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親愛的小孩韓國版解說(人氣之王親愛的小孩)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親愛的小孩》這部劇太有意思了。
為啥呢?
它為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體驗——
從第一集的迅速入戲,到前十集的擊節嘆賞。
之后劇情急轉直下,我甚至帶著點懵地勸慰自己等等看。直到又過了十幾集,我發現自己被騙了……

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看這部劇的感受,會是哪個?
狗血。
何謂狗血?
過度、特意、惡俗、煽情。
《親愛的小孩》的后20集,全占了。

當然了,有人會跳出來說,真實的故事比這更狗血,不信你看——
二十年前,一對來自四川的年輕夫婦帶著兩個孩子來到貴陽打工。經濟窘迫、男人酗酒,還長期家暴。在大兒子7歲時,被確診為白血病。女人帶著孩子去上海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積蓄。回到家中,迎接她的是更嚴重的打罵。兒子為此自殺未遂,女人一怒之下離了婚,帶著兒子走上更艱辛的求醫之路。
找不到合適兒子的骨髓配型,女人決定“生子救子”,和前夫再生一個孩子,用臍帶血來治病。雖然,配對成功的可能性不到四分之一,她還是去試了。
“那一個月就是一個噩夢,我就像走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被人強暴一樣。”女人這樣回憶。
終于,她懷孕了,之后孩子落地,等來的卻是臍帶血配型失敗的結果。
過了不久,生病的大兒子離開人世。

《左右》女主角劉威葳和故事原型閻英及小兒子
2008年,王小帥將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幕時,悄悄將故事中核心的二人,變成了兩個重組的家庭——分別再婚,又轉過頭去“生子救子”。
故事的戲劇性又多了一層,單就家庭倫理來說,這已經逼近了人性的極限。
有句話說得好,如何定義一個好的作品?
就是將人逼入絕境,再拷問他的靈魂。
從這個角度來講,電影《左右》做到了“一半”,即將人逼入死角。

而另一半呢?
我們只能說《左右》是一個有遺憾的故事,而這種遺憾,非主創所能左右。
為什么呢?
《左右》的故事核心,自然是由一個孩子來觸發。而就“與前夫再生一子”引出的,關于人性隱秘角落的細致描寫,才是這部電影的精華所在。
最具有說服力的是哪一幕?
兩人同坐一個陌生的床上,男人指著床上大紅的床單問,這是房東留下的嗎?
女人回答,我提前準備的。

開電視,女人在前夫喜歡的球賽頻道自然停下,二人從尷尬,到試探,一點一點靠近,直到坦陳相見,翻云覆雨。
女人面部的特寫證明了一切。

電影《左右》試圖再現《色戒》式的“寓言”,由肉體牽扯靈魂,但無論如何,它失敗了。
電影在高潮之處停下,重逢的二人各自回家,與另一半吃了一餐飯。
孩子呢?結果呢?
沒說。
沒說是對的,為什么?
因為故事只是一個載體,而核心是由載體引發出的人性的思考。
思考需要留白,既然無法挑戰審查制度,干脆就此停下,這是《左右》的聰明之處。
再反觀這部由《左右》改編而成的電視劇《親愛的小孩》呢?
主創在耐心講完前十集,那段真正具有“煙火氣”的故事后,突然開始失控。

為什么?
除了制作團隊失去了講故事的耐心和誠意以外,還有沒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呢?
有,這就是“故事的原罪”。
無論是那段真人真事,還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左右》,都不適合在具有更廣泛受眾的電視機前播放。這太冒險,也不符合主流的價值觀。
更直白一點,這個故事的初衷是什么,主創一直左右搖擺。

想體現曾經的夫妻在短暫分別后,又“舊情重燃”嗎?不敢。
想體現為人父母,即便是在照顧重病的女兒時,也依然有著人性的欲望嗎?不敢。
想表現出人性的弱點嗎?還是不敢。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關于愛的,虛無縹緲的故事。
方一諾可以為了救禾禾和前夫開房,未遂。也可以為了救禾禾,打掉腹中的孩子,未遂。
她的那句“肖路離不離婚跟我沒關系,我只想救禾禾”,可以算是整部劇的點題之語。

謝天華可以為了大學時的傾慕,做一個無怨無悔的接盤俠。甚至還有那句“你再生一個(肖路的),也依然是我的孩子”這句散發著偉光正和真善美的驚天之語。

而肖路對新妻的那句,你要理解我(和前妻再生一個),但我不想和你離婚……

觀眾不是傻瓜,電視作品也不是填鴨,一切總該有一個“為什么”。
這一切都是為了什么?
劇情給出的回答是,為了愛。
具體一點呢?
沒了。

一個好的作品,“戲劇化”沒有任何問題,但無法說服觀眾,就是最大的問題。
如何區分作品的好壞呢?
好作品用“人性”推動情節的發展,它會一點一點告訴你,主人公為什么做出這個選擇。
而壞的作品,則用“偶然”推動情節的發展。
《親愛的小孩》到了最關鍵處,用“老蘇配型成功”這個萬中無一的低概率事件,讓男女主角躲過一劫。他們不需要像《左右》中的二人那樣,面對倫理的拷問,也不需要像真實事件中那樣,接受一個血淋淋的真相。
《親愛的小孩》這個故事里,所有的人物都變成了木偶,無法追問來由,也無法質疑動機。

別問,愛是一切的答案。
而愛從哪里來?
你自己去猜。

你說《親愛的小孩》引發焦慮?
那是前幾集的事了。
你說《親愛的小孩》真實?
那也是前幾集的質感。
《親愛的小孩》是一個分裂了的劇,前十集與后二十集,有著云泥之別。
前十集對人物產生的情感與同情,在后二十集被迅速吹散。

方一諾并不無辜,謝天華也并不招人喜歡。
肖路左右搖擺,董帆最后竟然還是選擇了原諒。
這一切啊,都是為了什么。
編劇沉默片刻,只緩緩吐出一字——愛。

愛是沒有來由的,愛是無法理解的。
愛可以很美,可以很丑,它具有一切屬性,提供一切可能。
它是一切失敗故事的“遮羞布”,也是一切不令人信服的人物的“避風港”。
塑造毫無人格魅力的角色,無異于自毀長城,
何為人物魅力?
有來有去,可以解釋,令人信服。
而在影視作品中,何為一個“正常人”?
雖然是濃縮的人生,卻能夠用深層次的人性去解釋,他做出的一切行為,都是有層次的,能追溯的“人性反應”。

我沒想到,《親愛的小孩》以這樣的方式收場。
更沒想到,劇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是朱珠,那個寥寥幾筆,就讓觀眾產生復雜情感的“第三者”。

而最“真實”的人物竟然是謝丹——那個沒有圣潔光環,只會壞嘴的好姐姐。

另外,劇中還有兩處嚴重的誤導:
第一,中華骨髓庫已經在官微明確,捐骨髓干細胞后不需要等三年再懷孕,半年即可。

第二,兒童血液專家指出,“生子救子”的方法大錯特錯,斷不可取。

下回,長點心吧。
作者其他文章:
親愛的小孩:為什么說“那一夜”,肖路和朱珠什么都沒有發生?
18年前的《人魚小姐》,沒有“第二種”結局
“被侮辱”的安陵容,為什么會“刺痛”你?
為什么“康敏”才是《天龍八部》里,最大的悲劇?
為什么白素貞一定要“報恩”?《新白娘子傳奇》遠沒那么簡單
《渴望》過了三十年,為什么仍然是國產劇的“巔峰之作”?
關注“平分往事”,換個方式看經典。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