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0-3歲寶寶語言啟蒙教程:一歲內寶寶的這些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0)
許多新手媽媽覺得帶寶寶很煩躁,特別哭鬧的時候,又不知道在哭什么,只覺得不好帶,寶寶無理取鬧,其實寶寶哭鬧是因為爸爸媽媽不能讀懂他的“嬰”語,表情和動作就是他的表達,只要你細心觀察就能讀懂,便可少走一點彎路!
咿呀亂叫
當寶寶出現這種情況時,證明寶寶已經具備了發聲的基本能力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如果寶寶在醒著的時候喜歡咿呀咿呀的叫,可能是寶寶的模仿欲望使然,寶寶應該是在模仿某種聲音,可能是大人在說話時的聲音,也可能是寶寶所聽到的小鳥叫、電視機里的音樂等等,家長可以給寶寶多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多和寶寶講講話,幫助寶寶的智力發育。
扭動身體
寶媽如果發現寶寶以一種極不舒服的表情扭動自己的身體,就可能是寶寶的身體不太舒服,寶媽需要立刻檢查寶寶是不是該換紙尿褲了,不要讓寶寶把便便弄得到處都是,如果不是該換紙尿褲了,寶媽可以考慮把寶寶的衣服重新穿一遍或者換一種方式抱寶寶,這種情況下大多是因為外部因素導致的寶寶不舒服。

睡覺搖頭
有時候寶媽發現寶寶在睡覺過程中總是搖頭晃腦的,甚至是滿頭大汗,其實在大多數時候,這并不是寶寶生病或者多動導致的,而是因為被子蓋的太緊或者太厚了,影響了寶寶的正常活動,寶寶在身體無法正常活動的情況下,自然會急的滿頭大汗,來回擺動小腦袋了。寶媽可以給寶寶挑選一個嬰兒睡袋,在不限制寶寶活動的前提下防止寶寶著涼。

咧嘴笑
意思:我很滿足。當孩子吃飽喝足,對周圍環境很滿足的時候,就會不自主的牽動嘴角,露出自己的笑容,這是再告訴媽媽,我很滿足,很高興。這個時候父母也要給寶寶笑臉啊,給孩子一個甜甜的吻,寶寶心里會更滿足的。

寶寶總是撕扯東西。
當你發現寶寶開始喜歡撕、扯、摸、拉、按、扔、拽、剪、打等動作性行為時,那就代表寶寶進入了動作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寶寶會像一個多動癥兒童一樣,熱衷于“破壞”一切東西。動作敏感期過不好,會影響寶寶今后的協調性和運動能力。
碰到他的臉頰,會把頭歪過來
意思:我餓了,該喂我吃的了。小寶寶吃的次數多,餓的也快。如果媽媽用手指一碰寶寶的面頰或嘴角,寶寶便馬上把頭轉向媽媽,張開小嘴尋找食物同時嘴里有吸允動作。這就告訴媽媽,我餓了,趕緊給我喂吃的吧。
癟嘴
意思:我受委屈了。媽媽最怕孩子哭了,而癟嘴可能就是孩子哭的前奏,當孩子癟嘴想哭肯定是受了委屈啊,寶寶心里肯定是覺得爸媽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所以這就要求爸媽要隨時留意寶寶的需求和情緒,及時喂他吃奶,逗他開心。

各位寶媽,這些寶寶的“嬰語”你都能聽懂幾個呢?你還知道哪些寶寶發出的信號?歡迎和大家一起討論哦。
圖片來源于網絡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