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小兒捏脊可以改善脾胃虛弱嗎(嬰兒捏脊有健脾益胃)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8)
中醫藥兒童保健是兒童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基本公共衛生的重要服務內容。
對于中醫藥兒童保健,基層醫療機構在開展預防接種,兒童體檢的同時開展中醫兒童保健,對于兒童家長學會這些保健知識并能熟練操作,對于兒童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小兒的特點是一方面生命力旺盛,生機勃勃,另一方面形體嬌嫩,容易發病轉變迅速。
所以提高兒童體質顯得特別關鍵,從治未病的角度開展兒童中醫保健將易于兒童家長接受。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0-36個月兒童中醫藥調養就是針對小兒的生理特點和發病機理,指導兒童監護人開展起居活動指導、飲食調養已及常見穴位的按揉,以達增強兒童身體健康的目的。

一、基層醫療機構的鄉村醫生是這個中醫藥兒童保健的重要服務人員,他們需要怎么做呢?
1、開展預約,對于符合體檢的兒童開展預約。
在兒童6月齡、12月齡、18月齡、24月齡、30月齡、36月齡時,結合兒童健康體檢和預防接種的時間,預約兒童家長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受兒童中醫藥健康指導。
2、兒童中醫藥調養指導
根據不同月齡兒童的特點,向家長提供兒童中醫飲食調養、起居活動指導
3、傳授穴位按揉方法
在兒童6、12月齡時,向家長傳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在18、24月齡時,向家長傳授按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齡時,向家長傳授按揉四神聰穴的方法。
4、記錄并納入健康檔案。按照不同月齡實施,參照本規范開展相應的工作。

二、村醫對于兒童家長怎么進行飲食調養指導呢?
這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正常我們需要相關的專來知識作為支撐,所以村醫做足這方面的功課很重要,想想我們都不知道,怎么對兒童家長進行指導。
1、對于哺乳期兒童教會孩子家長.養成良好的哺乳習慣,盡量延長夜間喂奶的間隔時間。
2、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避免偏食,節制零食,按時進食,提倡“三分饑”,防止乳食無度。
3、嬰幼兒脾胃功能較薄弱,食物宜細、軟、爛、碎,而且應品種多樣。
4、嚴格控制冷飲,寒涼食物要適度。
5、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逐步養成夜間睡眠、白天活動的作息習慣。
6、養成良好的小便習慣,適時把尿;培養每日定時大便的習慣。
7、衣著要寬松,不可緊束而妨礙氣血流通,影響骨骼生長發育。
8、經常到戶外活動,多見風日,增強體質。
三、村醫如何向兒童家長傳授摩腹?
首先村醫需要先學會這個,其實這個并不復雜,各級也會培訓,并在有專業資質的醫生指導下進行,并考核操作過了才能上崗。
1、摩腹針對的兒童是6月齡到12月齡的兒童,以后也可以告之家長都可以用這個方法。
2、它的效果主要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3、按摩的部位是腹部,村醫可以先實際操作,然后指導家長操作,這樣比較容易記住。
4、按摩操作的方法主要是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環指的指面附著于小兒腹部,以腕關節連同前臂反復做環形有節律的移動,每次1~3分鐘。
摩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大多數家長看一兩次操作基本就會了,所以這個對于村醫來說也不是太復雜。家長接受較好,回家也能有針對性的開展,效果實施下來還是不錯的,也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四、 相比較而言捏脊就顯得復雜一些,而且效果相比摩腹也好一些,兩種配合開展還是不錯的,村醫如何才能更好的傳授捏脊方法呢?
1、講解方法及效果,讓家長知道捏脊具有消食積、健脾胃、通經絡的作用,以后兒童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就能采用這種方法進行調節了。
2、告訴它的部位主要是背脊正中,一直至尾骨末端處。6月齡以上的兒童就可以開展這樣的中醫保健方法。
3、詳細講解正確的操作手法。
操作者主要使用姆指和食指來操作。
雙手食指與拇指合作,將沿脊柱兩側,自下而上,左右兩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順序,從下往上捏一遍。如此循環,根據情況及體質可捏拿4~6遍。
這一個操作還是有些難度的,要讓兒童家長學會,村醫首先得自己熟練,然后指導兒童家長兩到三次,并讓其反復觀察別人和自己實踐,對于這個手法的效果還是比較好,家長們都愿意接受。

鄉村醫生需要對兒童中醫保健的手法,部位,效果詳細了解,才能更好的服務老百姓,而不是隨便操作兩次,你能學會是你的事,這樣是不行的,對兒童服務質量負責,我們需要提高我們自己的技術水平。
圖片來源于網絡。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6891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