛煉前庭系統的功能呢?
科普完畢!C媽就要上干貨啦 !
還是那句話,對孩子來說,游戲永遠是最好的方式啦~
我給大家分享幾個適合0-3歲小朋友在家玩的小游戲,可以有效鍛煉前庭系統的功能哦~
1、騎大馬
這是一個適合小月齡寶寶玩的游戲。
抬頭比較穩以后就可以玩了,離地游戲可以讓寶寶感受平衡。

大人平躺在地后屈起雙腳,小腿平行于地面,讓孩子趴在小腿上。
大人可以輕輕搖晃雙腿或是抬高放低地顛一顛,讓寶寶感覺像在騎馬,感受律動。

寶寶6個月坐穩之后,可以換一種玩法,大人保持坐立,讓寶寶坐在我們的大腿上,搖晃和抖動。
可以讓寶寶面向我們玩一會,再背向我們。

等寶寶再大,就可以玩真正意義上的“騎大馬”了,上圖大家都不會陌生吧,這也是增進親子關系的好機會哦!
這個游戲,能小小地讓孩子感受身體位置的變化和平衡感。
相信我,他們肯定會樂此不疲的,CC和DD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2、毛巾船搖啊搖
找一條長毛巾/毛毯/床單,讓孩子趴臥/仰臥在毛巾上,爸爸媽媽抓緊床單4個角,前后左右上下晃動。
嘴里可以念著"毛巾船搖啊搖,毛巾船晃啊晃,毛巾船搖搖晃晃越過大海浪,左邊搖,右邊晃,前面沖,后面拽,上去越過大海浪,下來碰碰小礁石。"
念什么,倒是沒啥,主要是增加樂趣嘛~
DD就超喜歡這個游戲,每次見我們整理床單之類可以當“船”的東西,都會爬上去躺好,一臉“我準備好了,可以開始了”的表情,要求我們搖一搖。
搖一遭下來,孩子玩開心了,還能調整前庭平衡機能,提升本體感,何樂而不為呢?
3、百變紙箱
之所以稱為“百變”,是因為這個游戲實在有太多玩法了。
我家倆娃玩過的,就有:
玩法1:準備一個比較結實的紙板箱,逗引寶寶爬進紙箱里,“這是寶寶的家”,讓他坐一坐,扶著站一站。
玩法2:當寶寶把玩具裝進大紙盒里時,你可教寶寶推動大紙盒,“嘀嘀嘀,大卡車開來了,送貨來啦”。
玩法3:大紙箱去掉蓋和底(這里需要超大號的紙箱哦) ,像山洞一樣,0-3歲的寶寶可以鉆隧道,2-6歲的孩子可以和家長同方向并列跪趴在紙箱里面,兩人臉對著紙箱內壁同時向前爬行,就像大車輪在轉動一樣。

諸如此類的玩法都可以。
我們的初衷是利用狹窄的空間可增強孩子的好奇心,鍛煉前庭覺和提升本體感。
還能提高寶寶的空間知覺和方向感,而這會讓寶寶情緒更加穩定,也算是小驚喜吧。
4、踩石頭
玩這個游戲的時候,就需要給孩子設計場景模式了。
我常用的設定是:踩著石頭過河。
要知道,踩目標點移動是鍛煉孩子平衡協調能力的好辦法。
石頭可以用彩紙剪成圓形來代替,或者如果家里有類似半圓球之類的道具就更好了,小碗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注意防滑。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現在面前是一條小河,我們要踩著石頭才能到河對面去,如果踩不到上面就會掉進小河,要重新開始哦。”
剛開始我們可以拉著寶寶的手一起走,熟悉之后就可以讓他自己嘗試了。
如果孩子自己不太敢的話,可以在對面放一些他喜歡的玩具或食物,鼓勵鼓勵哦。
C媽說
我相信,大多數媽媽平時都會帶孩子做很多能力方面的鍛煉。
但因為前庭太小了,又藏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總是很容易被忽略。
這篇文章是為了告訴媽媽們,前庭訓練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同樣至關重要。
如果前庭系統發展不好,也會對孩子造成不小的影響。
與其冒這種風險,不如每天花幾分鐘的時間陪孩子游戲。
既能有效地幫助到他,還能增加更多的親子樂趣啊。
別看這些游戲看上去像極了咱帶娃的日常,可是針對孩子前庭訓練設計的哦。
CD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醫生;C媽-報社育兒主編,《家長好脾氣 才有好教育》作者。
養育CC&DD兩姐弟,公益普及嬰幼兒喂養、睡眠、疾病、心理知識,讓更多父母加入科學養育的大隊伍,一起少走彎路,一起做“中國好父母”!原創公眾號“CD爸媽”( ID:cdbama)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