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7)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懷孕到了后期,產檢中就會增加胎心監護這一項,胎兒隨時可能會出生,因而以此法觀察其狀態,是孕媽們需要特別關注的。
胎心監護的結果,通常也會讓孕媽們很焦慮,就擔心不合格,于是往胎兒“缺氧”的方向上想,孕晚期本就緊張忐忑的心情,更多了層恐懼。
曾經陪閨蜜做產檢,就遇到過這樣的事,一聽說胎心監護結果不合格,嚇得她臉上都沒了血色,第二天再去眼睛周圍就有了黑眼圈,一晚上都沒睡好。
幸好第二次檢查勉強過關了,要不然心里這顆石頭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落下。

不過做胎心監護也需要胎兒的配合,因此結果不一定準確,一會兒合格一會兒又不合格,著實令孕媽們琢磨不透。但只要最后能過關,都說明寶寶沒問題。
要打消孕媽們的顧慮,還是得把這件事仔細擺開了說才行。
何為胎心監護?胎心監護全稱為胎心胎動宮縮圖,通過專業的胎心監護儀,記錄下胎動與宮縮時的胎心變化,再繪制成監護曲線圖,以此判斷胎兒是否處于缺氧狀態。
這項檢查從孕36周時開始做,此時的胎兒已發育到足夠大,而子宮空間對他來說有些不夠用了,因此缺氧的可能性比以前大很多。
“缺氧”的嚴重性應該就不用多說了吧?不僅可能導致胎兒窒息,對大腦有影響,還可能使胎兒死產。
胎心監護過程一般為二十分鐘左右,孕媽放松身體坐下或躺著,要全神貫注地數胎動,每一次完整的胎動,孕媽都要按一次按鈕,記錄下整個過程。

胎心監護的曲線圖看起來很復雜,但只聽醫生的講解又覺得云里霧里的。因此很多孕媽都想自己學會看數據,這樣更安心一些,其實也不難,重點關注5個數據就行。
1、胎心率基線
如果胎心率保持在110--160次/分,就算合格,偶爾超出或低于這個數值,但很快就能恢復,也無需憂慮。
但如果持續超出或低于這個范圍,就需要警惕是否胎兒在宮內有缺氧現象,要進一步檢查。
2、振幅范圍
標準在6-25次/分的范圍內,指的是胎心率變化的幅度大小。

3、加速
胎心監護全程20分鐘,其中若有三個大于或者等于15秒的上升曲線,就算正常。
4、減速
胎心監護時,若出現大于或者等于15秒的下降曲線,則是不合格的表現。
5、宮縮
報告圖中有兩條曲線,上面是測試胎心率的,下面是監測宮縮的,宮縮曲線表示的是宮壓力。

很多孕媽感到疑惑,做胎心監護一會兒合格一會兒又不合格,是胎兒“缺氧”嗎?這個問題也要看具體情況,畢竟胎心監護不過關,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
胎心監護結果不準確的可能性:1、孕媽經驗不足
第一次做胎心監護時,孕媽們不知道什么時候按下鈕才是正確時機,有的感覺寶寶動就按,有的又因為睡著而錯過了胎動。
這兩種舉動,都會導致胎心監護的數據不準。

2、胎兒不配合
這樣也沒辦法得現準確的結論。比如胎兒在孕媽做檢測時睡著了,于是監測全程沒動,導致結果不合格也是常有的事兒。
小貼士:
建議孕媽做胎心監護前做些準備,比如吃些甜食,和胎寶寶說說話,使其檢查全程都處于清醒狀態。
3、胎兒真的缺氧
這是我們都不希望看到的情況,當胎兒臍帶繞頸時,就可能出現缺氧的狀況。
這種情形下醫生會立刻讓孕媽們吸氧,好讓胎兒盡快擺脫缺氧狀態,恢復活力健康。如若情況嚴重,可能會討論提前生產的可能方案。
胎心監護不合格的話要怎么做?其實胎心監護結果不合格也沒有什么,既然人已經在醫院了,醫生自然會找到原因,并進行正確的緊急處理。
1、吸氧重測
當醫生判斷胎兒確實處于缺氧狀態中,首先會讓孕媽媽吸一段時間氧氣,然后再重測一次,判斷是哪種情況。
或者等到第二天再測,多半說明醫生認為不是大事兒,孕媽也不必擔憂。

2、自己數胎動
胎動的頻率與胎兒的健康息息相關,因此很多醫生會問平時的胎動情況是否正常,若之前胎動沒問題,只是胎心監護沒過關,說明事情不大。
此后,會囑咐孕媽回家后多注意胎動,若頻率有異,及時到醫院就診。
那什么樣的胎動才算正常呢?胎動從孕18周開始,規律的胎動從孕28周開始測,每天早中晚各抽出一小時,以靜坐或側臥的姿勢細心數。這3次數的胎動次數乘以四,便等于12個小時的胎動,
若每天總數在30-40左右,并沒有明顯的上下浮動,就屬于正常的情況;若突然次數增加或減少,則說明有異。
媛媽寄語:醫院會給每位孕婦的胎心監護結果打分,滿分為十分,八分以上為合格;5-7分表示有點問題但不大,需進一步觀察;小于4分則說明胎兒正處于缺氧狀態。
當然,即使監護不過關,也別太焦慮,遵醫囑就有可能養回正常狀態。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