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5)
父母在,子不遠游,女不遠嫁
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中寫道: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
對于父母而言,有一種傷痛叫做女兒遠嫁,但為了孩子幸福,他們常常把這種傷痛埋在心底。
對于女兒而言,遠嫁和近嫁沒有區別,現在交通這么發達,只要想父母,隨時就能驅車,坐高鐵或坐飛機來到他們的身邊。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近日,一名遠嫁江蘇連云港的女子,懷有6個月身孕的她,聽說遠在山東的父親去世的消息,她十分痛苦。
因為疫情,連云港封城了,她回不去見父親的最后一面,痛苦萬分的她只能對著視頻,跪地磕頭拜別。
跪別之后,女子情緒崩潰,癱坐在沙發上抽泣痛哭。
她怎么也不會想到,在交通如此便利,如此發達的今天,竟會因為一場疫情,阻斷了與父親最后一次的見面,甚至連為父親披麻戴孝都成了一種奢望。

這種撕心裂肺的傷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這也成了她一輩子無法彌補的遺憾。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就像情感專家涂磊說的那樣:“女人一旦遠嫁,回娘家的路,將成為最遠的路。”
有人說,遠嫁等于是不孝。
這話不無道理,因為遠嫁的女人總是錯過太多。

父母的情緒,她永遠不能察覺;
父母的衰老,她全程沒有參與;
父母臥病在床,她一碗水一勺湯都不曾喂過;
甚至連父母的最后一面,遠嫁的她都沒有見上,只留下一具冷冰冰的身體,任憑她隔著視頻呼喊多少聲,都不會再醒來了。
她后悔,她遺憾,可卻誰都不能怨,因為這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選擇。
都說再快的車速也追不上離開的他,可同樣再快的車速也追不上父母老去的樣子。
遠嫁從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么簡單,交通雖然發達,但生活是最牢固的鎖鏈,結婚以后女人要面臨家庭,孩子和工作,她根本沒有太多的精力回到千里之外的家鄉,看望她許久都未曾見到的父母。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讓人心酸不已。
江蘇的一個女孩,遠嫁山東,1000多公里,和父母一年只能見一次面。
分別那天,女孩哭成了淚人,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而坐在車里的父母更是難掩離別之苦,媽媽拉著女兒的手,低聲哭泣。
身為男子漢的父親也偷偷地流下了眼淚。
這一別,又要再等一年才會見面。
身為父母的小棉襖,遠嫁之后,不能承歡父母膝下,孝敬高堂。
遠嫁的她們可能這輩子誰也不欠,卻唯獨欠父母太多太多。

我們曾以為,多掙錢,滿足父母晚年的物質需求,便是孝。
可卻忘了,他們真正需要的是陪伴,是想孩子,孩子就會隨時出現在他們身邊的歡喜。
生為子女,不遠嫁,只為父母生病時,床前一碗水,勝過墳頭萬噸灰,這便是最大的孝!
父母在,兒不遠游,女不遠嫁。
遠嫁,對女人來說,為了一個男人而放棄自己的父母和從小長大的家鄉,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過著未知的生活。就是一場豪賭,如果嫁給了一個真心疼愛你的男人,那就是賭對了。

如果嫁給一要是不能好好待你的男人,那么,這輩子真的就輸了。
不僅自己會受委屈,而且還會覺著愧對父母雙親,等到他們年邁的時候,不能長時間在床前盡孝。
愛情很美好,但是現實往往很殘酷。
對于父母而言最心酸的事情莫過于自己花了半生心血養育出來的女兒,被別人幾句話就帶到了千里之外的地方,從此以后他們想見一面都很難。

記得看過這樣一段話:
娘家這個地方,女婿來了吃完飯就想走,孩子來了玩好了就想走;
只有閨女來了,想待不能待,想留不能留。
走吧,惦記自己的爸媽;不走吧,那邊還有一個家……
這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遇,只有爸媽對孩子的愛是為了別離。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不遠嫁,善待父母,及時行孝,人生才不會留遺憾!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