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6)
最近,央視紀錄片《見證》正在熱播,其中“藥案尋蹤”節目中播出的一個事件,又給父母們上了沉重的一課:一個18個月大的寶寶,因為家長用錯誤的方式喂孩子吃了維生素C泡騰片,最終導致孩子窒息,在重癥監護室搶救一天,還是不幸死亡。

事件回顧
事件中18個月大的小牧浩因為感冒發燒去醫院輸液,醫生還開了一盒泡騰片,藥盒上有一張醫院貼的服用標簽,上面寫著“口服”。
孩子的家長不知道是因為粗心還是沒常識,直接讓孩子吞下了一顆6毫米大的泡騰片。沒過多久,孩子手腳突然抖動起來,還伴有劇烈咳嗽,嘴唇都變成了青紫色。很明顯,孩子是被藥噎住了,小牧浩的父親趕緊用力拍打孩子的背部,但是沒什么作用。隨后,小牧浩被緊急送進搶救室搶救,但是因腦部缺氧時間過長,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所以,泡騰片絕對不能直接吞服,大人小孩都不要這么做,很危險!
幼小的生命還來不及感受世界的美好就離開了,小牧浩的家長肯定也非常懊惱自己的失誤,但是生命沒辦法重來。他們的慘痛經歷又給所有父母上了沉重的一刻,對于泡騰片這種藥品,父母們應該好好認識一下了。
除了不能直接吞服,我們對泡騰片還存在一些誤區,今天小編就來教科普一下。
1.直接用開水沖泡騰片 雖然泡騰片制劑穩定性比較好,但是在100℃的水中還是會被破壞,容易被氧化分解,導致維生素損耗和流失。所以應該用80℃左右的溫開水沖泡,等藥物完全溶解或氣泡消失后再喝。
2.沖泡后不要放置太久 在空氣中暴露過長時間也會損耗維生素C,所以最好現泡現喝,沖泡后盡快喝完。
3.泡騰片和其他飲料混著喝 有些人真的把泡騰片當作飲料,覺得酸酸甜甜的口感好,索性用茶水或飲料沖泡騰片,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因為常用的泡騰崩解劑,是由碳酸氫鈉與枸櫞酸組成的,而茶水中含有的茶堿等成分,會與維C或崩解劑起化學反應。飲料中則一般含有苯甲酸鈉,也會與維C起反應后有可能產生有害苯類物質。說到底維生素C泡騰片是藥物,是藥三分毒,千萬不要隨隨便便喝。

除了泡騰片,這些食物也可能引起寶寶窒息,最好不要隨意食用。
1.果凍
果凍很Q彈,孩子也愛吃,但是3歲以下的寶寶最好不要食用,這種有張力易變形的食物很容易被寶寶吸入氣道,一旦堵住主氣道,沒幾分鐘就可能窒息。
2.小巧的水果
小巧、圓形且里面有核的食物不適合小孩子吃,比如龍眼、櫻桃、葡萄等。
3.口香糖、橡皮糖
口香糖有粘性,太小的寶寶并不會吧口香糖吐出來,一不小心就吞進肚子里了,小編小時候經常吞進去,為此挨了不少打,后來我媽媽就不敢給我吃口香糖了。
橡皮糖雖然沒有粘性,但是韌性強不易咀嚼,容易堵塞呼吸道。

4.粘性大的食物
湯圓、年糕等糯米做的食物粘性比較大,可能會黏在寶寶的喉嚨口,吐不出來又咽不下去,非常危險,所以不適合小寶寶吃。
4.堅果
小寶寶吃堅果可能沒嚼就咽了,這樣很容易卡住喉嚨;就算嚼了也很難像大人一樣徹底嚼碎,這樣也有可能堵塞氣管,造成窒息。
5.多纖維蔬菜
不是什么蔬菜都適合寶寶吃,有些纖維含量較高的蔬菜就不太適合寶寶吃,比如芹菜、豆芽等。這些蔬菜不容易嚼爛,可能會噎住寶寶,如果要吃一定要切得細一點。

發生這樣的悲劇是我們都不想看到的,但是悲劇已然發生,為人父母能做的就是吸取經驗教訓,細心看護孩子,讓寶寶遠離危險。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7391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