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兩個多月的小孩搖晃要緊嗎(三歲以前的嬰幼兒)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有位新手媽媽,她的寶貝女兒3個多月大,每晚還是都哭得很嚴重,都要抱著哄很久才能滿足入睡,自然產到現在每天都還是覺得腰背好痠,為了堅持母乳哺育和親自照顧女兒,身心俱疲,然而因為懷孕期間看過一則多年前的新聞報導,描述一名爸爸為了安撫哭鬧不止的女兒,用力搖晃哄睡7個月大的女兒,結果造成女兒死亡,從此警惕在心。這位新手媽媽在婦幼社團裡非常誠實坦然地分享:"在女兒每晚必定要大哭大鬧的過程中,她想把女兒摔在床上的氣憤和衝動,已經數不清楚有多少次了,她也常感受到自己就快要失去控制,極其憤怒地想把女兒抓在空中咆嘯質問,你到底要折磨媽媽到甚么時候?每次都在即將出手之際,成功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終于熬到女兒熟睡之后,看著寶貝像天使般的臉龐,心裡就又充滿著感動,覺得自己怎么這么厲害生出一個這么漂亮的小女娃兒,感謝自己又成功度過難熬的一天。“
大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嬰幼兒會被劇烈搖晃,常常是因為寶寶持續哭鬧不休,大人無法安撫,氣憤盛怒,引發強烈挫折情緒而失去控制,可能只以雙手抓住寶寶兩側腋窩或可能緊抱住小孩雙臂,就將寶寶劇烈地來回搖晃,試圖想讓寶寶安靜,卻反而造成嬰兒搖晃癥候群。嬰兒搖晃癥候群造成的傷害與受搖晃次數、搖晃程度有很大的關系,一次劇烈的搖晃會造成"嬰兒搖晃癥候群“,但即使搖晃動作不劇烈,若一段時間內反覆的搖晃,累積數次后,也是會讓寶寶出現"嬰兒搖晃癥候群“。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有"嬰兒搖晃癥候群“的現象
"嬰兒搖晃癥候群“的直接傷害是在腦部,腦部受損所產生的影響,癥狀可輕可重。
有些寶寶經過劇烈搖晃后,會立即性地從大聲哭鬧變成突然就不哭了、或臉色發白、或全身癱軟、或全身抽搐抽筋、或口吐白沫、或昏迷的狀況,家長緊急送醫后,經由醫師診斷才知道是"嬰兒搖晃癥候群“。
臨床上有"嬰兒搖晃癥候群“的寶寶,初期可能只是嗜睡、食欲不振或躁動不安,接著出現抽搐或意識不清等現象。抽搐也許是偶發或局部,但也可能頻繁地發生。有時即使保住性命了,卻帶著嚴重的腦傷后遺癥,嚴重者甚至造成死亡。
嬰幼兒從出生后到3歲前,是腦神經發展最快速、最重要的時期,特別是0至6個月的孩子又更為脆弱,因過度搖晃造成的傷害,通常無法恢復到原先的狀態,會導致各種學習障礙、語言障礙及動作發展遲緩等后遺癥,很多時候后遺癥甚至要到發育成長到某個階段之后才會顯現。建議家長在孩子3歲以前要盡量避免搖晃嬰兒。
要如何避免發生"嬰兒搖晃癥候群“
× 避免只抓住寶寶的腋下,就左右搖晃寶寶。
× 避免用力將寶寶摔在床墊或沙發上。
× 避免跟寶寶玩高舉拋接的游戲。
× 避免只抓住寶寶的腋下,就玩360度旋轉游戲。
× 避免讓寶寶坐在大人肩膀上。
× 避免使用嬰兒搖搖床。
× 避免乘車時未依規定使用安全座椅。
把嬰幼兒往高處拋、或玩旋轉游戲、或玩類似海盜船左右擺蕩游戲,請盡量在孩子3歲以后,的確很多孩子在玩的時候,都很開心地咯咯大笑,甚至主動伸手要大人再繼續玩。嬰幼兒通常無法很正確的表達身體上的不舒服,嬰幼兒的腦部很脆弱,任何的傷害都有可能對日后的成長學習造成不可回復、不可逆轉的后遺癥。建議家長在孩子3歲以前,做任何可能會造成頭部及頸部晃動的動作時,務必隨時注意孩子的身體表現、時間長度及適當性,把安全性當作最高遵循原則!“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68357.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