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女心理學家埃莉諾·吉布森,做了一個她平生 “最有意思的實驗”——
將36個嬰兒放在一張大桌子上爬,最后只有3個嬰兒敢于“冒險”。
埃莉諾在這個實驗中發現,嬰兒天生就具備了一種能力。

那么,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能力,而埃莉諾本人又有哪些故事呢?
在心理學發展史上,埃莉諾是功不可沒的人物。
她是知覺心理學的權威代表,曾獲美國心理基金會終身成就獎。
然而在上世紀初期的美國,女性是不被鼓勵接受教育的,因此埃莉諾成為心理學家之路,充滿了各種坎坷和艱辛。

埃莉諾·吉布森
中學時,她雖天資聰穎,卻盡量韜光養晦,最后以不錯的成績,考入史密斯女子學院。
上大四時,她被一門課程深深吸引——高級實驗心理學。
正是在這門課程上,她結識了終身伴侶:當時身為助教的詹姆斯·吉布森,他也成了她的人生導師。
這項課程為她打開了嶄新的大門。她和小組同學一起裝配儀器、進行實驗、撰寫報告,興致勃勃地開始了對心理世界的探索。
而詹姆斯的才華和熱情,也深深地打動了埃莉諾,兩個情投意合的人相愛了。

一個暑假,埃莉諾回到家鄉看望父母,這還是兩個人第一次分開。詹姆斯相思成災,他意識到:自己已經無法離開埃莉諾了。
于是,他開車前往埃莉諾的家鄉,當著埃莉諾父母的面求婚,二人就這樣定下了婚事。
埃莉諾大學畢業后,兩個人舉行了婚禮,“師生戀”終成正果。
埃莉諾是個魅力四射的女孩,追求她的人中不乏百萬富翁,而埃莉諾卻選擇了清貧的詹姆斯。
對此,詹姆斯曾回憶:“為何埃莉諾會嫁給一個窮教師,而不是百萬富翁呢?因為學術對她更有吸引力。她希望在學術上有所發展,而不僅僅是流連于舞會?!?/strong>

埃莉諾與丈夫詹姆斯
因此,他鼓勵新婚妻子繼續自己的學業。于是,埃莉諾本科畢業后開始攻讀碩士學位,也成了詹姆斯的得力助手。
獲得碩士學位后,埃莉諾前往耶魯大學,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
離開了環境比較寬松的史密斯學院,她更深切地感受到學術界對女性的“惡意”。
當她向耶魯大學的一位教授求教時,居然被趕出了實驗室的大門。對方說:“我這里不歡迎女人?!?/strong>
之后,她又被誣蔑剽竊他人的研究成果,遭受了同事們的冷眼和嘲笑。

不過,詹姆斯相信自己的妻子,找機會為埃莉諾正了名。他一直鼓勵妻子不要氣餒。
對學術的熱愛治愈了埃莉諾的創傷,她以令人難以想象的敬業精神,逐漸贏得了同事們的尊重。
獲得博士學位后,她回到了史密斯學院。然而因為經費緊張,設備不足,她無法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動物研究。
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她回歸了家庭主婦的角色,養育兩個幼小的孩子,被大量的家務糾纏不休。
而每逢周末學校的“學術討論”,她都想方設法抽時間參加,只有在那時她才會重新煥發光彩。

1949年,詹姆斯到康奈爾大學任教,埃莉諾也跟隨丈夫來到這里。
然而當時有一項規定:不允許夫妻同時在學校任職。
因此,埃莉諾沒有正式崗位,只能在一個實驗農場做助手。
那天,她將剛出生的羊羔清洗完,放在一個比較高的窗臺上。
她一開始擔心小羊會掉下來,卻發現它穩穩地站在上面,仿佛天生就懂得如何在懸崖邊保命。
這一幕深深地印在埃莉諾腦海,她開始探索動物們天生的知覺。

之后,她和丈夫發明了“視覺懸崖”來進行研究。
說是“視覺懸崖”,其實設備十分簡單:一張有機玻璃搭制成的桌子,下面是兩塊棋盤圖案的布。
桌子大約一半的面積,布料緊貼著有機玻璃;而在桌子的另一半,布料放在4英尺以下。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視覺懸崖”,布在4英尺以下的那面,看起來似乎更深。

“視覺懸崖”實驗圖解
她找來小雞、小狗、小豬、猴子等剛出生的幼崽,將它們放在這張桌子上,結果發現:很多動物都害怕走向看起來比較深的那面。
她由此得出結論:大多數動物對“深度”的感知是天生的。
那么人類也是如此嗎?埃莉諾準備繼續探究下去。
于是,她在當地報紙刊登了一則廣告,征集6個半月到14個月的嬰兒。
媽媽們紛紛帶著孩子應征,表現出對這個實驗的興趣。

著名的“視覺懸崖”實驗
最后,埃莉諾選擇了36個寶貝,分別將他們放在“視覺懸崖”上,讓媽媽們交替站在看起來“深”的那面和“淺”的那面。
當時的場面相當有趣。媽媽們在桌邊呼喚自己的寶貝,誘導他們向自己蹣跚地爬行,剛剛會爬的萌寶們會怎么做呢?
實驗結果不出所料:大部分嬰兒是從看起來“淺”的那面,爬向自己的媽媽的;只有3個嬰兒“勇敢”地爬過“懸崖”來找媽媽。
埃莉諾發現,當媽媽們站在“懸崖”那一面時,一些寶貝甚至開始向反方向爬行,還有一些寶貝猶豫地看著媽媽,哇地哭了起來。

“視覺懸崖”實驗

根據“視覺懸崖”實驗,韓國做了一檔節目
這個有趣的實驗證實了埃莉諾的觀點:對大多數動物包括人類來說,對“深度”等的知覺,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
這個有意思的實驗經歷,不僅發表在學術期刊上,也被眾多新聞媒體報道,引發了學術界和讀者的熱議,成為心理學史上最著名的實驗之一。
正是在這項實驗的啟發下,埃莉諾和丈夫詹姆斯,才有了“知覺生態理論”的重大成就。

“視覺懸崖”實驗
埃莉諾對學術孜孜不倦的追求,終于讓她贏得了學術界的肯定。
1971年,她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成為康奈爾大學首位獲得教席的女教授。1986年,她獲得了美國心理基金會終身成就獎。
埃莉諾在2002年去世。她留下的“視覺懸崖”實驗,也許是心理學上最“萌”的實驗,卻成為最有影響的實驗之一。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6700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