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0)
“烈火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測試,生命是一道良知大愛的考驗,你們用果敢應戰,用犧牲作答!一對狹義翁婿,火海中三進三出,為人們講述了什么是生死難忘,人間摯愛!”
這是201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譚良才,王茂華的頒獎詞——《烈火之中筑大愛》。
短短幾十字,言辭樸實,感情真摯,將這一對不畏死亡,舍己為人的翁婿,他們的俠義精神,人間大愛在我們面前緩緩鋪展。

王茂華
11年前,面對熊熊燃燒的烈焰,他們三進三出救下六名小孩,創造了生命的神話。可事后,女婿王茂華高度燒傷不治身亡,岳父譚良才也幾經生死,與閻王擦肩而過。
那么是什么給了他們勇氣,讓他們以命換命,將生死置之度外;過了十一載,堅強活下來的譚良才又是何種境況呢?

譚良才
01 火海中的抉擇2010年3月21日,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周日下午,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當天14時45分,宜春市慈化鎮的一個普通農家,村民余水蘭在哄睡一對雙胞胎后,便匆匆趕去后院的池塘洗衣服,屋中只剩尚且年幼的雙胞胎和其他幾個稍大一些的孩子。
可是,無論是余水蘭還是這群精力活潑的孩子都沒有發現,屋內的一輛女式摩托車的油管正在滴滴答答地漏著油,在它不遠處還有一輛男士摩托和煤氣罐。
這一切,仿佛都在預示著一場十分巨大的災難。
終于,一個3歲的左右的小男孩不知在哪個角落撿起了一個打火機,然后對著地上漏出的汽油觀察一段時間后,好奇地按了下去……

當時正值伯塘中學的教師王茂華與岳父譚良才開著面包車路過,看到余水蘭家里冒出的滾滾濃煙和隱隱的火光,兩人都知道大事不好,沒有絲毫的猶豫,下車之后就齊齊向院內沖去。
當他們趕到的時候,屋內的摩托車,沙發,木制家具等都已經開始燃燒,火光大盛,濃煙嗆鼻子。
看到這駭人的一幕,年幼的孩子們已經被嚇傻,竟然都呆立在火海之中,沒有一個人向外逃生求救。
事情緊急,再沒有多余時間思考自己的安危,王茂華率先沖到孩子面前,一手一個抱起來就沖出了房屋。
緊接著,屋內又發出兩聲巨響,火焰也躥得更高。
理智告訴他們要停下了,不能再進去了,他們做得已經足夠,再繼續下去可能自己也會丟掉性命。
可是再強大的理性思考在人命,在屋內撕心裂肺的哭嚎聲面前也不堪一因為那里還有好幾條鮮活的生命在等待著他們的營救。擊。他們要進去,也必須進去,因為那里還有好幾條鮮活的生命在等待著他們的營救。

幾乎沒有片刻的停頓,王茂華迎著滾滾黑煙和熾熱火焰再次沖進了屋內。
02 突如其來的意外再次進入火場的王茂華又摸到了兩個孩子的頭,他一把將他們抱起,迅速沖出了屋子。
到此為止,王茂華已經兩進兩出,救出了四個孩子,體力已經嚴重透支。
然而屋外圍著的人群沒有一個人敢上前營救,余水蘭的丈夫又在外打工,除了他們翁婿,沒有人可以救剩下的孩子。
“屋內還有孩子!”剛剛逃出火海的王茂華沖著正在往里沖的岳父譚良才喊道。
譚良才二話沒說,一頭扎進火光大作的房屋,直直奔向最后兩個受困的孩子。
與此同時,王茂華喘了幾口氣,也再一次轉身,奔赴火場。
當王茂華抱住最后一個孩子,準備逃離時,意外發生了。
由于長時間的高溫炙烤和火焰燃燒,屋角的煤氣罐終于不堪重負,轟然爆炸。火舌瞬間將翁婿二人包圍,巨大的爆炸威力沖向二人……

走訪村民的譚良才
當村民們再次看到他們時,他們已經成了滿身是火的“火人”,根本辨不清本來的模樣。
王茂華由于受傷嚴重,意識已經很模糊,只能任火焰吞噬,身上除了一根燃燒的皮帶,已經一絲不掛。
譚良才稍好一些,意識還算清醒,從火場逃出后直接跳入了池塘,雖然也是全身焦黑,但好在撲滅了火焰,留下了生還的希望。
等到二人被送往醫院之時,王茂華除了腳底有一塊完好的皮膚外,全身98%的皮膚都被燒傷,已經奄奄一息。

王茂華及其妻子
譚良才的情況也不比王茂華樂觀多少,雖然及時地跳水滅火,可是最后一次爆炸的沖擊力過于巨大,幾近于被火海吞沒,因此,也是大面積燒傷,全身僅有15%的皮膚是完好的。
不算其他,光兩人的治療費就需要花費一百多萬,其嚴重程度可想而知。
三進三出熊熊火海,不顧己身舍命救人,最重要的是,他們救的還是與自己沒有一絲血緣關系的陌生人。這樣的壯舉讓整個社會都在流淚,都在為兩位英雄祈禱募捐。
最后在社會各界的幫助籌集之下,共募集到善款300余萬,用于他們的治療。
然而,這樣無私無畏的人受到的不僅是我們的敬愛,還有上天的召喚。
或許,只是怕他的傷口太疼,想接他去天堂享樂。
在2010年5月2日,年僅27歲的人民教師,可敬英雄王茂華去世,只剩下與他一同火海歷險,無畏救人的岳父譚良才。

女婿已經走了,如果自己再有個三長兩短,那么自己的女兒該怎么辦呢?他不能讓自己的女婿走得不安心呀!

王茂華妻子
為了這份家庭的責任,為了這份男人的擔當,無論多苦多痛,他都要挺過去。
帶著這種信念,譚良才經過了數次手術,幾月調養,終于出院回家,這份無私的熾愛終于留下了一顆種子。
03 重生后的榮譽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經歷過生死大難后的譚良才,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慰問和肯定。

在他們救人的當晚,就有50幾名鎮民自發前往醫院探望,后續還有許多本市居民和當地領導前來;
江西電視臺,宜春日報,贛西晚報等多家媒體報紙更是爭相傳誦他們的事跡,將這份無私的大愛與溫暖傳遞。

緊接著,就是國家和政府給予的各種榮譽:
當選為2010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榮登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
榮獲全國道德模范,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和江西省見義勇為標兵稱號;
……
一項項榮譽和光環的加身,也許不足以抵擋身體的痛苦和心靈的創傷,但至少能夠讓譚良才稍感安慰,讓他知道,他和王茂華的犧牲是值得的,人民和國家都會記住他們的好。
2011年3月,出院不久后的譚良才將社會各界為他和王茂華籌集的110萬善款全部捐贈給慈化鎮的光榮敬老院,建造了一座“英雄樓”。

在提升老年人養老環境和設施的同時,也將見義勇為,無私奉獻的英雄精神永遠鐫刻,時刻提醒著人們要心中存大愛,時刻獻大愛。
同年9月,譚良才再次從20萬元后續的治療費用中拿出一半捐給了伯塘中學,捐給了女婿王茂華生前最愛的教育事業。
或許,在他的心中永遠不會忘記王茂華在奄奄一息之際所說的:“我想回去上課。”

即使他不能代替女婿完成這個愿望,但是用另一種方式替他去守候他熱愛的事業,他心心念念的孩子們,是遠比獲得榮譽,受到大家愛戴更重要的事情。
就像他自己所說的:“我們的一個救人舉動,感動了眾多人;人們紛紛為我們傾囊相助的舉動,也深深感動到了我。如今我身體好了,這筆錢應該捐出來,獻給社會,也算是回報大家對我的關心。”

譚良才在養老院
愛護和關心永遠是相互的,循環的,只有大家都心懷感恩,不計得失榮辱,才能將它傳遞下去,讓它越來越溫暖,越來越博大。

“我只是一個農民,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我不覺得我做的事有什么太了不起。我所做的,就是盡本分,盡責任。”
這是看到他的采訪和報道后,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在他的心里,從未將自己當成一個英雄,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黨員,一個沒有任何光環的農民。
也許真的如他所說,每個真正的英雄都把自己當作了一個普通人,每一個普通人,又都有個英雄夢。

正是這種巧妙的心理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創出了一段又一段的佳話,也讓我們嗅到了這悲苦人生中最讓人迷醉的那一絲絲甜。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與那些發表了無數演講,出席了無數訪談的名人不一樣,譚良才一直奉行無聲的付出,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
我想,在他的世界里,在一個平凡的農民的世界里,過好自己的日子,用多余的精力去幫助別人過好日子就足夠了,再多的,便與他無關了。

2015年,在火災過后的第五年,譚良才在自己的家鄉慈化鎮建立了一個用來幫助和解決鎮民生活工作難題的工作室,每周都會抽出固定的時間去接待來訪者。
到如今,這個運行了五年多的工作室已經接待了近千名來訪者,解決了數百起矛盾糾紛,讓和諧社會,美好鄉鎮不僅停留在口號上,更付諸于實際行動。
不只如此,在有關家鄉建設,國慶黨建活動上,也能看到譚良才的相關發言,仿佛只要有他的地方,就有滿滿的善念和正能量。

就像他自己曾說過的一樣:“每個人都是心存善念的,我愿做那個為大家點燃善念火種的人。”
結語泰戈爾說:“月兒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卻留著她的黑斑給了自己。”
想要照亮世界,想要溫暖別人,最不怕的就是犧牲,就是奉獻。
將黑斑陰影留給自己,將痛苦艱辛留給自己。
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有了這些月亮一樣光明坦蕩,不懼犧牲奉獻的人物,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世界,才會變得如斯美好,如斯溫暖。
讓我們致敬譚良才,致敬王茂華,致敬那些為了美好明天,國家安穩獻出一切的仁人志士,祖輩先賢。愿他們,無論在天上亦或人間,都能喜樂無憂,所望皆成!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7649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