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貴州省人民醫院的倪茂美醫生走出手術室后寫下的值班日記刷爆各大朋友圈。
“一個醫生最痛苦的時候莫過于一個生命就從自己眼前消失,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對一個生命消失時的那種無力感。一歲的小男孩,因為進食瓜子誤吸嗆咳,出現呼吸困難。途中小孩出現了意識障礙。到我們醫院時,小孩沒有自主呼吸,四肢冰涼,面色青灰,嘴唇發紺,頸部僅僅捫及輕微脈搏......”

而每年因誤吸嗆咳入氣管導致兒童窒息的新聞屢見不鮮。如何避免新聞中小男孩的悲慘命運是值得我們引起重視的。今天我們從哪些表現可以察覺孩子因嗆咳導致窒息?哪些食物容易導致嗆咳?出現嗆咳該如何采取急救措施?這三方面來好好聊聊孩子的嗆咳那些事。
窒息時的表現窒息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因人體的呼吸過程由于某種因素受阻或異常,所產生的全身各組織器官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組織細胞代謝障礙、功能紊亂和形態結構損傷的病理狀態。
NO.2 堅果類
堅果類的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松仁等)體積不但較小,還過于堅硬,往往寶寶在還沒有咀嚼后可能就吞咽下去了,堅硬的食物不但容易戳傷喉嚨,也可能不慎進入氣管,嚴重時導致窒息。
NO.3 糯米類食物
糯米類食物類(例如:年糕、湯圓等)雖然質地軟綿,但其粘性較大,很容易堵在寶寶的喉嚨口引起窒息,且吃多了寶寶也不易消化。
NO.4 帶核的小顆粒型水果
葡萄、櫻桃、龍眼等都屬于小顆粒圓形水果,寶寶稍不注意可能會整顆吞入,導致氣管堵塞,引發窒息。
NO.5 肉塊
沒有切小的肉塊,孩子無法徹底嚼爛,強行吞咽下去也很容易堵塞氣道。
NO.6 多纖維的蔬菜
空心菜、豆芽、芹菜、帶皮的茄子等蔬菜纖維較多,寶寶的咀嚼能力尚未達到可以咬斷的程度,因此容易噎住寶寶。
倪茂美醫生在視頻中也提到:不僅僅食物導致孩子窒息,圖釘、縫針、玩具的筆帽等在小孩玩耍的時候很容易往口腔里面放,小孩在跑跳鬧的過程中就很容易誤吸到氣道里面。
嗆咳窒息時如何急救?每個孩子都需要家長細心的呵護和陪伴,但總有顧及不周的時候。若孩子發生嗆咳引起窒息時,家長不僅僅是需要撥打救護電話,因為窒息引發的大腦缺氧受損6分鐘后是不可逆的,所以家長在等待急救車的同時,學習了嬰幼兒版“海姆立克”急救法,也許不至于釀成新聞中孩子的悲劇。
海姆立克急救法
也稱海氏手技,20世紀60年代末時,因呼吸道梗阻致死在美國意外死因排名第6位,海姆立克醫生被此排名所震驚,因而“海姆立克”急救法誕生了。并且在1974年首次應用此方法成功搶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呼吸道而發生窒息的患者。海姆立克急救法因此被廣泛應用,拯救了無數患者。下面我們通過圖片和文字來拆解和學習“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拍背法
“海姆立克”拍背法適用于3歲以下的兒童,施救者將被救兒童用一手托住孩子的顴骨兩側,手臂托在幼兒的胸前。另一手扶住孩子的后頸部,讓孩子的臉朝下。在孩子背部和兩肩胛骨之間拍擊數次,拍擊時觀察孩子是否有異物吐出,若聽到孩子能正常說話或哭喊聲時證明異物已經完全排出,此時可將幼兒擺正過來。

“海姆立克”胸壓法
若孩子在上述的方法中異物并沒有排出,可采用胸壓法進行排出異物。操作如下:讓孩子騎在施救者的大腿部,面朝上。施救者用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孩子的胸廓下和肚臍上面的腹部處。快速向上壓迫,重復此動作直至異物排出,切記動作力度適中。

適用于學齡兒童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相較于幼兒期,學齡兒童普遍身高體重發育成熟,對于施救者而言無法托住或抱住。因此可參考成人的搶救方法。方法如下:施救者站在孩子的背后,兩手臂環繞孩子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肚臍上面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壓迫孩子的腹部,重復以上手法知道異物排出。

溫馨提示:
不要因為食物容易導致孩子誤吸嗆咳甚至窒息而拒絕給孩子食用,因為其中不乏有對孩子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元素,比如肉塊我們可以將其加工成肉丁或肉糜,水果中的核去除并且切成小塊,堅果類的食物打碎成碎塊都是可以給孩子食用的,多纖維的蔬菜家長制作時可切的細小,煮的時間比成人時間長一些,最好把菜煮的有一點軟爛。
另外,不要在孩子玩耍嬉鬧時給孩子喂食。將一些危險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6672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